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砍掉你,都因派系!/许国伟

曾经,读到明代对抗后金名将袁崇焕的故事,对他被皇太极所设的离间计所害,真是痛心疾首。

据载,皇太极在率兵包围北京城后,袁崇焕带兵来援。他的九千关宁铁骑赶在皇太极大队人马抵步前,到了北京城外,结果北京城里开始流传袁崇焕跟皇太极勾结的流言。尽管袁崇焕率兵打退了皇太极的军队,但崇祯皇帝却开始怀疑袁崇焕是奸细。



这一个据说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里学来的离间计,就安排自己的手下,故意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偷听到他们的谈话,说撤兵是皇上跟袁崇焕约好的,因为两人有密约,迟早拿下北京城。

然后,再故意把这个太监放走,太监急忙赶回宫把偷听到的对话报告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大怒,对袁崇焕失去信任,还把他撤了职,逮捕下狱,最后还凌迟处死。

以前,读到这一段,即伤袁崇焕的死,更怒崇祯这么好骗,更心寒北京城的老百姓怎么都不明辩是非,朝廷说袁崇焕是汉奸,他们就信了,然后还跟着怒骂,甚至他被处死后还要争食他的肉泄愤。

后来,看到更多相关的书,都提到了一个重点。从崇祯逮捕袁崇焕到处理他,这个案子拖了整整八个月。

怒杀袁崇焕非中离间计



以前,以为崇祯皇帝是被离间计骗了,一时大怒杀了袁崇焕,结果不是,而且这八个月的时间里,崇祯也有派人调查袁崇焕的案件,也有言官给皇帝上疏为袁崇焕喊冤。

崇祯自己心里也知道,袁崇焕不太像跟皇太极有勾结。但是,他还是不会放过袁崇焕,除了他自己不放过袁崇焕,他身边也一直有人一再诬陷袁崇焕,非把袁逼死不可。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派系问题。当时有个大官叫温体仁,想入阁当辅臣,他就借攻击袁崇焕,来弹劾跟袁崇焕交情很好的内阁辅臣钱龙锡,只要逼得钱龙锡辞职,内阁辅臣的空缺就由自己顶上。

当崇祯皇帝宣布袁崇焕的罪状时,满朝文武固然知道很多罪状是欲加之罪,但没有人为他辩护了,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皇帝的心思。

于是,崇祯皇帝为了权力,温体仁为了权力,满朝文武为了权力,袁崇焕只有一死。

换人是为了更大的民意

读到这里,才是真正认识政治与权力运作的重点。

为什么要说袁崇焕的故事呢?

读到报道,有巫程豪的支持者问林吉祥,为何不听取民意让巫程豪上阵?林吉祥淡定地说,不是不听民意,而是听到更大的民意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个道理,就跟问崇祯为什么不听有人替袁崇焕申冤?大家都知道崇视的心思了,于是都顺着崇祯的意思了,这就是更大的民意了。

再来读到另一则报道,原任万挠区州议员颜贝倪的提名被党总部挡了下来,原因是党主席旺姐数个月前接获攻击她的黑函,因此可能会换人上阵。

这个道理,就跟崇祯其实不会被一个离间计骗倒类似。真要砍你,换掉你,不是离间计,也不是黑函,说穿了都是权力,都是派系。

反应

 

言论

別沦为阿Q的Q/许国伟

鲁迅笔下的阿Q,有几事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未庄有个姓赵的大户人家,阿Q自觉也是姓赵了,就觉得自己跟赵太爷是一家人。

结果,赵太爷根本看不上阿Q,还把阿Q打骂了一顿。

例如,阿Q自尊心很强,本来觉得自己很完美,可惜头皮长了癞疮疤。于是,他很忌讳别人讲到一切跟“癞”有关的,再后来“光”和“亮”也忌讳。

只要有人一犯讳,阿Q就会发怒,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

例如,阿Q不是每个未庄的人都敢惹。打不过的,他就算挨了打,也会静静地想“是被儿子打了”。

阿Q看人欺负

阿Q也会看人来欺负,就挑最没战斗力的小尼姑。平时一看到小尼姑就开骂,当受了别人的气时,更要拿小尼姑来出气,大声吐一口唾沫:“咳,呸!”阿Q欺负小尼姑会获得围观群众的哄笑,阿Q就更得意了。

例如,阿Q很生气有个叫小D的,跟自己抢工。在阿Q眼里,小D又穷又瘦又乏,哪能跟自己比?

于是,阿Q就找小D打架。两人打法一样,一手拔对方的辫子,一手护住自己的辫根。

两人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围观的人,有说“好了,好了!”在劝解,也有说“好,好!”看热闹不嫌事多的。

直到最后两人都受不了松开手,互相咒骂着走开了,结束“龙虎斗”。

说完了阿Q,现在说说民主行动党。

现在团结政府当政,行动党想跟巫统亲近亲近当一家人,但巫统都不当行动党是一家人,时不时打骂一顿。

行动党势力强自尊心也强,最忌讳别人讲是“马华2.0”,一听到有人犯讳就火大。

行动党领袖被巫统巫青骂了,没太多表示;找马华和民政出气时,可十分得意。

双方招术类似

行动党找马华吵架打架,双方招术类似,都是掐住彼此命门扯着辫子,拿着彼此都解决不到做不到的事来互骂。

照理,承载多数华裔选民希望与期许的行动党领袖,不应该像阿Q,也不应该是阿Q。

政治领袖要应付云谲波诡的局势,要整纲饬纪兴革除弊,都需要IQ和EQ。
这个Q,别沦为阿Q的Q。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