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五福城广场再精心办特展
诉说陈嘉庚李光前故事

陈嘉庚毁家兴学,创办了厦门大学,对教育领域贡献良多。

想听听2位慈善家兼企业家–陈嘉庚与李光前的故事吗?跨别9年,今年,五福城广场再次推出诚意之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2.0陈嘉庚与李光前特展”,以为大家一一诉说2人的故事。

由五福城广场耗资40万令吉精心筹备的特展,于6月15日至7月14日,在该广场4楼的“我的图书馆”前展出一个月,策展团队将展示费尽心思收集回来的资料,并在1万1000平方尺的空间搭建出“厦门大学”、“南益黄梨厂”、陈嘉庚四合院故居等精致模拟建筑物,一次过完美呈现,大家不容错过。



五福城广场经理孙雪晶表示,继五福城广场在9年前首次举办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陈嘉庚与李光前特展”,这一次的展览已是更完整的进阶版,所利用的空间也加大,让整个特展内容更加丰富多面。

她表示,五福城向来在推广文化与教育方面不遗余力,举办陈嘉庚与李光前特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民众认识这2位儒商,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对国家、社会与教育的奉献,以及谦逊的态度。

“我对陈嘉庚的生平事迹了解比较多,他是一个只会说闽南话的企业家,只受过短短不到10年的教育,却可以不为名利,为社会做出许多巨大的贡献,非常了不起。”

她说,陈嘉庚为人勤奋刻苦,在年轻时毅然扛起父亲生意失败留下的债务,责任感很重,由他在中国厦门所创建的集美学村,校训是“诚毅”,诚者,以诚待人;毅者,以毅处事,这就是陈嘉庚以身作则,为后辈立下的榜样与典范。

她表示,陈嘉庚当年在帮派林立的南洋侨胞中,是唯一公认的领袖,他领导800万名侨胞招募机工协助中国抗战,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领导能力与救国的热血魄力,令人折服与感动。



特展搭建出陈嘉庚的仿拟四合院故居。

朱美云:去年11月起筹备耗8个月收集资料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2.0陈嘉庚与李光前特展”筹委会主席朱美云透露,该特展自去年11月开始筹备,前后用了近8个月时间收集资料与设立特展,以更完整的呈现资料,让公众对陈嘉庚与李光前这2位贡献社会良多的先贤了解更深。

她表示,比起李光前,陈嘉庚的资料与文献比较多,在收集方面会容易一些,而为人十分低调的李光前,要收集其资料就显得挑战重重。

“李光前生前是一个朴素低调的企业家,他在遗言中曾交代过,在他往生后的50年内不要高调去曝光他的生平事迹,而保留他遗物的专属单位亦遵循他的遗言,不愿意借出资料与旧照片,只允许对内提供,不准资料对外公开。”

她说,尽管如此,筹委会也特别到吉隆坡一带收集资料,包括前往鹅唛路的光前村,以及南益华小,还有到笨珍的南益饼干厂与南益黄梨厂,收集李光前生平事迹与故事。

她表示,在特展中也会展出当年南桥机工后裔所借出的一些文物,包括一些奖状、徽章及旧照片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都在特展里可看得到。

李光前的南益黄梨厂,是柔佛人的集体记忆。

谢金悯:阅读故事传记佩服李光前用人之道

筹委会副主席谢金悯表示,他阅读李光前的故事传记比较多,对他在企业上如何用人与用心对待下属的故事感到佩服。

“李光前是一个一视同仁的老板,唯才是用,不会因为是亲戚而让他们享有特别待遇,他看重下属的人品与工作态度,也不喜欢攀关系的员工。”

他表示,李光前做生意讲究诚信,因此他聘请员工的首要条件是老实、守信用与勤奋,虽然他拥有高学历,但是他招聘员工并不会将学历作为第一考量。

“他有个故事很出名,就是有天他穿得很朴素要进入自家工厂巡视,岂料那位没有见过大老板的守卫不让他进入,最后工厂经理看见是大老板吓得腿软,后来李光前还特别表扬了该名守卫,夸他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允许他一直工作到不想做为止。”

谢金悯(左起)、朱秀云及孙雪晶携手策划特展,耗时8个月精心打造。

反应

 

灼见

【灼见】嘉庚精神,以商养文/锺启章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配合成立1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承与永续”,本月10日及11日分别在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分校和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这是一场令人瞩目、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为基金10周年庆典划下美丽的句号。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本国的学者纷纷围绕着本届论坛主题“嘉庚精神,以商养文”发表透彻的研究结果和展开深入的探讨。第一天的论坛邀请了8位国内外学者畅谈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嘉庚精神”,以期实现陈嘉庚“实业兴国、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与美好愿景。次日的圆桌会议主题为“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有3位引言人,我是其中一人。

两天的论坛使我有机会与国外学者近距离交流。我问陈嘉庚曾孙陈铭关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对于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概况,他摇摇头说,乏善可陈。我也向圆桌会议其中一位引言人、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工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询问中国人民对陈嘉庚的印象,她有些感慨地说,厦门以外很多地区的普罗大众都不认识陈嘉庚。因此她在引言中,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制定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陈嘉庚的伟大事迹,以学习嘉庚精神。

我国力推陈嘉庚精神

在马来西亚,陈嘉庚精神并非止于空谈,华文教育的兴盛与中华文化的深耕是有目共睹的。此外,于2014年4月3日成立的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也以实际的行动积极推广嘉庚精神。目前该基金是国内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它于2014年开始举办的陈嘉庚精神奖卓尔不凡,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奖项。此外,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论坛已经超过90场,而国际陈嘉庚赏识比赛也方兴未艾,其他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大马以外地区对嘉庚精神的传播远不比我们炽热,这并不奇怪,主要是因所处环境迥异使然。华文教育艰困的生存环境让大马华社充满危机意识,只能发愤图强、自食其力,多年来的自强不息,让它的中文程度与中华文化水平超越东盟其他国家包括邻国新加坡。大马的华人社团和华文报纸也是东南亚各国之中数量最多。

嘉庚精神所展现的是一代儒商崇高的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处在当前的情境中,陈嘉庚“以商养文”的做法,正是我们所应推崇和鼓励的典范。诚如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在圆桌会议上所说,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教育能改变人民生活

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校,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因此,陈嘉庚百年前便将西方工业化的思想和技术带回家乡,创办了包括水产、航海等学校的集美学村,体现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理念,与当下中国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近来大马被评为三低国家,亦即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这3个因素加起来,造成大马的经济和产业不能升级,就卡在1990年代低工资竞争的状况,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倘若国家领导有当年陈嘉庚的慧眼,相信今天的经济就不会陷困。

对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说法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摇动另外一颗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顾名思义,教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而且是站在创新角度的传承。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且不断进步,靠的就是这种传承,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我们这个世界才会一代比一代更加精彩。

由是观之,嘉庚精神的确是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使其代代传承,永续不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