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区块链将迎来末日!/鲁比尼

金融服务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但其推动力并不是比特币这类被过度夸大的区块链应用,而是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为基础的革命。

数千家实体企业已经应用了这些技术来击穿金融中介的各个方面。 PayPal、支付宝、微信支付、Venmo等数十种在线支付服务拥有数以亿计的日常用户。



基于大量的个人和企业在线数据,金融机构能在几秒钟内做出准确的贷款决定,而不是几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数据驱动的信贷分配提升甚至可以消除周期性的信贷驱动型繁荣和萧条。

同样,保险业的承保,理赔评估和管理以及欺诈监控都会变得更快更准。进取型管理的投资组合越来越被被动式的机器人顾问所取代,而它们的表现相比于时而自相矛盾且收费高昂的财务顾问来说或许一致或更佳。

如今,让我们试将这个真实且正在进行的金融科技革命与已经存在了近十年且仍然只有一项应用(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应用记录进行比较。

区块链的鼓吹者会辩解说在实现商业应用之前,其早期阶段类似于互联网的早期阶段。

但是这个比较是错的,互联网很快催生了电子邮件,万维网以及被数十亿人所使用的数以百万计的可运行商业企业,但是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甚至连其赋予自身的目的都无法满足。



创造供应加速贬值

作为一种货币,比特币应该是可供使用的账户单位,支付手段和稳定的价值储备。但这些目的它都没能实现。没有人用比特币来标价;很少有零售商接受它;价值储备功能也很糟糕,因为它的价格可以在一天内波动20至30%。

更糟的是,加密货币通常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根据其推广者的说法,比特币只拥有2100万单位的稳定供应量,因此不会像法定货币那样贬值。

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欺诈的,因为它已经分成了三个分支:比特币现金、莱特币和比特币黄金,此外每天还会创设出数百种主要是为了摆脱相关证券法律法规而设计的其他加密货币,还有所谓首次代币发行的骗局。

所以“稳定”的加密算法一面创造货币供应,同时又以比任何大型央行都快得多的速度将其贬值。

真正用途都属非法

就像典型的金融泡沫一样,投资者购买加密货币并不是为了交易,而是期望它们能增值。事实上,如果有人真的想使用比特币,过程也会相当麻烦。

这类货币的生产耗能极大(因此毒害环境),并附带很高的交易成本,甚至连跟比特币有关的会议也不愿接受其作为有效的支付方式。

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唯一真正用途是促进诸如毒品交易、逃税、避免资本管制或洗钱等非法活动。

不出意料,G20成员国现正通力合作,通过要求对所有收入或产生资本收益的交易进行申报来监管加密货币并消除它们所谓的匿名性。

在本月遭受亚洲监管机构打压之后,加密货币的价值从12月的高点下跌了50%。如果不是某些方面迅速实施了一项庞大计划来公然操纵其价格,那么这一崩溃还会更严重。

但就像次贷泡沫一样,大多数美国监管机构依然在睡梦中,浑然不知危机已近。

自从数千年前货币发明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有数百种不同货币并存的货币体系。货币的存在意义在于允许各方在无须交换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形同于所有泡沫之母。

没有内在价值

但是为了让货币有价值,并且要产生规模经济,只能允许特定数量的货币同时运作。

我们不会在美国国内使用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比如日元或欧元)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做毫无意义,而且会使经济效率下降。

数以百计的加密货币可以一起运作的想法不仅与货币的概念相矛盾;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愚蠢。

而所谓单一加密货币可以取代法定货币的想法也是如此。加密货币没有内在价值,而法定货币则有,因为后者可以用来纳税。法定货币也会受到贬值保护,因为各央行都承诺保持价格稳定。

不能与经济挂钩

如果一个法定货币像在某些高通胀弱势货币体系中那样失去信誉,它就被换成更稳定的外币或实物资产。

碰巧的是,比特币所谓的优势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即使实际上确实有稳定的2100万单位供应量也无法使其成为一个可行的货币。

除非货币供应能与潜在的名目国内生产总值(GDP)挂钩,否则价格就将出现通缩。

这意味着如果比特币的稳定状态供应确实逐渐取代了某一法定货币,那么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将不断下降。

此外,以比特币计价的任何名义债务合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实际价值上涨,导致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认为促成了大萧条的那种债务通缩。

同时,无论生产率如何增长,以比特币计算的名目工资实际上将永远增长,进一步增加了爆发经济灾难的可能性。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

