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保险是否保险?/梁键铭

在踏入2018年之前,在社交媒体看到一些有关买了20年的保险,然后收到了满期利益通知的时候,被该数字给吓着了的一则新闻。

可以理解的是,当事人当时的心情及失望之情应该是相当强烈。试想想,一个人不断重复的做一件事,坚持相信某件事物或人十多年后,赫然发现这个信任不应该这么坚强,也不应该这么深;在那个时刻,心里感觉又怎么会是好的呢?



肯定的,这样的新闻也会“刺激”不少关于保险是骗人的说法及思维。

只保证列明利益

由于不清楚这一则新闻的详情,因此,我也不方便做任何评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保单内写明获得保证的满期利益或生存利益,这些利益的数额就会是获得保证的。

无论情况如何不理想,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基金投资增长表现如何糟糕,“保证”这个词汇的意思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是一个保证有的东西。



但是,如果这是属于销售人员自己出于好意,为客户制造的“保单利益总结”,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误会。

毕竟,保单条文是非常仔细的合约,一个销售人员或非法律专家的文件,就不会考虑到如此仔细,也未必会对每一个声明都做出仔细解释,毕竟,如果是这样就倒不如没有做总结好,不是吗?

相信这类新闻及让人痛心的事会陆续有来,毕竟这类产品是拥有约30甚至40年期限的保单,因此,当一批批的保单到满期的“大日子”,而年长的保单持有人开始接获期盼已久的支票或满期利益时,如果数额与预期差异不大就还好;如果相差一段距离,相信会出现不少愤怒和带有遗憾的客户。

以前,在人们对保险还有抗拒及禁忌的时代,向人家说“储蓄”也许是个不错的卖点,这样可以把焦点给放在为未来存钱,而不是专注在早逝的想法。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本身也看见不少长辈都把辛苦赚回来的钱存在储蓄保单里。

不为什么,他们就只是简单的希望,通过这些产品可以协助把钱存下来,以便在年老时可以老有所依,或者是为孩子签下储蓄保单,把想要留给孩子的钱存下来,未来可以连本带利交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好的机会,比起自己当年有更好的未来。

满期利益惊吓必有因

通过储蓄保险来进行财富增长的工作,每一年或每一个月,都坚决把钱交给保险公司累计钱财,为的就是在保单期满后,可以获得比自己真正存入的更多。

但事实上,有一些情况会在满期时,被满期利益的数字吓一跳。

半途停止缴付保费

在我见过的个案中,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客户只是在储蓄保单的初期或前半段支付保费。

就以一份为期30年的保单为例,客户们支付保费的年份,只是前面的十几年,过后的就开始停止缴付保费。

如果有这种情况,在满期时收到比预期少的钱也不能埋怨任何人。

可是,有很多个案当中,客户停止缴付保费,是因为当初代理告诉他保费只需支付X年而已,不需给到满期年份。

逾期保费变保费贷款

当然事实不是这样,而是需要遵从合约继续缴付保费,因此,当客户停止缴付保费,保费会逾期。

当保费逾期了一段时间,而客户也没有支付,保险公司就会把逾期的保费转成自动保费贷款,这样保单才不会因为没有保费而失效。

但是,顾名思义,自动保费贷款是贷款的一种形式,所以不是免费的,而是有固定利率,通常介于年利6至8%左右。

因此,贷款的数字将会每年加入利息后,而且利息还会赚利息,不过不是为客户赚而已。

累计了贷款余额及贷款利息后,如果这保单还可以“捱”到期满那一天,保险公司就会为客户支付满期利益扣除了贷款的余额,所以收到的钱,绝对比客户想象的更低。

有时客户不理解,为什么保险公司会自动提供保费贷款,“如果我不还,它不就亏?”。

其实,每一份保单在过了第三年后,都会有获得保证的保单价值,这价值就等于客户到保险公司取消保单时换回来的现金价值。

因此,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自动保费贷款数额加上贷款余额利息等累积起来,如果超过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就会失效,这些现金价值也就耗尽。

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贷款余款获得摊还后,从此就“不拖不欠”。

寿险回酬难超股市

储蓄保险的满期利益,是由几个“零件”组成,受保证的利益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在保单生效期间的按年红利,以及满期时额外红利等。

只有受保证的利益,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享有,其他的数字都是未必会实现的。

储蓄保单主要收益来源,是人寿保险基金的投资回酬、花红,以及如果把花红及现金利益继续存在保险公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等。

在客户申请保单时所看见的数字,都是根据一些预测而计算的数字,让客户有一个基本了解未来可能获得的满期利益会是什么数字。

有时候,可能基于销售说明书及保单的呈现方式比较复杂及“沉闷”,一些比较有心思的代理员,可能会自己制造一些比较容易理解,且带有图表的说明文件。

文件简化忽略重要字眼

然而,这些文件的呈现可能让我们有新鲜感,但也可能因为过于简化,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字眼或警告等,导致一些“不受保证”的字眼没有出现在文件里,进而令人产生误解。

收到保单后客户也可能基于信任,或者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和知识,就把保单放到一个安全地方就算了。

