言论

财务整顿可重建信心/李兴裕

希望联盟上台后已多番表明,将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及国债;政府行政开销及发展开销都必须合理化,重新调整甚至削减,以控制整体财政赤字及国债,让两者双双处于可持续的水平。

政府各项开销合理化及牢控国债在受控制水平,是要让国家宏观经济稳定下来,并在财政上得以维继,并让国库有额外的空间,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不利突变。政府通过缩减、重新编排时间及重组官方活动,也将提升政府各项开销的分配效率。



如何控制或合理化公共开销?鉴定可以撙节的环节,已证明是一个不简单的挑战。一方面,市场担心特定的削减开销动作,将对社会及经济带来冲击,尤其是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影响。

公共开销的监控与重组是必要的,以建立强稳的财政缓冲空间,应对未来的任何冲击。公共开销的削减与合理化,可在多方面进行:(a)公共采办——这是政府其中一个最容易受到贪污活动影响的环节,通过有竞争力公开招标的透明化方式,将可减少贪污元素及节省成本;(b)公共投资开销——应把钱花在刀口上,基于我国拥有高素质及数量繁多的基本建设,公共投资应专注于维持而非扩充;若政府财力许可,可恢复被展延的基建计划,但必须评估其成本;(c)合理化本地与国营企业的投资,避免重叠;(d)检讨与评估各部门与政府机构的各类社会安全网与福利援助计划,以巩固这些基金与计划;政府也可考虑设立一项捐赠基金,以取得持续的回酬,融资各项财务援助计划;(e)合理化公共交付服务;以及(f)外包或私营化。政府应以良好监管行为指南来评估各项外包的服务;应通过节省成本及更有效营运的方式,来筛选及管理涉及外包的部门。

在避免负债过高及财务弱点方面寻求一个财务平衡下,新政府已腰斩或展延一些仍未动工的大型发展项目、放眼缩减冗员(已中止1万7000政治委任公务员)及过度的开销,以及填补各项漏洞与浪费,还有严打猖獗的贪污腐败现象,这包括一些被报大数的工程项目成本。

公共开销合理化计划,会否打击大马经济,尤其是公共开销对整体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目前,公共开销及公共投资各占国内生产总值13%及8%比重。

贪污与经济增长紧紧相连



政府融资对整体经济的额外财务影响,未必带来正面的生产力与收入增长,如果各项计划的实行出现“漏洞”及没有效率、公共工程管理不当及资金被滥用,将导致有关融资与计划的经济增值效应受限。很大程度上,工程发展总值被灌水,将造成大规模的财政缺口,却没有对整体经济带来理想的效益。贪污与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紧紧相连的,一个经济体的贪污程度偏低,将促进经济繁荣与投资者的信心。贪污现象削减了政府收入,局限政府投资于加强生产力领域的能力。

政府的财政政策必须是可以应对经济景气循环,而非造成景气循环。基于政府有能力履行承诺,摊还所有债务,大家莫误解政府的一切从简,企图缩减政府规模。政府开销的优先事项,仍集中于提供公共采办与服务、投资公共基建项目、教育等。

在这方面,当经济活动加速时,政府应避免采取促成景气循环的行动,在政府已面临财务吃紧及债务压力时,仍没有必要的大开水喉挹注经济活动;反之,政府应继续专注于削减财政赤字及国债。

如果政府巩固财政与债务的努力是可信的,并涉及架构重组,那么,即使政府削减或合理化公共开销,经济仍有机会持续增长。各项价有所值的计划节省成本及取得成本效益,意味着它将经济、人民和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乘数效应。

大肆挥霍式的开销将削弱经济增长,反之,财政合理化的紧缩却可推高经济增长。这是因为一个拥有财务自律与精明理财的政府,不仅将推高私人领域的期望,也将释出信心。一个精简与治理良好,并拥有健全财务情况的政府,将加强市场的信心,因为私人领域将可因此期待未来征税率降低及利率也下调。这将提高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及推高资产价值,这也是经济与投资持续扩张的引擎。

