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杨应俊:体现教育意义
承认统考对华社很重要

马六甲董联会新届初选理事。

(马六甲17日讯)马六甲董联会主席杨应俊强调,独中统考文凭必须得到政府承认,才能够进一步达到求学平等,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

他说,华教斗争最重要宗旨,就是要得到公平合理对待。



杨应俊认为独中统考文凭被承认,对华社来说很重要,毕竟华教体系是由华社建立起来,也是彰显华人的基本人权,以及华社对国家建设出了不少力量。

“大选前,朝野政党都把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列为竞选宣言。如今选举已过,但独中统考文凭仍未获得政府的承认。”

甲董联会大会

杨应俊出席马六甲董联会2018年会员代表大会,这样表示。

出席的包括甲州董联会教育咨询顾问刘荣禧督学、署理主席萧汉昌、副主席拿督陈展鹏、总务杨才国、财政房有平及平民学校董事长梁德宗等。



他也说,我国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引致华教面对很多问题。无论如何,董联会立场就是以学生利益为依归、以及维护华教利益。

他说,马六甲董联会选择在不同华小办会员大会和活动,就是希望带动各校对华文教育的积极性,如此才能够与时俱进。

“家协、校友会、校长职工会、教师公会和各乡团文教组织,都是华教队伍,董联会必须通过团结所有华教队伍为己任。”

他重申,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才不会落伍甚至被淘汰。

踊跃出席代表大会的会员。

华教问题勿带上法庭免分裂

杨应俊说,华小包括独中统考文凭受承认、土地都面对很多问题,但都不应该带上法庭,避免引起华教大分裂。他也发现很多华小董事长服务数十年,他建议该会统计,表扬服务已久的华校董事成员。

平民学校董事长梁德宗说,马六甲董联会前身是马六甲中华教育协会,当时的会员有65所华小、5所国民型中学、1所独中和晨钟夜学。

他建议甲州董联会是否可修改章程,允许晨钟励志社加盟,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该会,带动会务。

大会在会上也一致通过12项议案,并解散理事会和改选。25名理事没有竞争下当选,复选于6月29日举行。大会同时选出3名候补理事和两名查账。出席大会的会员来自25所华小的55人,以及4所国民型中学及独中的11人。

马六甲董联会2第31届初选理事名单

萧汉昌、杨应俊、曾昭明、黄梅燕、谭保同、林明镜、赖清洪、蔡明彪、房有平、江瑞才、林姑莱、杨才国、刘值仲、李恩祈、陈展鹏、傅民和、林千宏、杜彩莲、宋德祥、锺岠駩、辜保瑜、颜添基、李文强、杨佐资、陈书森

候补理事:郑肇狮、刘顺福、廖福源

查账:薛任评、蔡长修

马六甲董联会2018年会员大会议案

●华教事务1.吁请希盟政府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学校应获公平合理的制度化发展拨款,并且各源流学校的水电费与排污费,都统一以中央拨款制度支付,确保所有学校都公平享有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

2.坚决要求政府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和2013至2025年教育大蓝图报告书,不利于母语教育的措施与条文,体现宪法赋予各族自由平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权力。

3.呼吁注册在董事会名下或非董事会的校地,每年一律只需要缴交象征式地税1令吉。

4.吁吁政府允许非盈利教育团体捐款者,豁免所得税减免。

●华小5.吁请全部华校,无论校地拥有权是否属于政府,学校十五位董事皆要向教育厅注册,保障董事会的合法性。

6.吁请州内有意迁校的微型华小,与董联会联系以备规划迁校,确保州内65所华小的完整。同时,为使华小平衡发展,吁请政府依需求制度化增建华小。

7.坚决反对教育部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并吁请华小董家教三机构站稳立场,坚拒参与任何双语言课程计划的献议,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破坏华小以华语作为各个科目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权益。

8.呼吁教育部对30名以下学生的微型小学,一视同仁,取消现行的复级班教学措施,并提供充足师资,避免此类微型小学的学生来源更趋减少。

●国民型华文中学9.国民型华文中学背负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吁请政府正视国民型华文中学,缺乏具华文资格的华裔师资问题,拟出策略性训练计划,培训华裔青年。

10.吁请政府履行1961年教育法令改制前,对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承诺,委派具华文资格的正副校长、高级行政人员和至少1名书记到国民型华文中学服务。

●华文独立中学11.吁请政府尽速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并作为进入国立大专学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格之一。

12.感谢马六甲州政府应允制度化拨款给培风中学,也促请州政府尽早落实以地养校计划,协助独中减轻经济负担,为国家培育人才。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