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独家】陈亚才:了解双方差异
直接对话认知统考

陈亚才:教育部有必要安排更多的直接对话和交流,以便对独中和统考有正确的认识。

(吉隆坡18日讯)政府是否承认统考文凭一事近日闹得沸沸扬扬,支持与反对派互相对呛,反对派更恫言要到教育部示威,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认为,若要解决双方争议与寻找一个平衡点,就须进行广泛及多次的对话与交流,以便掌握正确认知,了解彼此差异。

“教育部有必要安排更多的直接对话和交流,以便对独中和统考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具体的数据,然后为承认统考文凭寻求具体的落实方案以及拟定时间表。”



他表示,就何时落实一事,教育部长需要先争取时间协调各种不同意见,以拟定争议性相对小的方案,舒缓马来知识界的反弹,同时也要中和掉反对党(特别是巫统和伊斯兰党)借题发挥所带来的舆论压力。

承诺承认不能借故拖延

近期在积极推动跨界对话的陈亚才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透露,现阶段各界对承认统考文凭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包括倾向于承认、主张附带条件的承认(即要求统考生考获SPM国文优等和历史科及格)以及坚决反对承认。

“主张承认统考文凭者认为,应让教育归教育,从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来评估统考。其次,既然希盟政府已在宣言中承诺承认统考文凭,那么就应克服障碍和阻力尽早落实,不能借故拖延,否则将丧失政治上的诚信,往后付出沉重的代价。”

“反对者除了以国语地位、不符单一源流的国家教育政策以及破坏国民团结为由,他们也担心往后势必影响家长为孩子所作的教育选择,更多华裔家长不把国小当作首选,反而选择华小,剥夺各族群学生交融的机会。”



他说,反对者也认为此举等于开了一个先例,往后可能会有其他的考试文凭,也来争取同等地位,列为进入本地大专受承认的入学资格。

损国民团结是借口

陈亚才直言,反对派多次以统考挑战国语地位、违背国家教育政策和影响国民团结,作为抗议官方承认统考的理由,都是无法成立。

他表示,以上的理由充其量只能是用以阻挠承认统考文凭,掩饰一些人士对国语地位的缺乏自信,真正影响国民团结的是政府施政偏差、资源分配不公。

“反对派以‘影响国民团结’为由反对承认统考,等于是转移视线,不愿意正视过去不公平政策对民族交融带来的阻挠。”

反对派认知不足

陈亚才解释,相关反对的理由也凸显出数个显著的现象,当中包括了反对派基于维护马来人特权及马来文的国语地位,并推测承认统考可能动摇这个前提,因此不理会统考的学术水平一律反对,不让统考享有申请进入本国大学的资格。

课本由本地学者撰写

“反对派也因对独中和统考的认知不足或错误,例如独中采用中国或台湾的课程纲要,或是直接采用中国或台湾的教科书。但实际上,独中的课本基本上采纳教育部的课程纲要,课本是本地老师和学者撰写。”

“政党(例如巫统)将统考当作炒作议题,煽动种族情绪,以维护既有的支持力量,巩固基本盘;一些政治领袖和当权者也缺乏新视野、新格局,尚无法接受“差异而平等”的概念。”

政府没客观评估水平

陈亚才认为,政府长期以来,口惠而实不至,并没有认真及客观、合理评估统考水平,以致民间自90年代起呼吁政府承认统考都无下文。

“2008年3·08大选及2013年5·05大选期间,承认统考文凭逐渐形成朝野政党不得回避的重要议题。5·09大选,国阵和希盟都将承认统考文凭列为大选承诺的项目。”

尽早完成承认统考

“如今政府不得失信、不能借故走回头路。政府该做的是实践政治诚信,展现政治改革的决心,尽早完成承认统考文凭事宜。”

独家报道:邱诗承

独家报道:邱诗承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