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林冠英整合华人身分的分裂?/李慧易

新任财长林冠英的在记者会上的一段话,从新建构大马华人的身分认同,林冠英以马来西亚人自居,并不是所谓的“华人”(抑或中国人)。

当然上述言论出来后,引起各种的评价。可是作为大马人的林冠英,他的身分认同没有半点的错误,他对于自身的认同是坚定与务实的。



从马来西亚独立至今,华人身分认同一直是陷入暧昧、模糊及分裂状态的认同。同时,身分认同在多元族群与文化下,无疑地,可被解释为策略性的身分认同。

从历史学家王赓武将马来亚的华人分成三个政治体:甲集团与中国的政治保持联系, 经常与中国的命运认同;乙集团包括大多数精明而讲求实际的华人,保持低调或作间接的政治联系; 丙集团是属于那些少部分的摇摆不定的人,因为他们难于确定自己的身份,但一般上倾向于某种程度的对马来亚的效忠。

这种说法,比前一种说法较为明朗,但末涉及思想上划分他们的歧异。就王的看法是马来亚的华人在战后所受到的政治冲击,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三类:

(一)倾向中国, 但是属于国民党分子或是具有右派的思想。



(二)倾向中国,但思想左倾。

(三)土生华人, 受英文教育,思想倾向西方,尤其视英国为其效忠对象,他们被称为“峇峇”。

“同化”政策不奏效

王赓武也谈到了马来亚的日剧时代对于这三者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更深的影响是在在马来亚独立后,华人与马来人的政治分水岭。独立至今超过60年,马来西亚政治出现的更多个“集团”。就以林财长的“大马人”自居,确实让华人身分认同开始趋向身分整合的可行性。

不得不提及的是,早期的新马华人在身分认同上,是处在分裂状态。无可否认的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唤醒了东南亚人民,普遍对政治醒觉和重视,民族主义浪潮排山倒海而来。但是,马来亚政治发展算是比较缓慢的,以致不需经过流血斗争即能迫使英国让步,当然这也是英国的深谋远虑──在政治上让步换取经济的既得利益。

非马来人对于长期在马来亚居留后,将因此获得合法地位及政治权利的条件,却表现得不热衷。可能他们仍然对日治时代余悸未消,长期以来他们未被英国接受为马来亚人及被视为外来人,他们还是不能确定本身的身分,因此并不重视这个问题。

上述的论述是从最早期的华人认同来解释,加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政府推动“同化”的政策,譬如印尼或泰国的华人已被同化,特别是印尼华侨经过排华惨痛事件后,为了生存及现实情况而情非得已之下,认同所谓印尼籍的身分,甚至以印尼文的名字作为一种对于国族认同的表述。

但是“同化”这政策似乎在马来西亚并不奏效,更不适合研究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华人一向是遵循民族建构的想像,而成为政策上必需管制的对象。最后导致当下的马来西亚华人在认同上虽称自己为马来西亚人,但继续对华人这个身分心情复杂。不得不说,深受大马华人爱戴及仰慕的林财长,其“大马人”自居论说出后,冲击着多少华人心中的真正认同?

反应

 

言论

新“马”时代的马中关系/李慧易

随着马哈迪医生主政后,外交上备受关注,尤其是马中关系。

根据《南华早报》近日的一篇访谈中,马哈迪如是指出,“马来西亚当下与中国的关系是比美国来的亲近……再说,中国是目前最富裕的国家……”



去年马来西亚政党轮替后,马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因许多中资计划在马来西亚面对取消的疑虑。一年后的今日,新政府变得患得患失,马哈迪面对中国,其姿态做出了微妙的改变。

不得不提,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发展已经莫之能御,致使马中交流从陌生到频密,但这样的发展其来有自。最早,在马中建交后,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是历届首相当中最为正面,尤其在反美行动上一直拉拢中国政府,足以证明是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上。



马哈迪企图靠着任内提倡“亚洲价值观”,并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马哈迪一直不断的在公开场合赞扬中国,更指中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经济地位,甚至中国被当作潜在敌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威胁到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并对此采取了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

马哈迪认为,对东南亚而言,中国崛起的经济合作意义更大。其中原因是,他早期向前苏联学习失败后,唯有转向中国。

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长达千年,当时已是世界大国的中国却从未对外扩张,图谋区域霸权。比较起西方文化的外扩性,中华文化却不具有侵略性。他不相信中国会在世界称霸,他又以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为例,世世代代的华人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并无征服和统治当地人的意图。

当年,马哈迪为了向中国示好,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更提出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马哈迪种种言论就是为了表现对中国释出善意,以及马来西亚需要安全及利益上的盟友。

20年后的今天,马哈迪再次拜相,他去年刚上任的时候,一改当年的作风,终止中资一些合作项目,引来各界尤其是华人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此一来,也使得马中关系出现了变化。

相隔一年,马哈迪对于中国开始变得积极,在《南早》的访谈中,其言论中不难发现的是“经济中国”比一切来的更重要。这也恰恰地说明了,中国作为亚洲的中心,面对邻国及边陲国家,对于中国的评价或者批评,一般变为虚假甚或更多的虚伪,或多或少批评中国的言论都是说给自己国内的政治对手或者支持者听听,借用中国来处理社会、政治矛盾,同时进一步作为平衡关系的方法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