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北海黄姓家族5代160人
回中国寻根感恩先人

北海黄氏家族5代子孙共160人,参加寻根幸福之宴。

(北海16日讯)北海一家黄姓家族寻根问祖,日前在北海举办一场“寻根幸福之宴”,聚集了5代子孙,总共160人。

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颇有名气的黄姓家族召集人黄德安博士(77岁),是从2011年开始展开“寻根之旅”时,发现其家族族谱停留在父亲那一代,所有大马子孙都未列入族谱,于是发动了全马亲戚以完成他们在大马的家谱,过后交个身在中国的亲戚续谱,以保持中马两地家谱的完整性。



他于本月1日举行的“寻根幸福之宴”上致词时指出,其祖父母黄丽碧及洪布、父母黄世胜与谢珍珠及两名叔叔黄世裱与黄世凤,在1923年离开中国福建省安溪县罗内村,前来槟城讨生活,尔后在槟岛日落洞落脚,靠卖豆腐及豆芽为生。

他指当时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清苦,其中一名姑姑还被迫送给槟城富有人家,然而祖父母却不忘在逢年过节时寄钱回乡,给还留守在中国的亲戚,后来因其祖母认为日落洞环境恶劣,才举家搬到北海双溪浮油,改以养猪和鸡鸭为生。

“我父亲后来创办建裕春栈,批发及分销饲料、白米及蔗糖,至今已成北海双溪浮油逾80年的老字号,家族在此生活了95年,已有6代子孙,为了感恩先人,我才会到故乡展开寻根之旅。”

他透露,去年12月6日,该族大马亲人也特地安排前往中国安溪罗内村,参与百年组屋重建落成典礼,让所有亲人认祖归宗,拉近中马两地同胞的距离。

黄德安最后也呼吁后辈要继续发扬饮水思源的精神,勿忘先辈们当年含辛茹苦在大马扎根, 才能享有今日的成就。



黄德安是召集人。

反应

 

名人专栏

弥补文化历史缺口 让中国人到槟城寻根

华人十分重视寻根,“寻根”是指华人家族对传统的重视和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的祖先和来源。自从中国开放以来,已经有很多海外华人到中国寻根。由于许多华人有族谱和家谱,所以也可以通过这些材料来寻根。

但是,这里要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倒转过来,叫中国人来槟城寻根……可能吗?

在海外华人的既定印象中,本身文化的历史起源和祖先来自中国,所以会选择到中国找回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仪式等等。

但是,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大量文物、古书、字画、石碑等等被摧毁。反而,槟城是中国以外把清末和民国的文化、艺术、古籍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地方,而且从中国传承过来的传统文化也保存得十分完整,古味盎然。

此话怎说?为了发展经济,英殖民政府在19世纪中至晚期招募大量中国人到槟城开垦。移民过来的,以及已经在本地落地生根的华人先后创设本身的庙宇、宗祠、乡会、学校和商会等组织,以联络感情及维护本身利益,同时也把传统文化、艺术、古玩等带来槟城。

南下华人分4类

如果加以研究,就会发现清末和民国从中国南来的华人大概可分成4类,即苦力、商人、娘惹峇峇、中国家庭。

 ●苦力

19世纪中期左右,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需要大量劳力,这时恰好也碰上西方国家排华,所以大量劳动力,也就是来自中国南部福建、潮州和广东的“苦力”在这个局势下,乘船前来东南亚。

 ●商人

当时槟城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很繁荣的国际港口,所以中国商人也前来找商机做生意。有些前辈们老来会选择回中国。

 ●娘惹峇峇

中国人迎娶本地华人,或缅甸,或泰国南部的女人组织家庭,同时深受本地马来文化的影响。往往这些家庭都比较富裕因为跟英国人走的比较近。

 ●中国家庭

早在大量中国苦力前来马来亚寻找新生活之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人前来东南亚进行贸易,有一部分中国家庭就这样移居到槟城了;又或者夫妻俩都是从中国来,下一代则出生在马来亚。

就是因为这一批又一批南来的中国人,把丰富的中华文化、古迹、艺术、古玩带进槟城,而且在槟城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在槟城发扬光大

举一个例子。1856年,一名姓丁的烘焙师傅随着苦力浪潮来到槟城。在槟城,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索性做回老本行,在码头卖酥饼维持生活,顺道把他以前在中国福建制作糕饼的“义香”饼铺名字带过来,不料“义香”极受欢迎,在槟城迅速发展成大规模的饼铺。

这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品牌流传到海外的例子之一,这门传统手艺流传至今168年,到最后,中国也没有了“义香”这个品牌,反而这个品牌在槟城发扬光大!

