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理想主义的十年

崔健的《解决》(李忆莙/照片提供)

那天在网上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文中说:“90年代,那是中国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理想主义的10年,那时候没有盲目的商业主义在做阻挡。后来没有延续下去真的很可惜。看完了纪录片《再见了乌托邦》,泪流满面,曾经风靡一时的崔健、窦唯、张楚、何勇他们,为什么现状是这个样子呢?”

什么是“为什么现状是这个样子”?这些人现在怎么啦?我很好奇。



然而,提到90年代的中国,那可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年代。是的,正因为不商业主义,所以很朴素。其实那年月,改革开放已执行了好几年。那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半新半旧中,许多实施仍然是落后的。在丝路上,记得有一晚赶夜路,车子经过一个村庄,看见筑路工人在开夜工,挖土铲泥的工具仅是一把锄头,就别说铲泥机,连震土的电钻也没一把。西北的村庄大多都很破旧,丝路简直是荒凉。

1992年春天,我在丝路上漫游了一个多月。也是在那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也是在那年确立的。在漫游途中,有人送我一卷磁带,是崔健的《解决》。介绍说崔健是当前炸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锋。在那个不是随便能上网的年代,尤其是在中国西北,更是连做梦都不曾想过会有智能手机的发明。那时有个随身听Walkman算是挺先锋高端的了,而一般的功能不外是播放磁带或录音。所以,我真不知崔健是何许人。用Walkman听崔健的《解决》,听了半天也不知他要解决什么。反而给我带来更多的问题,无法解决。

热衷于颜色隐喻

首先,我听不出他在唱什么。他以一把沙哑含混的嗓音,带点歇斯底里里地在嘶喊,喊出“一无所有”。除此,我再也无法听清楚他还唱了些什么。但却能感觉到他的激情,那是一种状态,充满理想。我当时就想:听歌非得要听清楚歌词吗?听声音不可以吗?声音其实就是情感的表达。而那所谓的悲喜,不就是一种状态吗?

夜里,在小旅馆昏暗的灯光下,把歌词逐一细读,对崔健的文字才情和文化修养,肃然起敬,赞叹不已。歌词具多方可能性,而且个人风格强烈。特点是不重复,热衷于颜色隐喻,使我想起张艺谋。尤其是红色,那近乎是一种意识形态,随便你怎么解读。同时也是不羁的,充满叛逆。且看《解决》 :“眼前的问题很多,无法解决。可总是没有机会,是更大的问题。”《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红布》:“那天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在那个什么都要扯上政治的年代,《红布》很具争论性。有人把红布解读为共产党,蒙眼蒙天,蒙骗人民这是幸福。但是,那确实是个充满理想的年代。



经过了二十多年,这被誉为“中国摇滚乐之父”的崔健,他现在怎样了?而文章中所提到的“为什么现状是这个样子呢”——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反应

 

商余

开到荼蘼/李忆莙

一直以为,“进入中年”才是人生中最有感触的伤感阶段——眼看青春在凋零中,皮不细,肉不嫩的,这种伤感不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若能把这视为大自然的规律,那敢情是最好。但是,要稳住此种“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愁绪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且看,身处在这么的一个花花世界,到处五光十色繁华似锦,即使可以不留恋青春时期的光鲜岁月,也很难自我放弃。况且市面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高科技新产品,真是日新月异啊。

装修门面最大乐趣

是以,镜子前的你,照见那日渐败坏的门面,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这纤毫毕露的真相,让你无以遁形。少不免会想一想:好不好来一次装修呢?而那所谓的装修,见诸于行的是“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全视个人需求。

比如割割眼袋,抽抽脂肪之类的“小做”,花费不多。这不就像你闲来无事逛商场时无意间走进五金部门,顺手买几桶灰水回家刷刷墙壁般地顺理成章——喏,就如我友程女士,装修门面是她最大的乐趣;惯常做法是割割抽抽,十年如一日。何以如此锲而不舍?除了自信以外,最大的成就来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所以说,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抢得一分是一分,救得一毫是一毫。在这范畴内,没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说。谁能如此潇洒呢?到底啊,真正让人伤了心的是那几十年的人生,青春期是如此的短暂。仓猝间,来不及回首,人就老了,简直是措手不及!

总之,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尽如意,并且是分阶段来惊扰的……

原来呢,连70岁的老太太,亦有她的烦恼和辛酸。看在眼里,竟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让你意识到人生的烦恼是渐进式的,是流光惊扰美梦,并无一人可幸免。

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太与我一起出席一个宴会,兴许是想一展过去的风采,于是高姿态地穿上一双三寸的高跟鞋,虽然是粗跟的,但不到半个时辰,却见她坐在一处隐蔽的角落,脱下高跟鞋双手来回搓揉着脚跟,脸上现出痛苦坚忍的表情。

为免她尴尬,我装作没看见,不料却被她叫住,叹息道:“人老了真丢人!”她那淡淡的忧伤,使我不禁有种惆怅之感。

“看我这狼狈相,丢人啊。”她幽幽一叹,沮丧溢于言表。

而我心里却顿时敞亮起来,我是突然明白了,老太太的沮丧,不是因为高跟鞋。高跟鞋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生的不如意,皆因非人力所能掌握。

顽强抵抗长期抗争

比如程女士,她锲而不舍与大自然的规律作长期抗争,与老太太的隐忍是一样的——不就是装修门面这么一回事吗。

世上并无“以为”。由此而产生的哀伤,此起彼落。所以她们顽强抵抗,活在长期抗战之中。惟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光阴诚如一场寥落的短梦;而背景是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景象和生命的本真。

然而,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