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玉源:抢救历史保根护脉
华社积极维护文物古迹

(哥打峇鲁4日讯)“中华百年校庆讲堂”工委会主席翁玉源说,“抢救历史,保根护脉”,反映了华社在我国多元文化维护方面的积极态度。
他表示,文物古迹的存在,延续着历代先贤走过的生活足迹,具有承先启后的功能。保有古迹越多的城市,越能衬托这城市的文化气息。
翁玉源认为,文物保存的重要性,在于能将有关文化特质传承下去,否则将失去其意义。
“另一方面,保存代表我们有关怀过去生活的情怀,由此也会更爱惜自己生活的地方。”
他昨晚在中华百年校庆讲堂工委会主催,中华校友会主办的 “社区人文建设讲座”上致词。

他说,“抢救历史,保根护脉”。
“近年来,我国各地尤其在华社方面,纷纷兴起文化保存与建设的运动,这些文化推广工作,反映了华社在我国多元文化维护方面的积极态度。”
感谢黄崇锐及已故谭丽屏
翁玉源感谢丹州华人历史及文化协会,特别是黄崇锐老师和其夫人已故谭丽屏老师,在收集与保存本地文物工作方面所作的努力与贡献。
他说,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崇锐夫妇决定捐赠其位于哥打峇鲁的住家予林连玉基金,希望集结吉兰丹乃至全国华社的广泛力量,打造一所“吉兰丹华人历史文物馆”,完善历史文化的保存。

社区人文建设讲座
他说,为了让中华百年校庆系列活动能够持续广作宣教,中华百年校庆筹委会成立了“中华百年校庆讲堂”工委会,策划每月由三校一会,那就是中华华小、华中、独中及校友会轮值主办讲座、说明会、电影播放或研讨会等,邀请社、经、文、教等领域学者、专才或校友,给中华人及华社民众“上时事课”。
他表示,适逢吉兰丹华人历史文物馆即将设立,这项“社区人文建设讲座”的举办,将让华社民众更深一层了解文物馆存在的意义、加强大家对文化资产保存与建设的认识,以便更广泛的参与和投入历史文化推广的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本地民众的精神生活。
出席者包括大会联合主席黄博谆、叶翃瑚、以及校友会会长许德辉等人。
这项讲座在林连玉基金的推动与协调下,特邀请到UCSI大学资深的助理教授张集强及符策刚到来主讲。
健行途中挖到宝 捷克登山客发现失落宝藏

捷克东波希米亚博物馆正保管在今年2月被意外发现、包含近600枚金币的一批宝藏。(取自东波希米亚博物馆脸书)
(布拉格3日讯)捷克两名登山客外出健行时,意外发现一批失落的黄金宝藏。
布拉格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这些宝藏初步估值超过34万美元(约144.7万令吉),震惊捷克考古学界。
据报道,位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市(Hradec Kralove)的东波希米亚博物馆日前对外公布消息,指这两名登山客今年2月在兹维奇纳山(Zvicina Hill)健行,途中在山坡某处发现一个容器,内藏将近600枚金币,以及一批首饰和古董物件。稍后登山客又在附近,发现一个内藏金饰品的铁盒。
考古专家估计,这些文物至少值34万美元,“当然,历史价值无法估量”。根据捷克法律,这两名登山客将可获得约10%奖金作为回报。
这些文物目前由东波希米亚博物馆保管,并计划公开展出。目前尚未确认这些文物的具体来源,但有硬币专家指今次被发现的金币中,部分可追溯至1808年至1915年间的奥匈帝国时期,其他金币来自许多不同地方,包括法国、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塞尔维亚等。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