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清华大学文科生论文谈数理出色 
被助教质疑抄袭

(北京31日讯)北京清华大学外语系一名女学生的论文出色,但因谈及数理内容,被怀疑抄袭理科生。清华大学昨日道歉,称助教凭主观怀疑学生抄袭,校方经核查后已确认论文有效。

日前有网民在微博上发文表示,清华大学外语系一名女学生的论文《趣味科研,敏锐生活》被指抄袭。评语指论文写得十分出色,但文中提到“参与科研、学习数据结构”,不似出自外语系学生之手,疑似抄袭理科学生。当女学生到学校办公室解释自己并无抄袭时,更被职员要求写一份澄清声明,讲述自己把此事发布到社交媒体的不良影响。



事件引网民热议,亦有不少同学为涉事学生发声,称她选修了很多理科课程,有足够能力用理科知识写论文。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昨日向该学生道歉,经核查后,教务处已确认论文真实有效。

校方又指,助教在批改论文时,凭主观怀疑学生抄袭,而负责课程的教师未有全面核查,违反学校的教学规定。(北京青年报)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学术交流“莫须有”获罪 台湾清华遭扣红帽

报道:童清峰

台湾清华大学设两岸学术交流办公室,结果被绿营抹红,苏贞昌称为“中共分支”。蔡政府扼杀学术自由比戒严时期有过之无不及,学术界却对此噤声,不敢批评,让两岸文化交流日渐紧缩。

台湾似乎又回到“保密防谍人人有责”的冷战年代。在两岸敌意日深情况下,任何与对岸的接触或交流都隐含极高风险,随时可能惨遭“不测”。

最近一桩“谍影幢幢”事件笼罩台湾清华大学(清大),该校因把一间办公室租给总部设于北京的“清华海峡研究院”,遭教育部大动作裁罚,质疑有中共组织渗透,违反“两岸关系条例”,引发轩然风波。

两岸清大交流行之多年

问题源于台湾的清大校友会与中国厦门市政府、北京清华大学共设“清华海峡研究院”,2016年,该研究院通过“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向清大承租校内育成中心5楼设立“清华海峡研究院新竹办公室”,并成立“两岸产业促进中心”,为其总部在台从事技术研发、揽才、投资等业务。

这种产学合作原本稀松平常,而且两岸清大交流已行之多年,但绿营在政治操作下,“清华海峡研究院”被刻意冠上“共产党组织”,行政院长苏贞昌更未审先判,连“中共分支”的罪名都说出口,一时之间风声鹤唳,清大校方更陷入莫名的恐惧中。

法条含糊裁量空间大

很多人不解,清大将该校空间租给“清华海峡研究院新竹办公室”究竟犯了什么罪?教育部表示,可能涉违反两岸关系条例四十条之二规定,“大陆地区在台办事处从事业务对国内经济或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者”,由于法条本身语意不明,给予行政机关很大裁量空间。

教育部强调,将请清大校方说明厘清与自强工业基金会、校友总会及清华海峡研究院(新竹办公室)的产学研究合作等情形,并将与经济部查证先前掌握事实,并请陆委会提供法律认定意见后,依法裁罚。

不少清大学生对蔡政府用这种“莫须有”的方式整学校感到傻眼。一名颇有政治意识的清大学生在台湾社群网站Dcard的该校论坛表示:“2016年的东西抓出来打,喔喔选举到了,开始抹红啰!”

北京清华副校长

被捏造越洋参访

清大日前重申,从未以校方立场参与或推动清华海峡研究院的工作,更不可能知悉国安单位近日所称的“中共渗透”,海峡研究院是由校友发起组成,并转租校内空间,学校一贯的原则是支持校友发展各项活动,但不参与运作,校方近日已要求海峡研究院离开学校空间。

清大澄清,校内主管与教授经常应邀参加校友举办的开幕剪彩、球赛、论坛或餐会等活动,但不代表学校知悉相关团体和公司的营运情形,甚或参与运作。

清大也指出,有关“经济民主连合”及“台湾学生联合会”在面簿指称,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在2019年10月31日参访新竹清大,由校长贺陈弘及前校长陈力俊接待,并一同参访清华海峡研究院,此番言论是捏造事实。

贺陈弘当天在台北参加科技部庆祝60周年国际高峰论坛及欧盟代表处等公务行程,不在校内,陈力俊也从未参访海峡研究院的新竹办公室,学校将保留法律追诉权。

清华反对抹红抹黑

清大发表声明指出,北京清大2019年合法来台参访各大学、支持校友发展办活动、大学是否参与校友所创办的事业经营运作,这是完全不同的3件事。

声明指相关团体与个人将前两者自动连结到第三者,实属无理构陷、抹红斗争,请其立即停止此类行为。

政府污名化清大

清大案富有浓浓的政治色彩,教育部配合绿营行事,显然并未尊重大学自主立场,任意就将清大污名化。

教育部长潘文忠日前在立法院备询表示,已要求校方把已租用办公室立刻撤离,也已函知所有学校,与中共党政军相关合作就是触法,这不是一般学术交流,也会全面盘点各大专院校是否有类似情况。

