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创业真的那么简单?/拿督刘明

日前在一个宴会上遇到一位拥有一家小型购物商场的朋友。其实他家的商场地点适中,停车位充足,可能是策划初期顾客群没有弄清楚加上吉隆坡商场过剩,导致它的出租率非常低。

我自告奋勇给他出点子,说他的底层不应该单打独斗逐个出租应该有一套全面独特的卖点或主题,比方把商场设计为一个小欧洲,主打欧洲美食、饮料和啤酒。只要有卖点,不必烦停车场问题相信可以反败为胜。



他无精打采地对我的点子不置可否。

他说很多人给了他不同的建议,他花了很多专业质询费但是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

他说曾经有朋友建议他把商城改为婚纱城,结果轰轰烈烈吹嘘了一翻,记者会过后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其实在商场上有点子有想法不会太难,难在把一个无中生有的点子或构思付诸行动后,把它做得成功。

Airbnb起源于创办人布莱恩切斯基和佐基比亚被逼入穷巷的点子。



大学念设计的布莱恩切斯基应同学佐基比亚的邀约,搬到到了旧金山来寻求创业的机会,除了内心燃烧的的激情,他们自己也不晓得要干什么。

优步Airbnb命运相异

他们口袋里只有1200元,付了1000元的房租所剩无几。当时的周末刚好有个国际设计大会,所有旅馆酒店都客满,他们想把剩下的空房当着附早餐民宿出租,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佐基比亚把他露营用的3个充气床垫从柜里拿出来当睡床。从此新事业就叫“Airbed n breakfast”,简称Airbnb。

后来延续的想法是鼓励家里有空房的人,经他们的手转租出去赚取额外收入。

他们当时遇到的困难是,很少人会乐意把空出来的房间租给陌生人,当然现在这一切都成历史因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天使基金愿意买单。

同时期创立的优步(Uber)和Airbnb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共享经济时代的产物。

只不过前者还在挣扎求存,后者已有盈利。

然而凭着一腔热血走到现在真的非常不容易。也是因为有这种成功案例搞得很多人心思思跃跃欲试。

永续经营挑战大

我身边经常都会遇到很多很有想法的朋友,有研发各种应用程式(app)的、有开餐厅的,有更多是做电商的,创业至今很多都还在悬崖峭壁上徘徊摇摇欲坠。

他们有些只凭一个点子和构思创业,有些是在某行业混了几年累计了一些经验和人脉毅然下海,但无论是那种创业形态,能否找到维持运营甚至获利的商业模式,对创业者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存活率并不代表成功率。

根据台湾经济经济研究院的数据,90%的新创公司在1年内阵亡,剩下的10%也会在5年内夭折了一半,新创公司成功率只有1%!

那么创业是否自寻死路?那可说不准,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我在网上搜索从新整理新创公司阵亡的原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引以为戒。

1. 摔死

很多创业者满腔热血对自己的点子构思非常有信心都认为是天下无双。下海之后才发现原来竞争者众,加上总总执行上的挫折,简直寸步难行,崇高的梦想化为噩梦。

2. 饿死 

创业者太乐观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做出成绩然后找到天使基金买单扶摇直上,哪知道事与愿违,三军已动,粮草未行。

3. 忙死 

创业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太多事要兼顾,不懂分先后次序结果搞得公司一塌糊涂。

4. 涨死 

创业路上有很多诱惑,什么都美好什么都似乎有可能,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前景好像都很乐观结果资源时间分配不均,涨死了!

5. 内讧死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团队理念不同冲突不断,为了一点小事内讧甚至互相攻讦,别说新创企业就算百年老店也分分钟“黄飞鸿收档”。

创业万岁,点子无价。好的点子和构思从零到一百,少一点毅力,勇气和智慧都不行。羡慕别人开大车住洋房,万人拥戴但人家风光背后的辛酸你又了解多少?

创业很酷但真的不好玩!

