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稻总执行长驳斥垄断论
进口无助降低米价

依斯迈:白米价格是受到市场供求影响。

(莎阿南4日讯)国家稻米公司总执行长依斯迈莫哈末尤索驳斥垄断论指责,并认为除非白米供应市场出现变化,否则就算开放进口市场,也无助降低国内白米价格。

他说,白米在国内的市占率为90%,当中,60%来自本地供应,30%则是外国进口。



“基于进口米价不得低于本地白米价格的保护政府,因此我认为开放让更多业者参与进口活动,也无助降低米价或惠及消费者。

“实际上,白米价格是受到市场供求影响的,换言之,除非粮食供应量增加,否则消费者也不可能因参与业者增加了,而购买到更便宜的米价。”

他今日在一项媒体说明会,受询及开放让更多业者参与上述管理机制,会否有助于降低国内白米价格时这么回应。

供应短缺被迫插手

依斯迈说,根据进口合约,国家稻米公司扮演的角色在于保护消费者、稻农利益及国家粮食安全等一系列的运作,若要取走当中一个元素,肯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



他提醒,在1974年的粮食危机发生时,由于国内业者皆不愿以高价进口白米,进而导致国家面临供应短缺问题,最终才迫使政府插手干预及推出现有单一防护机制。

“我不认同民众把国家稻米公司扮演的角色说成是垄断市场,相对的,通过此单一防护机制,国家稻米公司必须对国内稻米进口、存货、品质、市场供应等展开一系列的管制,就算是进口价格高企,我们也被迫买入,这也是导致我们面临亏损的问题。”

扣水率根据稻米品质

针对扣水率问题,依斯迈表示,国家稻米公司是根据稻米的品质而扣除,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不是国内唯一收购稻米的碾米厂,反之,市场还有很多私人碾米厂商,而且,扣水率是按稻米品质鉴定的,国家稻米公司甚至在收购时给予稻农更优惠的扣水率。”

未参与检讨米粮垄断会议

依斯迈也透露,该公司未受邀参与政府设定特委会检讨米粮垄断的会议,惟,此前曾通过说明会向农业部汇报该公司的运作。

“我们没有受邀参与任何讨论会议,因此目前无法回应白米市场的影响。“

反应

 

财经新闻

年跌0.8%月挫9.1% 2月出口不如预期

报道:李玟江

(吉隆坡18日讯)我国2月份出口年跌0.8%,进口则年增8.4%;不过,若与1月份比较,出口和进口则是双双下滑,按月分别下跌9.1%和10.5%。

贸易总额则年增3.3%,至2118亿令吉。

2月份进口表现走高,年增8.4%至1005亿令吉,主要是受到工业中间产品、资本产品和消费产品所推动。

不过,出口表现欠佳,按年微跌0.8%,至1113亿令吉,这远不及市场预期的年增1.9%,其中,出口至东盟和中国等主要市场皆告跌。

至于贸易顺差方面,则年跌44.4%,至109亿令吉。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博士,在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表示,实际上整个数据走势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趋势。

“虽说出口数据按年有所下滑,不过数据里头并未显示一个确切的答案,仅是提到农产品、石油产品以及电子电气产品皆有所下滑。”

他表示,兴许是产品需求放缓,拖累整体表现,不过,是不是每年1月2月都会是这样的表现,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按季度来看,首季的表现往往都会比较疲软。

“其实投贸部给出一个很有趣的说辞,那就是尝试把首两个月的表现合起来谈,而不是单独谈2月份,再作出对比。”

投贸部点出,大马1月和2月的贸易数据有所改善,反映了2024年全球贸易逐渐复苏,且为大马贸易复苏铺平道路。

“我认同投贸部的说辞,就全球贸易确实正在复苏阶段,但短期来看,大环境的走势依旧会带来巨大影响或推动。”

“其中,中国的复苏、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回升,以及进口数据走强,这些都是推动的因素之一。”

张永隆表示,要真正获得复苏的红利,政府必须加强数字化,以及积极解决结构性问题。

3月表现可期

另外,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表示,尽管2月份的出口数据不如预期,但下跌的幅度不大,且随着出口有复苏的迹象,3月份的出口表现值得期待。

“无可否认的是,今年是个出口复苏年,这也是为何我如此乐观看待3月份表现。”

“虽说电子和电气领域的表现仍然疲软,不过,有企业开始反映出口和需求有所转变,因此,这个疲软局势似乎得到反转。”

“我还是保持我的观点,即全年的出口表现,能按年增长4%。”

尽管如此,李兴裕表示,市场目前静待国行公布的数据,了解国行的给出的全年展望。

“如果出口没有如预期般复苏,大马的经济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关注内需走势

“目前大马的经济都是由内需支撑,若消费情绪受到影响,在出口疲软和内需走低的情况下,消费动力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此外,他表示,政府调整税收框架和针对性补贴也会影响内需,因此,出口表现将左右大马今年的经济表现。

“年初至今,你会发现到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可以预见的是,内需会大幅走低,因为大家需要勒紧荷包才能过日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