话说回头,当时虽然有很多前来讨生活的中国人抱着赚够钱就回中国的心态,但是也有一部分中国人落地生根,娶了本地女孩成立家庭;有些则认为槟城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索性把媳妇从中国接过来槟城定居。

槟城的华人人口不断增加,华人的宗教信仰、血缘、地缘和业缘组织的影响力就越来越明显和强大,例如,求神拜佛保平安的习俗,就是从中国引进来的。

尽心尽力保存

位于槟城乔治市椰脚街的广福宫观音亭,建于1728年。虽然这座寺庙供奉观世音菩萨,然而,它最初是为了祭拜海神妈祖而建立的。

1786 年乔治市建市,大量华人涌入乔治市,随着各华人族群之间的争斗日益恶化,最终导致 1867 年的槟城骚乱,随后便在此成立了槟城华人大会堂。该寺也开始供奉观音菩萨,同时也在粤语和闽南语社区之间起到中立调解者的作用,从庙宇的闽南风格、石狮子却是广府风格就能看出。

“广福宫”就指广东和福建的意思,庙内至今保存着清同治年间的匾额,实属珍贵。

此外,槟城独特的拜天公、春节庙会、庆赞中元等等也是从中国引进的民俗文化,在本地华人饮水思源的尽心尽力保存下,成为中国以外保留得最完整完善的文化习俗。

各籍贯的酬神戏,包括福建、广东、潮州舞台剧,以及布袋戏,都是源远流长,十分珍贵的民俗艺术。

中国文化遗产被转移

要更了解槟城华社,就要从槟城福建人“5大姓”谈起。

邱、杨、谢、林、陈氏是早期槟城社会重要的福建帮势力。

在19世纪中叶起,5大姓纷纷在乔治市牛干冬街头,一直到社尾街一带建立了个别的公司聚落。每个公司都以宗祠为中心,围绕三或四面属于公司的街屋。这种互为毗邻,紧密且带有防御性的同姓聚落,活像殖民地城市里的同心村,这是移民社会中罕有的聚落型态。

这5大姓氏闽商在19世纪的槟城华人社会中形成了最强大的经济力量。

当时,槟城华人在客观条件许可之下,逐渐拥有了家庭和产业,也开始装饰和美化家里和公司,开始大量从中国进口家具、雕刻、瓷器雕塑摆件等等。欧洲国家也因为英国和比利时在18世纪末成功制成了和中国景德镇一模一样的白瓷,所以也开始在中国陶瓷进口方面增加关税,导致中国出口瓷市场滑落。中国陶瓷商家另寻方案,那时刚好东南亚国家开始进口中国陶瓷,而槟城是中国南下航海线的重要港口,所以当时景德镇制造的粉彩瓷,开始流入了槟城华人社会。

文化大摧毁

由于粉彩瓷多带有丰富颜色,故价钱也较昂贵,买得起的多半为中国人的达官显要或娘惹峇峇族群。也因颜色丰富鲜艳,非常适合佳节、婚庆或高尚宴会使用,更有些本地高官甲必丹和本地名流富豪订制带有自家标记的瓷器。这些中国出口的粉彩瓷一部分被本地收藏家称誉为娘惹瓷,或称为南洋瓷。

除此之外,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红卫兵冲击寺院和古迹,捣毁神佛塑像,并展开大规模的抄家行动,查抄、焚烧藏书、名家字画,破坏摆件雕塑如福禄寿、笑佛;民间英雄好汉人物、罗汉等一律被打破,幸好一部分早已出口到华人群聚的地方如槟城、新加玻、曼谷、香港等,才把中国的文化历史保留了下来。

槟城也曾经奏响改变中国变革进程的旋律。从1905年到1911年,孙中山先生至少5次踏足槟城,并于1910年在这里策划了最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先生遗留下来的墨宝如 “天下为公”、“博爱”和其他相关文物也可以在槟城找到。

保留大部分文物

鼎鼎大名的中国画家徐悲鸿也在槟城住了一段日子,他的画作留在槟城最多。徐悲鸿也说服本地艺术家组织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协会。1963年在骆清泉的带领下,槟城艺术爱好者们成立了“槟城艺术协会”。

此外,张大千、岭南4位国画大师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也在槟城办过画展。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一切,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了民国,再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一切传统文化和信仰,导致比较完整的清朝中期到文革前的中国历史遗留在槟城。

鼓励中国人前来槟城寻根,最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维护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