反应

 

职场

许咏胜播客之路 5年成个人理财“金话筒”

报道|郑美励   摄影|王宥文/受访者提供

在马新一带经营播客(Podcast)能够维持生计,甚至发展成为一门事业吗?至少许咏胜(Reggie koh)证明这种可行性是存在的。

许咏胜是新加坡知名个人理财知识播客,他涉足声音经济的驱动力是源自于对“投资大师”的怒火。是的,创业动机和理由千千万,打假也是一种动力。

人称Reggie的许咏胜是新加坡个人理财领域播客网络The Financial Coconut的创办人。这个由他创办的播客节目诞生于2019年,从个人理财知识的分享起步并将内容扩展到职场、房产投资、股票和创业等领域,采访了许多新加坡个人理财界的大咖,国会议员林志蔚、新加坡总统候选人黄国松也曾上过节目接受访问,5年以来,累积上线英文节目超过500集,中文节目70集。

从5年前的单打独斗,一人包办企划、拍摄和剪辑,如今的许咏胜已经拥有一组团队帮忙他分担工作,毕竟如今他已不止是录制自己的播客节目,也为知名企业品牌制作线上理财、投资节目。

回想当初,开设播客节目时许咏胜可没想过会有今天这番成绩。在投身于播客节目之前,许咏胜曾经是新创企业联合创办人、咨询顾问企业的联合创办人,2019年他远离高压的新加坡职场,来到吉隆坡休息抒压。

创办播客节目原因

过了半年悠哉闲哉的日子,他开始觉得生活有点无聊,朋友也在问他“你这么年轻就什么都不干了是吗?我就觉得有点心虚,不然就做点东西咯。”

要做什么呢?本就有收听播客节目习惯的他,决定从这里下手。

许咏胜并不是富二代,但他靠着早年投资股票、虚拟货币赚到的收入足以“上岸”。在网上冲浪时频频被各类“投资大师”的广告跳出来打扰令他不胜其烦;其次所谓“投资大师”贩卖焦虑、恐惧和不切实际的希望,更令他十分恼火。

当时他心想,不如拿起麦克风录制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放到网上去与“假大师”唱反调,“因为我觉得他们讲的东西是废话。”

声音可以创造收入

每一年的生日许咏胜都想尝试不同的新事物,给自己来点新意,2019年他的生日新搞作是制作播客节目,第一集他分享自己为何会在大马生活,为什么制作播客节目;第二集他开始聊如何储蓄;第三集开始聊如何针对薪资与老板讨价还价;然后是投资、保险、房地产等等……初期他只是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当自说自话已经缺乏新鲜感时,他开始邀请专家或权威人士作客。

经过几十集的积累,他的播客节目开始“火”了,收听人数增加之余也陆续有财经、金融、保险类商家找上门谈合作,这促使他改变想法,开始认真把播客当成事业来经营,“我也没有想过可以赚钱,就是打发时间,可是慢慢慢慢又好像可以啊,然后就慢慢慢慢做下去咯。”

“刚开始也不是特别专业,”随着节目慢慢累积听众,许咏胜越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必要传递正确的资讯,因此对于内容更为谨慎,他也开始摄取大量财经相关知识,确保自己的播客内容不仅有趣、言之有物也具权威。

创业之旅高低起伏

他指出,疫情爆发促使人们和商家把重心转移至线上,让当时属于小众频道的他也能分一杯羹,包括与一些银行配合,让他备感激励与鼓舞。

在巅峰时期,许咏胜的播客节目曾经一度每周上线5集(含旗下其他主持人的播客节目在内),但随着2022年全球股市前景不佳,广告客户大砍开支和预算,他也腰斩不少节目,2023年市场开始回暖,他的播客生意也上了轨道,有重复的客户以及广告预算提高,除了原有的英文和中文播客节目,他也锁定马、新、印尼文化圈,打算增设马来文节目。

这5年间其实他也多次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妙就妙在每每他想放弃时又总有机会(广告商)出现让他又有了坚持的动力,“那就继续做咯,然后厂商会累积的嘛,他们做的开心明年就会再找你,然后就这样一个一个累积上去,慢慢做起来咯。”

想当播客,有何建议?

1. 少说废话

在许咏胜看来,新涌现的播客聊太多废话而且并不精彩,既然如此何不往专业路线前进。他指出,如果自己是某个行业的专家,自然有更多扎实的内容可分享,但即便并非专家,却可以扮演好优秀主持人角色,为专家搭建舞台,让他们聊健康、金融、流行的产业甚至汽车,重点是让自己的播客节目成为相关行业的佼佼者。从现实层面来说,对于日后的变现也有所帮助。

2. 长期经营

“舞台站久了就是你的,是不是吴宗宪讲的?”许咏胜打趣的说,他坚持得够久,在新加坡同类型的英文、中文播客节目中,已经少有竞争对手,一些竞争者已经消失或奄奄一息或运营不善。