日子过了,到了有需要时或者有疑惑时才拿出来,恐怕已经太晚了。

另外,基于普遍上人寿保险基金所持有的资产,都会偏向债劵或债务形式,因此,人寿保险基金投资回酬基本上无法接近股市的回酬。

如果希望通过这种产品,获得一年7%或8%的投资回酬,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是投资联合型的保单,然后通过这保单投资在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联合基金。

但是,就算是这类基金,比起单位信托基金也是有利有弊,因此,消费者需要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的,然后才研究某某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对规划及目标有帮助,然后才做出决定。

毕竟,购买人寿保险是一项长远的决定,不如买一件衣服这样,买错了顶多再买而已。

人寿保险如果买错了且没有发现错误,到发觉时恐怕已经回不去了,届时,健康情况可能已大不如前,设置人也不在了,岂不为时已晚?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名家专栏

最坏时期已过 金融业趋稳健/奕帆丰顺

随着迈入2024年,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持续影响金融业,主要特征为持续高企的通胀以及严格的监管审查。

银行保持稳固地位

尽管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但美国2月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继续表现韧性。我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即使有降息,亦可能是温和的。银行将继续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趋于稳定,净息差略有收缩,但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30%。此外,净利息收入仍处于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银行存款已从之前的下降趋势中反弹,由去年3月29日的17.28兆美元,略增至今年2月21日的17.42兆美元。这一涨势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评级较高的大型银行将避免大规模存款外流。

然而,区域性和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来保留存款。

在地区银行危机之后,资本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大型美国银行,这些银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可以弥补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的潜在损失。去年第四季,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银行的存款成本分别维持在2.01%和1.82%。

相比之下,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和齐昂银行(Zions Bancorporation)等地区性银行为留住客户,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两者分别提高利率至3.12% 和2.57%。

贷款续温和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贷款需求增长将保持温和,2024年将出现个位数增长,主因是受持续高企的利率所抑制。2023年第三季,贷款和租赁余额总额按年增长2.9%,达至343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推动。在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支撑下,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截至2023年第三季,净冲销按年增长0.25%,虽仍处于可控水平,但趋近于历史平均水平。

此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证明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吸收净核销。因此,与疫情前相比,净核销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间的利差仍然要高得多。美国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有能力吸收相关的信贷损失,在面对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更多保障。

较高的利率环境也意味着未实现损失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季的未实现损失总额达到了6839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大银行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加强其现金头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来持有这些资产直至到期。

与此同时,区域性和中型银行继续面临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过度投资风险,尤其是与办公楼领域相关的风险,以及多户型投资组合的重新定价风险。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型银行的商业地产集中度(通过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除以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贷款及租赁准备金的总和来计算)仍显着较高。此外,从个体层面来看,近190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持有的商业地产贷款未偿还的余额超过了300%的监管门槛。

保险高利率高回报

利率环境持续高企亦将成为2024年保险公司的利好因素。保险公司可以将到期投资组合中的保费重新投资,并将新签发保单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分配到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中。

此类战略投资预计将提高盈利能力并产生更大的回报。这一环境将特别有利于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等长尾保险产品。

除了提高投资回报外,人寿保险公司亦提高保费作为降低通胀风险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长。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预计寿险公司保费将强劲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增幅为2.3%。这一预测超过2023年1.5%的预期增长。

尽管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背景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萎缩的挑战,但仍受积极因素支撑。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保险公司进行退休规划,以及促进储蓄的立法举措,例如美国提高401(k)的缴款限额,成为人寿保险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经济不可预测性周期的推动下,非人寿保险行业的收入亦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些因素提醒企业,保险行业在促进商业线的风险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个人保险来说,劳动力市场强劲仍将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而,通胀加剧和索赔频率及严重性的增加,导致索赔成本不断上升。这一情况预计将有所改善,原因是保险公司已重新定价保费,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的真实成本,从而支持承保的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约80%投资组合分配给风险较低的投资级别债券(占69%)和保守型的非办公室类抵押贷款承保(占11%)。平均而言,办公室类贷款仅占寿险公司总投资资产约3%。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拥有大量缓冲应对2024年及其后利率上升和潜在信贷损失带来挑战。

首发股市场复苏中

尽管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但公开发行的活动仍基本保持低迷。2023年全球总收益按年下降33.2%。即使是Instacart等备受瞩目的科技上市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估值亦持续呈现错配差距。

由于我们预计2024年融资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司可能会发现定价、执行和规划交易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缩小估值错配差距。

此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降,通胀数据逐渐降温,亦增强了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的乐观情绪。

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2024年2月29日的交易量按年增长18.7%。我们认为全球IPO活动将持续回升,从而增强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费用收益。

虽然复苏中的IPO市场预计将为私募市场提供利好因素,但私人市场通常会比公开市场的趋势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因此,我们预计资本筹集的结果只有到今年底才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战略性股票选择将产生超额收益,提供超出行业水平的增长潜力。鉴于市场持续波动和降息存在不确定性,选择配置优质公司是一种谨慎和防御性的投资策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