清大案让人联想到1991年同样发生于这所顶尖大学的“独立台湾会案”,这桩因言论贾祸的政治事件令台湾人心头一震,当时李登辉政府已宣布结束动员戡乱,但调查局却在未知会清大校方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学校逮捕该校历史所硕士生廖伟程,引起台湾社会与全台各大学强烈反弹,最终迫使国民党控制的立法院通过刑法一百条修正案,删除阴谋叛乱罪处罚,在法律上落实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

绿营要查所有大学

台大校长难忍痛批

令人遗憾的是,30年后,台湾执政者还是跟过去一样蛮横,威权心态甚至比当年还有过之,依旧把大学自主践踏在脚下,教育部把大学当成其所属大学,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使得台湾好不容易才萌芽的学术自由蒙上阴影。

清大案后学界几乎一片噤声,也未见即将卸任的清大校长贺陈弘发声,唯一公开声援的只有台湾大学校长管中闵,也许曾深刻经历绿营对其出任校长的打压与抵制,因此对于教育部以上级姿态,侵犯大学自主,甚至还下令要全面调查全台大学,令他非常难以忍受。

质疑有何资格“彻查”大学

他在台大创校93年校庆活动会后受访时痛批,学术交流、互访及合作都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政治力不该涉入;教育部也应注意自己的用词,其有何资格“彻查”大学?最多只能请大学自行查察校内是否有违法情形。

对于政府正在调查清大一事,他直言,学术交流及合作是让大学更进步的一种方式,也是全世界公认学术自由的准则,政治立场不能随意涉入或破坏。

管中闵讲到清大案的重点,他说:“两岸的学术交流或合作,过去是被鼓励的,不能因为现在不喜欢,就反过来说十几年前是错的;如果存有这种心态,那就非常可议。”

绿营随意就喊查

威权心态很落后

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指出,清大案其实就是两岸正常学术交流的一部分,清大校友推动两岸交流,与校方订有某种协议,使用学校资源,“这有什么问题?这属于学校自主的一部分,任何大学都不能做吗?那我们还算什么大学呢?是党校吗?”

教育部用显微镜一次又一次针对各大学的两岸交流进行调查。

“我们教育部根本不知什么是大学自主,觉得‘你就是我的下属单位,我就是要管辖’,随便发公文来,要你查这个、查那个,是很落后的威权心态”。

赵建民质疑表示,台湾还号称是先进的“民主国家”,发生这样的事令人慨叹。这名曾担任陆委会副主委的学者批评指出,政府现在对两岸交流似乎有很多疑虑,“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会影响两岸正常发展。

事实上,绿营早就对两岸学术交流踩煞车。赵建民直言,过去从事跟两岸议题有关的国际研讨会,至少还能获得官方相关单位3至5万的经费支援,现在则摆明没有钱,“最近我们办了一场与大陆有关的国际研讨会,没有一个单位给我们补助”,他们得自己筹措经费。

寒蝉效应早显现 

世新签“一中承诺”被制裁

清大案后教育部下令彻查全台大学,让很多大学噤若寒蝉,极可能使得已经少得可怜的两岸学术交流更加萎缩。

“寒蝉效应早就有了,不是今天开始。”

赵建民说,4年前世新大学招收陆生签署承诺书,当时长期招收陆生的世新大学与大陆三校(江苏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签订承诺书,课程内容不得涉及敏感政治活动,包含“一台一中”、“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等,被质疑是戕害校园学术自由、言论自由。

当时教育部也是用现在处置清大的手法裁罚世新大学。潘文忠在立法院报告时称,世新流出的承诺书并未依法向教育部申报,依两岸关系条例三十三条之三规定,台湾的大学若与大陆的学校缔结联盟或书面约定等行为,依法要在一个月之前向教育部申报,且缔约内容不得违反法令规定或设有政治性内容,并连同“私立学校法”向世新究责。

两岸交流动辄得咎

世新案后,教育部发函各校提醒守法。

“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不是闹着玩的。”

赵建民说,现在学界从事两岸交流一般都用视讯,他们举办的研讨会事先也都会主动向主管机关陆委会报备,尽管只是稀松平常的学术研讨会,根本不可能触及统一问题。

他还特别叮嘱大陆朋友任何涉及统一问题的研讨会都不要邀他,自己也绝不会出席,“这就是寒蝉效应”。现在两岸交流动辄得咎,因担心可能有不良后果,所以都会自动限缩。

最近因台湾与立陶宛相互成立代表处,中国外交部11月21日上午宣布,将与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对此,陆委会回应称中共蛮横不堪。这句批评用在绿营对清大案的处置岂不正好?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