例如一些长期不与网络、新媒体平台配合的跨国金融机构如今也打破传统,开始和许咏胜洽谈合作,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小突破。至于原因,他理直气壮的说:“因为我是新加坡唯一的中文财经频道,所以他就跟我配合咯。”

3. 内容为王

“你要让人家觉得说,这档节目好像来的人都很有意思,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是大名鼎鼎,不是一定要No.1的医生。当然你会希望最终有名医名师上你的节目,这个对你的节目是一种突破,可是你跟听众的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你可靠、可以信任、聊的内容有水准,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他形容,打造一个平台让很多厉害的人乐意把他们的经验在节目上分享,这便是该平台的亮点。早年要邀请受访者时,他也吃过闭门羹,但如今早他已不烦受访人选,反而在挑选受访者时有3大标准:

(1)影响力,是否为相关领域权威人物;

(2)网络上追随者/粉丝人数;

(3)是否有故事可分享,口才如何。他指出,甚少有受访者可以满足3个标准,通常都是3选2即可。

新马双城记:赚新币圆退休梦?

根据许咏胜的分析,听众群以白领中产阶级为主,当中约30%至40%听众推测是大马人、约30%的“新加坡听众”可能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因此节目中偶尔也会谈到大马人才到新加坡就业的现象。

●多少薪资值得加入赚新币大队?

许咏胜建议到新加坡求职网站查询市场薪资水平,若要求的薪资比市价低10%至20%,在新加坡雇主眼中便是具竞争力的人才。

“不是说大马人过去新加坡,要赚多少钱才划算,其实主要还是你过去新加坡后的生活方式,你想象的生活还有你可能10年的规划是什么,然后从那边去看,但是市场的估价还是很重要。”

他指出,新加坡中产阶级的中等收入约为5000新元(约1万7518令吉)左右,大学毕业生(不论新旧)的平均薪资介于8100新元至8200新元(约2万8379令吉至2万8730令吉)之间,这类人士极可能已是主管阶级,因此当一名已任职主管的大马人到新加坡就业(合理推测寻找主管的职位)也可以此为衡量。

他建议有意往新加坡求职的人尽早行动,而在大马累积数年工作经验后赴新加坡求职相对吃香,“因为你有经验,而且你愿意比新加坡人便宜一点点,而且你又愿意熬,当你要和公司讨论薪资时,这是最好的支撑点。”

●马新汇差持续扩大?

许咏胜指出,考量到马币对新币的贬值率约5%,换算之下相当划算,赚新币然后在家乡贷款买房俨然已成为赴新工作者的选择之一。除此之外,他认为,虽然新加坡当地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极低,但受政府规范的现金管理平台陆续出现并提供有吸引力的利率,当地银行亦在陆续推出新产品,新加坡股市、美国股市。

在他看来,若两国汇差持续扩大,在新加坡的大马人只需花更少时间就能达成提早退休、回乡养老的心愿,与此同时也会吸引一批新加坡人来到大马经商或过生活、退休。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白领阶级把家人迁居到新山,然后自己在新加坡租住小房子来把控物价,至于每日往返新柔长堤工作,他直言虽然可以省下一些费用但却相当耗神,白领阶级委实没有必要这么操作。

●保险买多少?

大马人在新加坡因病因伤入院无力缴付庞大医院费的新闻时有所闻,许咏胜提醒关注自身安全保障。

“马新主要的不同在于大马的医疗是免费的,所以买医疗卡之类的都是希望可以去私立医院,在新加坡的话,其实政府医院是蛮不错的,所以这个必须和保险经纪商量买什么。如果你长期待在一个国家,买当地的保险比较划算,毕竟原有国家买的保险产品一旦出了国,一些保障就会失效或者打折。”

至于“保险应该占收入多少巴仙?”,许咏胜直指出这是错误的想法,重点应该是能够获得多少或多好的保障,而非根据薪资的多少巴仙率来决定保障,“我可以赚很多钱但我保费不一定很高,重要的是我可以拿到保险产品有多好。”

●吉隆坡飞新加坡的秘密?

许咏胜指出,往返马新机票最贵的部分是新加坡征收的机场税,而从吉隆坡飞往新加坡的单程机票,自然收取令吉,因此单程飞往新加坡的机票相对便宜,想节省塞车时间又省钱的人士不妨考虑从大马搭飞机往新加坡,但由陆路返回大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