(翻译:李治宏)

 

 
 

 

反应

 

言论

国旗风暴中,我们的无奈,选择与承担/郭清江

《星洲日报》国旗绘图错误事件至今刚满一个月,后续发展一目了然,冷暖自知。从教育部到伊斯兰党,接连不断的国旗错误引发的反应冷热不一,令人心寒。种族主义的可怕昭然若揭,而相关者应对与处理此事的手法更被批评为三重标准。

《星洲日报》国旗绘图错误事件至今刚满一个月,后续发展一目了然,冷暖自知。从教育部到伊斯兰党,接连不断的国旗错误引发的反应冷热不一,令人心寒。种族主义的可怕昭然若揭,而相关者应对与处理此事的手法更被批评为三重标准。

我们自诩为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社会,逢节庆场合强调和谐团结,而实际上却严重缺乏宽恕、同理与包容精神。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炒作课题制造恐惧、仇恨,以及扩大族群之间的对立。

对他人的无心之过,这些别有用心者假借爱国之名,将错误放大检视,穷追猛打,在社交媒体上无情鞭挞;但一旦自己犯错了,则选择噤声或轻轻放过。

如今,这群极端主义与言论的隐藏黑手已主导甚至劫持各大社交平台。许多领袖并非与真理同在,他们更关注选票,选择对被操纵的网络压力低头、屈服,甚至随之起舞。

这种向恶势力低头的行径将令社会更浮躁暴戾,宽恕与包容日渐远去,无尽的恐惧随时笼罩而来。我们的领袖缺乏政治家的风范,反而如随风而倒的草。

国旗绘图失误事件的后遗症已显现,许多人因害怕出错遭受攻击和标签,不敢再使用国旗进行设计与宣传。当爱国不再发自内心,而仅剩佩戴国旗徽章的表面形式,甚至因担心设计国旗出错而心生恐惧,这真能推动爱国精神吗?

《星洲日报》自4月23日起,封面持续采用国旗设计,但同事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阴影挥之不去,担心重蹈覆辙,认为最好避开。我告诉大家:“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另一方面,我的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媒体老总们头上的六、七把刀,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不知何时才能卸下。

2025年4月17日,是我40年媒体生涯中最沉重、最难忘的一天。当天下午4时,我主持编采部高层紧急会议,严正交代同事们绝不能再犯错,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标准作业程序,因为《星洲日报》再也承受不起另一场创伤。

会议接近尾声时,我收到身在武吉阿曼警察总部的总编辑陈汉光发来的短信,告知他与副编辑主任蔡淑姗今晚可能会在拘留室度过一夜。当下,我的心情跌至谷底。

不久后,他们分乘两辆警车被带回《星洲日报》总社。我亲眼看到淑姗被数名警员从后门护送回座位,看著她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凄楚。淑姗在双手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在编辑部打开桌面电脑,示范如何通过AI生成出错的国旗插图,旁观的多位同事忍不住落泪。

我转身下楼走向另一辆车,看见陈总编辑独自坐在车里,无法下车的他,静静地看著手机里的讯息。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揪住,但我强忍著不让泪水滑落。

直到今天,我脑海中仍挥之不去他们双手所留下的历史印记——那是一种深刻、无声的烙痕。他们不是罪犯,他们是老总,热爱新闻的媒体工作者。望著他们当时的模样,我知道,这将是他们一辈子抹不去的伤痛。他们,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这两位同事在整个过程中确实获得了警方与调查官们的友善对待,但我始终相信,在法律程序之外,情理之中,冷峻的执法之下,仍应留有一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温度。

