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霍金不简单的人生史

霍金日前病逝。

2013年,他出版了自传《我的人生简史》,隔年中译本也面世。



在书中,他以平常人看得懂的文字,讲述自己的一生,从小时候到大学,组织家庭以及从事学术工作等……这本书或可让读者了解他的生命过程与态度。

《我的人生简史》作者:史提芬霍金   译者:郭兆林  周念縈

出版:大塊文化出版



多年前不知从哪里弄来霍金的《时间简史》,彼时正好迷上科幻片,想说读些科普书,打好基础,兴许可以增添观影的乐趣。谁知道手上的《时间简史》,虽号称世界上最畅销的科普书,却是一本有字天书。书中每个字我都认识,却不懂到底它在讲什吗。这本书实在太欺负人了,只好把它打入冷宫。

前阵子突然无聊,从图书馆借了霍金另一本科普书回家。这本题为《胡桃里的宇宙》,书名煞是相当玩味,内容涵盖了相对论、黑洞理论、量子理论等等,我花两天就把它翻完。时隔多年我的科学知识突飞猛进?当然不是。整本书依然是有看没懂,只不过这次耐性比以前好,即便看不懂还可以继续翻。

之所以想要翻阅霍金的书,也不全是无聊没事做。一方面,对宇宙学确实很感兴趣,想要多了解。另一方面,霍金本身的身世就是很大的吸引力。

不因病轻言放弃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于1942年生于英国,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引起世人关注的,不仅是其学术成就,也包括其乐观、幽默的个性,以及克服身体缺陷的毅力。

如众周知,霍金于21岁开始患上渐冻人症,他的疾病会让肌肉越来越无力,行动不便,医生更认为他不出几年就会死去。然而,霍金却没有轻言放弃,最终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一生。

讲述自己一生

2013年霍金出版《我的人生简史》自传,隔年中译本面世。在这本书,霍金以平常人看得懂的文字,讲述自己的一生,从小时候谈起,直到升上大学,就读牛津、剑桥,组织家庭,从事学术工作等。尽管书中仍有几个章节不是凡夫如我者能领略的,但能够读懂书中其他大部分内容,已经心满意足。

分享与推广科学知识

对我来说,霍金有几个相当重要的身分。首先,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霍金;其次,作为科普作家的霍金。最后,作为“人”的霍金。第一个身分,我是外行人,能谈的东西不多,就此搁下不谈;仅谈霍金的第二和第三个身分。

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霍金,而不认识其他同样重要、伟大的科学家,多少是跟霍金所从事的科学普及工作有关。霍金第一本科普书是《时间简史》,1980年代初期开始动笔,初稿完成后与出版社编辑多番讨论、重写、修改,务必让这本书能够更平易近人,期间所消耗的精力与时间,是难以想像的。尤其是像霍金患病后,行动不便,更增添写书的困难。而这正是重点所在:何以霍金宁愿把时间与精力耗费在科普工作,而非专心一致于纯理论的研究?

霍金之所以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根据他的敘述,部分原因是为了付女儿的学费,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认为当代科学家在宇宙学的研究,已经有长足的发展,他希望能够与大众分享。

有着明确目标

尽管我无法确认霍金是否一位好的科普作家(因为读不懂《时间简史》、《胡桃里的宇宙》,但这可能是我的水准问题),却必须肯定,霍金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分享、推广科学知识。

需要推广的,何止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文学等。就个人观察,近几年港台有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推广工作,对于整体的人文、科学素养,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国内尽管缺乏这方面的资源投入,却趁着网络之便,能够吸取养分。然而,长久依赖他人资源也不是办法,因为任何的知识都有在地的需求。

当然,我们明白,霍金之所以能够拨出时间从事科普工作,除了个人主观意愿外,外在的环境也很重要,譬如工作的稳定性、科普工作是否得到工作单位的肯定、有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等等,都至关重要。但,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是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大环境,唯其如此,知识的种子才能深深扎根。

身体不便不是阻碍

霍金另一个令人赞赏的,无疑是作为“人”,他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无常。霍金个性乐观,尽管21岁就患上不治之症,却没有放弃自己。

书中记述:“明白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几年内可能会死掉,真是有点震惊。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然而我在医院时,看到对面床上一名才刚认识的男孩死于血癌,场面实在凄惨。显然,有人情况比我糟糕,至少我没有太不舒服。每当我自怜自艾时,我就会想起那名男孩。”

患病之前,霍金还没定下人生志向,患病后,反而找到了笃定的目标。尽管他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却不意味着天下无敌。在疾病面前,有时候还是需得低头。由于残疾日益严重,霍金没有指望成为实验家。但低头不表示认输。无法做实验工作,可以从事理论工作。“理论家可能某天下午就蹦出一个想法,或是像我上床睡觉前突然灵光一闪;也可以独立或是跟一、两名同事合写论文,在科学界占一席之地。”因此,霍金说:“身体不便对我的科学研究,向来不是太严重的阻碍。”

正是如此的积极乐观态度,让霍金成为许多人的榜样。

反应

 

国际

20岁渐冻症青年 “躺着”拿下全球数学大奖

(北京9日讯)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优秀奖颁奖台上,一位特殊的获奖人引起外界关注。

他是20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美籍华人学生楼印根,导师形容他与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很相似。

中国科学报报道,楼印根不到1岁被确诊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渐冻症。日常任务都需要他人帮助。医师们认为他可能“活不过3年”。

楼印根行动受限,大脑却异常灵活,早早地就展现出了他的数学天赋:小学四年级,接触微积分;11岁,参加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获得金牌;18岁,同时被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3所名校录取。现在,20岁的他在麻省理工主修物理和数学。

躺在床上答题

今年他参加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优秀奖,他躺在床上答题数小时,最终获得了优秀奖,拿到了5000美元(约2.35万令吉)的奖金。

报道说,著名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兰古斯,在一堂複习课上注意到楼印根的思维深刻且非常超前,2023年暑假,他指导楼印根专门研究黑洞。

阿兰古斯曾和霍金共事过,认为楼印根和霍金很像。

“当然不只轮椅是一样的。”

喜欢挑战不可能的事

他笑着说道:“我认为他们两个尽管都有身体残疾,但对生活都有非常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幽默感。”

楼印根也喜欢挑战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比如,最近他刚学会了滑板冲浪。

他说,生命短暂,一定要找些让自己兴奋开心的事情做。

颁奖典礼上,楼印根说,尽管他的肌肉越来越虚弱,但他了解世界的热情却越发强烈。

“虽然我从未在这个星球上迈出一步,但我在丰富而壮丽的数学世界中飞翔。如果我能够理解宇宙的语言,我为什么还需要担心自己的身体局限呢?”

新闻来源:《世界日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