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经济课题左右选情/李兴裕

今年是大马迈入两个里程碑的一个年头。首先,2018年是第11大马计划(2016至2020年)中期检讨的年份,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那个评估我国在2016至2017年期间的经济成就与各项发展计划,包括检视各项宏观经济策略、措施与目标等,以引领我国顺利于2020年成为一个高收入及先进国。

其次,今年也是奠定我国政治领域未来走向一个分水岭的年头。本届国会将最迟于今年6月23日解散,第14届全国大选将最迟于8月24日举行。不过,目前的种种迹象显示,来届大选将在4月杪至5月初期间举行。在许多国人感到政治厌倦的当儿,第14届大选仍是过去数十年来最为万众期待的一次大选,以致国阵主干巫统的一些领袖形容,来届大选将是“历届大选之父”。



我国约3000万人口当中,为数约1460万名选民将在来届大选决定国家的未来,并决定哪些领袖将引领马来西亚迈入21世纪;更重要的是,要让大马成为一个所有大马人引以为荣的国家。无论大选最终的结果如何,个人的政治观点为何,我们不能失去这个国度过去60年来的各项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这包括政治稳定与民主、互相忍让与包容,以及一个富有生产力的国家。

事实上,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宏愿,仍是眼前的一大挑战。全球经济的愈发复杂,将继续是我国决策人一个重要的考验。他们将引领这个国度迈入未来未知的数字化与高度科技化的新世纪。

科技的日新月异,正不断的改变每个层面,并将改变经济、商业与社会景象。颠覆性的科技转变,将颠覆现有的一切,并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我国与商界领袖们、技术官僚及所有的国民,不仅须了解所发生的一切,也必须开始做好准备面对其冲击。

大马选民要的是他们可以信任的未来,Y世代及千禧年世代认为,我国需要恢复领导才能、积极参与议会事务,并且有能力与诚信的国会议员,他们拥有充分理解国民价值观、权利及为所有人创造平等机会的毅力。



国家经济好坏,通常是协助选民在大选中决定投选哪个政党或候选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选民而言,目前经济有多好,以及政治领袖如何有效讲解国人及商界当前面对的经济课题,将是他们投票取向的关键。政党或政治联盟提出的竞选宣言,如何克服短期的课题及用规范的概念和可行的行动计划,来推动新的想法,以进行改革和改变,正是选民最为关注的议题。

尽管以民为本的各项发展计划与社区服务计划,对乡区人民非常重要,但生活成本持续上扬、物价扬升及当地课题,也可能令选民对领导人萌生不满。

一个管理良好的经济,将是赢取民心的要诀。眼前的现实是,大马经济去年强劲增长,并预计在今年持续扩张、令吉汇率回升,股市也在外资回流及宏观经济改善下,持续扬升。

工作与收入比贪污课题重要

尽管经济看来一片大好,去年经济增长率与私人消费者开销,分别取得5.9%及7%的按年增长率,但国人普遍上却无感。

一些人认为这是观感的问题,因为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未在民间转化为欣欣向荣的喜气。自2014年第三季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13个季度处于关键心理水平以下。生活成本持续扬升、物品与服务价格走高、担心就业前景及债务负担,是造成民间尤其是家庭情绪仍普遍低迷的主因。生活负担加重、大学生失业及可负担房屋欠缺,仍是选民们最关心的事项。

根据独立调查中心针对经济困难指标的全国民意调查(于去年11月4日至14日期间进行),高达72%选民列举经济课题是他们最关注的事项,这分别高于2016年9月调查时的63%及2013年7月调查时的44%。当时正值上届大选的两个月后,而当时选民最关注的课题,分别是通货膨胀、生活成本扬升、贪污及缺乏机会;此外,治安与社会问题、种族与政治课题,也是选民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有关调查也询问受访者,随着经济上的困难,他们过去6个月的感受如何?70%受访者表示他们有至少500令吉应急;64%对未来感到忧虑;40%表示无法或延迟缴付电费或电话费;以及20%拥有新的债务。

马来亚大学于去年7月至12月期间展开的另一项调查,也有相似的结果。工资、工作保障及失业是选民们最关注的事项,对这些受访者而言,工作与收入比贪污、宗教或教育课题来得重要;在有关调查中,治安与安全是第二受关注的课题,接着是廉正与贪污;物价扬升及生活成本上扬只排第四。

因此,朝野两大阵营必须说服乡区及城市选民,他们不仅能更有效的应对与处理选民的饭碗与生活基本问题,同时也拥有更好的施政,让选民相信本身是最好的一方。

随着选民对民主的追求日益成熟,选举的进程也将展示政治生态的改变。竞选宣言的叙述不仅须更具前瞻性,涵盖社会、经济、商业与各项发展计划等层面,也必须是得以付诸行动。任何讨好选民的民粹措施或“糖果”,都必须符合经济原理与常规。

尽管选民或期待各种利好因素,却也须在民粹措施与不受欢迎的政策中寻求同一个平衡点。

大马人要的是一个全国视野的叙述,承诺干净、有坚定决心的领导、良好治理、精心制定的可信经济政策,以及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作者为大马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

翻译:李治宏

 

 
 

 

反应

 

东盟+

首次代表工人党参选 刘宇扬蒋佩姗任狮城非选区议员

(新加坡20日讯)首次代表新加坡工人党参加今年全国大选的刘宇扬和蒋佩姗,受委为第15届国会的非选区议员。

刘宇扬和蒋佩姗对此表示荣幸,将致力于为人民发声,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新加坡。这意味着工人党在新一届国会的12名议员当中,有5人是首次亮相国会的政坛新人。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选举官韩国元19日下午在电子版政府宪报中,公布了刘宇扬和蒋佩姗出任非选区议员的消息。

新加坡非选区议员制度保障国会有至少12个议席保留给在野党。如果当选的在野党议员不足12人,余下议席可由大选中得票率最高的落选者补上。工人党在本届大选夺下10个议席,因此国会尚有两个非选区议席待补。

刘宇扬(34岁)本届大选代表工人党竞逐惹兰加由单选区议席,虽然最终以48.53%得票率、809张选票的微弱落差,负于人民行动党对手、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黄志明,却是得票率最高的落选者。

蒋佩姗(33岁)则是工人党在淡滨尼集选区的竞选团队成员,帮助工人党在这个五人集选区的四角战中,夺下47.37%选票,在落选者当中得票率居次。最终非选区议席由精通中英双语、谈吐作风让人留下印象的蒋佩珊出任。

刘宇扬在社交媒体发文向新加坡国民承诺,将利用国会的平台继续倡导一个更平衡且多元的政治体系。

双语能力强的蒋佩姗在社交媒体以中英文发文。她说:“非选区议员的旅程不只属于我,这是我们共同的旅程。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聆听大家的心声与建议,成为你们在国会里的声音,并与你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新加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