所幸在各方奔走与努力下,陈汉光与蔡淑姗终于在当晚9时20分左右重获自由,那一刻,在警局楼下等待的同事们都放下心头大石。

隔天一早,我接到中总总会长吴逸平的来电致意与关怀。谈著谈著,我终于忍不住落泪,语塞哽咽,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我的思绪也迅速飘回到4月14日那个晚上。那是陈汉光在出掌总编辑之后,第一次主持星洲的编务会议。已于今年1月1日卸下星洲日报总编辑的我,受邀以集团总编辑的身分列席参与讨论。坐在他旁边的我,看著他一边主持会议,一边透过手机与各方沟通协调,应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以及前首相敦阿都拉逝世的新闻安排等工作。

《星洲日报》同仁对于封面国旗绘图出现失误事件感到十分遗憾和自责,我们深切理解国旗是国家身分的象征,它代表国家与民族的尊严,我们从来不敢草率对待,并对元首陛下的训示虚心诚挚接受。

这一次的封面国旗绘图出现严重的失误,我们不推卸责任。除了承认这是设计和审核时的疏忽,并诚恳地迅速以华巫英三语向各界道歉之外,我们深知任何解释都难以弥补这个令人痛心的错误。

事件发生后,陈汉光看著我说:“你必须对我采取行动。”

我心里清楚,这不是可以回避的选项,而是我不得不面对的抉择。最终,管理层作出让他与蔡淑姗同时停职调查的决定。

这一个月来,我和汉光深切感受到人情的冷与暖。一方面,有许多人透过手机简讯不断传来关怀与打气,我们铭记于心;但同时,也有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对《星洲日报》展开铺天盖地的污蔑与抨击,甚至呼吁政府当局关掉报馆。也有人借机散播各种阴谋论,将事件引向族群对立,甚至指摘华人不爱国,意图挑起猜疑与不满。

例如一位当了20多年首相的资深政治人物,竟声称“星月图案的错误是有意为之”,是刻意移除代表伊斯兰的弯月,只留下星星,因为许多共产国家都以星星为国旗象征。其他阴谋论甚至牵扯到图案是由中国驻马大使馆提供等等。

这类恶毒的揣测,与近年炒作“中国五星红旗”与“共产主义渗透”的论调如出一辙,目的都是企图在马来社会煽动恐惧与仇中、憎恨本地华社情绪。背后动机不仅是挑拨族群关系,更针对团结政府中的民主行动党,试图加深马来选民对首相安华与“火箭”的疑虑与不信任。

毫无疑问,这是为来届全国大选铺路的前哨战。从现在起直到投票前,类似煽动种族情绪的议题势将层出不穷。

值得警惕的是,这次事件首次出现华社内部的反中人士与台独势力联手出击,企图动摇华社四大支柱,也在马来社会中制造对华社的猜疑与裂痕,大家不可不防。

走过96年风雨,《星洲日报》始终心系国家与华社,因为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我于2016年接任《星洲日报》总编辑之后,更将爱国、种族和谐和全民团结的精神,贯彻在编务方针里,其中一个方针,便是“立足大马,作团结全民桥樑”。

2018年,《星洲日报》特别开辟了一个叫作“我们”的专版,7年来每个星期天从不间断为读者报道跨种族、跨宗教和跨文化的友谊故事,就是为了希望全民不分种族的彼此尊重和包容,打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不会蓄意破坏祖国国旗

因此,我们绝对不会蓄意地想要破坏祖国的国旗。

《星洲日报》也非常重视元首陛下和马来西亚政府接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事访问,并特别策划了24版的特辑内容,让大马读者更了解马来西亚和中国在过去50年来的友好邦交;此外,我们也获得习近平独家署名的文章,在4月15日刊登在第三版。

然而,在尽心尽力做好习近平访马新闻同时,却发生了国旗失误事件,让我们深感难受、伤心和遗憾。我们为这项错误做出毫不保留的道歉,虚心接受批评,并做出自我检讨和改进。

我们把它视为一个重大的教训,时刻谨记于心,并提醒每一位编采部的员工,对内容更谨慎,对读者和社会更负责。

面对突如其来的国旗风暴,尽管心中充满焦虑与无力感,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承担,而接下来的命运,已非我们所能左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