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让教师成为教师/苏鸿业

若是要把现今老师的职责和二三十年前做一个比较,我想现今的老师工作量比以前多太多了吧?可是工作量的提升却不在于教学上,往往这些工作跟教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进入21世纪的老师,必须身兼书记工作,老师除了在上班时间教课、备课、批改功课以外,还要输入很多文件和一些文书工作,这都让一些不熟悉电脑的老师们喘不过气来。



另外,现在的学校课外活动越来越多,老师除了教书,还要负责课外活动,偶尔还要带队外出参加比赛或参与活动。学校的大大小小节日活动都跟老师脱离不了关系。

以这样的情况分析,一位老师除了是老师以外,还要身兼书记和活动策划者,一份收入,三份工作。

虽然大部分老师一个星期可能只需要教二十多节课,不过老师不教书的时候并没闲着,因为批改功课、备课、出考卷、批改考卷、关心学生、和家长沟通等等的工作都需要老师处理。至于额外的文书和活动事项,只能牺牲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处理这些非教育性质的事情了。

工作量扼杀教学创意



教师其实是一份非常需要创意的工作,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创新改变,才能够契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全面的帮助学生。创意是需要在空闲时间才能激发出来的,不断地加重老师们的压力和工作量,只会扼杀创意。

教师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学生的需求和思考如何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让学生进步。教师也需要时间陪伴学生成长,更需要时间让自己成长,增加自己的教育能力。这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若文书工作真的很重要,政府应该为每一所学校多请几位书记,要是办活动真的能提升学生素质,则应该聘请专业的活动策划人员负责。别再让老师们充当不属于他们专业领域的工作了。

我国正在实行的KSSR和KSSM课纲程度都比以往高,教育局注入的21世纪教学法也纳入一些教学新元素,这需要老师去学习,因此,一位好老师要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备课需要的时间也相对的更多。

请教育部关注此事,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师,把不属于教师专业的工作交给其他更适合的人处理吧!既然教师是一门专业,就应该让它真的专业,我们何曾看过医生必须自己处理文书工作,还需要兼顾医院的活动策划人员呢?

反应

 

言论

教学的真正意义/黄燕娣

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平衡历程和结果,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强调教学历程,却忽略了学习成果,或者只注重学习成果而忽略历程,都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认知活动,单一的方法无法代表整个教学历程,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门学科都需要有教学进度,当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必须灵活调整进度以实现教与学的功能,否则就只是为了教而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
然而,在教育现场,理论和实践常常脱节,教师受到教学进度和行政流程的限制,难以发挥自主性。

对于“学习者主体论”的局限性和不同解读,使得教学问题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课题。

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能够被学习者接受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如果教和学脱节,教学活动就失去意义,忽略了本质。

教学评量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通过评鉴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不是一味继续推进,忽略教学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学科的领导者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学问题将一直存在。领导者需要创新思维,拓宽视野,有主见而不是盲目跟随传统制度。

学习经验的获得是师生相互沟通和影响的结果,在教学情境中,师生都是主体。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素材,提供良好的情境脉络,促进学习者在经验和价值方面的创造。可是学校教育常常无法等待,也无法全面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师生视野交融后的结果,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和个体历史视野。只有在共识产生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有交集。

教与学要融为一体,只有教没有学,等于对空气说话。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生活经验、期望、意义、价值的相互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

教师需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期望和行动,才能真正以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因此,专业发展不应将教师视为一个“角色”,而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的讨论,通过生活经验和故事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和行动,建构个人作为教师的自我认同。

关注以叙事方式思考的人,可以探讨多样性的可能性。叙事是一种让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参与专业讨论的途径,它强调人的思想、情感、经验和主观诠释。

教师应该积极尝试以叙事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观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助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