很显然,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形同于所有泡沫之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2017年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遇到的每个人都问我是否应该买一点。

作局者、诈骗犯、伪专家和拉客仔(都是利益相互冲突的内幕人士)都吃准了无知散户投资者害怕踏空的心理,并把他们骗个干净。

至于底层区块链技术,即使它比加密货币更有潜力,但其推广仍然存在巨大的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缺乏可以像互联网那样被广泛访问的基础共同通用协议(TCP-IP,HTML等)。

更根本的是,它关于去中介去中心化交易的承诺如同一个未经考验的乌托邦式白日梦。

也难怪区块链在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几乎位于曲线顶端且伴随着虚高的预期。

投资金融科技更明智

所以请忘掉区块链、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并着手投资于那些拥有真实商业模式的,正在为金融服务业带来革命性冲击的金融科技企业。

它们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你的投资一定会是更明智的。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99比1的智慧/林卓锋

人类思维意识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思维所禁锢。错误和损失大部分是由于个人的认知局限所导致,而并非他人蓄意破坏或环境所致。因此,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挑战自身认知局限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付出代价。收入和财富都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体现,而损失则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缺陷。除非依靠运气,否则你永远无法赚到超越自身认知范围的财富。

然而,依赖运气赚来的财富往往因为实力不足而被毁掉。这是社会的必然规律,公平之处在于当你的认知与财富不匹配时,社会便采取无数种方式来剥夺你的财富,直到两者相匹配为止。

认知资本将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本。认知水平较高的人更能客观地看待事物,他们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世界的运行有责任感,甚至可以主导其运转方式。

相反,认知水平较低的人通常更偏向主观地看待事物,容易受表象迷惑,产生偏见,喜欢盲从,容易被他人煽动或操控。

能够瞬间看透事物本质和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不同的命运。一旦人的认知突破,思维就会完全开放。不仅能看到更透彻和真实的世界,还能瞬间洞察事物的本质,抓住机遇,驾驭生活。

经常有人说缺乏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奋和努力都是徒劳的;同样对于认知不到位的人,哪怕他们思考了也依然是徒劳的。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认知呢?举例,恋爱的本质是情感交换而婚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因此,很多人谈恋爱的时候还挺好,一旦步入婚姻就完蛋。

又例如友情经不起考验,却经得起平淡;而爱情能经得起考验,却经不起平淡。这就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高度。

强者为弱者制定规则

又例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懂”规则呢?人们总以为规则是用来遵守的,实际上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一两个人等红绿灯过马路往往会遵守交通规则,但如果一大堆人同时一起过马路,有灯没灯也一样能过。这说明规则是给个体设立的,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核心关键。

换句话说,所谓的规则就是强者给弱者制定的,也是高认知的人给低认知的人所设计的行为路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导致仅靠销售产品赚钱的利润率,被无限压缩甚至趋近于零。商业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控制大多数低认知人的行为模式,而那些无法看清真相和本质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呢?当我们学习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发现世界底层的真实逻辑。

然而,许多人表面上虽在学习,实际上只是寻找捷径。许多企业老板花大量金钱参加培训课程,企图找一把万能钥匙解决企业问题,但最终依然改变不了企业的困境。

提升认知和花钱没有任何关系,你可以花钱买别人的经验,却无法用金钱让自己少走弯路。拥有知识和文化并不一定代表高认知水平,因为文化并不一定等同于才华,而才华也并不一定等同于智慧。

认知的本质是智慧,智慧比才华高一个层次,而才华又比知识高一个层次。因此,要提高认知能力,除了拥有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距离独立思考渐远

可悲的是,算法时代使人们与独立思考的距离越来越远。根据行为推送个人喜好的算法,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甚至我们的行为也被预设好的引导所操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肯定未来只有1%的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间,而剩下的99%将被各种规则和引导所束缚。

我们正在抛弃一切深刻的东西,包括文学、哲学和思想等,因为这些东西太沉重了,生活本就已经艰难,人们不愿意继续过着苦大仇深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断寻找能够麻醉自己的事物。

以直播、短视频和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行业将越来越发达,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让人沉浸在短暂却无实际价值的快乐中,使99%的人变得越来越愚蠢,同时也是那1%的人用来稳固自己在认知高地上的工具。

因此,提升认知能力是阶层逆袭的根本,也是避免被操纵的关键。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即使将来拥有智慧的权力,也能保持最初的善良初心,用智慧造福人类。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