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银行条件严苛
贷款难批影响房产销路

关丹的房屋市场,主要还是购买“自居”占多数。

(关丹27日讯)银行贷款条件严格,打工一族难以向银行贷款经营“蜗牛的家”,间接影响房地产销路。

2013至2015年是房地产最高峰年代,从2015年起至今一直走下坡,不少房地产中介及发展商申述,因为银行严控房屋贷款,导致许多购屋者难以购买房产,往往顾客下订后,都因贷款不获批准,以致售出房产无法。



根据本报所获得银行贷款限额分析,关丹市区的单层排屋价位介于25万至35万令吉,双层排屋的价位则是35万至50万令吉。

关丹打工一族的平均收入只介于2000至5000令吉,除非联名购买房地产及借贷,否则难以通过房贷。

个人收入若在3000令吉以下,很难购得房屋。而根据银行限额,每月收入3000令吉或以上者,最高借贷额是23万令吉,而单层排屋目前的售价已达25万令吉,即便如此,地点也已距离关丹市区颇远。

月收入4000令吉或以上的人士,借贷限额是38万令吉,同样买不到条件较好的双层排屋。

许国智:关丹房市入“严冬”



捷峰房地产经纪许国智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购屋者向银行申请房贷时,必须呈上足够的文件证明每月收入,并以此设下借贷限额。

他说,银行也承担一定的房贷风险,因此在个人借贷方面设下严格的条件。

他坦言,目前关丹的房地产是陷入“严冬”的情况,主要因素就是银行严控贷款。

他说,大部分购屋者都是购买房产自居,投资房产者并不多。

“欲投资房地产的人士,多数会选择在吉隆坡或新山等大城市投资,因为城市房地产升值较快及较高。”

银行称“呆账”太多

他表示,曾咨询过银行为何要订下严格的借贷条件,银行方面的回应是“呆账”太多,意味着发出的贷款,与收回的款项不成正比,令银行蒙受亏损。

他说,在个人借贷方面,银行设下较严格的条件,以确保借贷者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

“银行较重视信用卡借贷及商业贷款,因信用卡借贷利率高且回酬利高。”

他继说,个人银行贷款利息不高,且要借贷20年至30年的时间。他认为,银行应该放宽借贷条件,好让打工一族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

彭文平:银行自保考量

发展商彭文平说,银行严格的借贷条件,间接影响房屋销量。

“当然,如果从银行的角度,也希望本身有所保障,因此设下严格的房贷条件。”

让中低收入者拥屋

蔡世才盼放宽房贷

明辉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蔡世才则表示,购屋者因银行不批房贷,而无法购买房屋。

他建议银行放宽房贷,尤其是40万令吉以下的贷款,让中低收入者可购买自己的房屋。

他说,政府限制发展商在5亩地展开房屋计划时,必须同时兴建中及低价房屋,为何银行却不可以放宽借贷条件?

他表示,银行发出房贷时,会评估个人信用作为附加条件,任何有拖欠信用卡或车贷者,都会被列入黑名单。

“银行个人资料早已电脑化,只需一键就能查询借贷者的资料与信用。”

反应

 

国际财经

韩国影子银行业压力 向全球投资者发出警告

(首尔23日讯)韩国正在成为规模63兆美元(约300.5兆令吉)影子银行世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薄弱环节。

在利率上升后,国内外的房地产风险敞口都出现了裂痕,这促使包括普徕仕和和野村控股在内的金融公司表示,向该行业的影子贷款面临的压力值得担忧。

韩国一个关键银行集团的贷款拖欠率,去年几乎上升一倍,达到6.55%;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估计有111兆韩元(约3854亿令吉)的项目融资债务“有了麻烦”。

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韩国影子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去年增加到创纪录的926兆韩元(约2.38兆令吉),是十年前的四倍多。

政策制定者通过扩大某些贷款担保,试图遏制风险蔓延,但去年底开发商泰荣工程建设发布重组公告令人震惊,凸显了风险爆发的危险。

其最大债权人上周表示,这家公司将需要大约1兆韩元(约25.7亿令吉)的债转股,以消除资本减值。

风险贷款规模仅次于美国

此类重组势将加剧影子银行的压力。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数据,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韩国影子银行业中可能构成稳定风险的贷款活动规模很大,相对规模仅次于美国。

“韩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其他地方也在发生事情的一个缩影。”普徕仕全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昆汀·菲茨西蒙斯说,“这让我感到担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贷款迅速增长,因为银行撤出高风险贷款,促使规模较小、利润较低的企业转向其他资金来源。

在韩国央行2021年成为率先升息的主要央行之一后,为这些贷款进行再融资的风险浮出水面。当然韩国现在远不是唯一一个应对融资成本上升意外后果的经济体。

但在韩国从政策反应的迅速程度,就可以看出这种担忧的严重程度。

韩国金融监督院一位官员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该院可能在评估了第一季度的贷款拖欠情况后,对储蓄银行进行现场检查。

野村控股经济学家朴正宇(译音)表示,政府将加快房地产行业的重整,泰荣工程建设的债务化解不是终点,反而可能是项目融资债务压力的起点。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