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教育正走向世界前列/王介英

在全世界还须借助考试制度来筛选进入大专院校人选的当代,大马已在鼓吹“教育改革”、倡导“非应试教育”的模式;想必最终进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应不再凭借高考成绩,而是看申请者“会不会做人”、“懂不懂得办事”、是不是一个“完人”的全新标准吧!既然那么怕“应试教育”会使学子“为考试”而读书、老师“为考试”而教书,那何不连测验学生学习进度的各类评估测验也废除?这样,学子们就可以高呼“感谢上苍”,让他们在没有考试与功课压力的情况下,度过快乐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快乐的青年时代。连欧美先进国都无法“突破”的难题,大马却能率先尝试,我们能不高呼“马来西亚boleh ”吗?这不是正在走向世界前列是什么?

没有了“应试教育”,一切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列出一系列“课题”让学生,包括小学生,通过上网搜寻、通过试验、通过集体讨论……去完成学习的历程;教师只是从旁指导,不能按传统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否则就是落伍的“填鸭式教育”。不照此指示办事,就是与教育部搞对抗,挑战教育部的权威。



有人忧心忡忡地问:那想进医科、工程、会计等专业学系,须具备什么条件?过去是看这些申请者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应试教育”已废除,自然不应再有高考,那就来个“入学试”吧!可是,既然大家视考试为“洪水猛兽”,却还去举行“入学试”会不会被看成“非应试教育”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何不干脆不看“学术”而另创入学标准,一如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看学术程度,只问姓社、姓资,看是否“又红又专”?

我们这一代的老人,知道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亲身体会过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这一套现在已过时、没有市场,大家要的是“快乐童年”,不要做太多作业,要的是老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更重要的是不要有精英班与普通班之分,学业成绩“标青”的与“烂透”的混在同一个班里上课,以免“先进生”受宠,“后进生”受辱;老师该教什么照教什么,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跟得上就跟,跟不上就自己保重,或去向跟得上的同学看齐、学习。总之要死大家一起死,要活大家一起活,这他们叫作“有教无类”,但应该不是孔子所说的那种“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有人提出要以上世纪7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造成的教育“浩劫”为前车之鉴,别为了虚名与面子问题,而去颠覆现有的体制;他们还认为,我们该做的是先让有条件的欧美先进国去试验,成功了,我们才仿效吧!可是,有人认为这是妄自菲薄,自认孙子,太没志气了!中国文革时期教育出了问题,有复出的邓小平强推复办1977/78年的高考,把200万下乡知青再送进大学,难道大马“此路不通”时,就不会有“大马的邓小平”出来拨乱反正吗?如果真的没有这一号人物出现,大不了就让一两代大马子弟被送去“荷兰”罢了!岂能因此而错过让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个宝贵机会?

日前,曾健铭在南洋基金与宏慈基金联合派赠开学用品的仪式上勉励学生们说:“要用功读书,考取好成绩,长大后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不知他这一番话听在“反应试教育”、要“快乐童年”那些人的耳里,会不会觉得“很刺耳”?“用功读书”,那该有多苦啊?“考取好成绩”,那岂不是要与当局“唱反调”,对着干?



或许没有“考试”的日子是“大马的教育春天”。试想想没有UPSR、没有SPM、没有STPM,也没有统考,最好连驾驶执照的考试一并废除,那该有多好啊!却也可能使大家因此而手牵手一起在“天下大乱”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南洋社论〉要大家对反“应试教育”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废除精英班,仇视“考试制度”,连“控制中学”录取优秀生的体制也要取消!但愿这些听不进谏言的人不要到时“画虎不成反类犬”,把原本好好的大马教育带去比利时,一个靠近荷兰的地方!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反应

 

商余

考试/冬阳

文|冬阳

 

前阵子我报考“公开水域潜水员课程”,第一关是理论考试,我在10月中旬考完也及格了,接下来是第二关:11月下旬在仙本那进行实际训练。

启程仙本那当天,我开始紧张,之前读过的理论好似忘了,脑袋空白,在候机室的落地窗前,我拿出笔记急迫温习功课,最后冲刺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高中的考试期间……

记忆犹新的,考试那个星期,下课的场面很壮观:长长的走廊站满学生,大家把课本摆在水泥墙上,捉重点来读,口中念念有词,做最后一分钟冲刺,氛围紧张,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正经八百读书,唯独甲同学。

甲同学年年第一

甲同学和我同乡,她从小就是优秀生,从小学到中学,她年年考第一。甲是班长,大家忙温习时,她责任在身,整个下课,她下楼和上楼,在课室和教务处周旋,手拿文件或作业簿从容不迫帮老师办事,不为考试担忧;每当老师分回批改的考卷,考全级最高分的往往就是她。甲健谈,人缘好,对同学友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大家都喜欢她。当然,也有例外。

高中理科班分两班,我在第二班,我班考第一名的乙女生会在背后和数位死党对甲指指点点,醋意溢于言表。看在眼里,我觉得甲应引以为豪吧,她的优秀,无人可超越,故令人嫉妒。

高中毕业后,甲和两位男同学是这一届理科班获本地大学录取的唯三,当年华裔生凭“大马教育文凭”(SPM)进大学不容易,他们仨做到了,可喜可贺。多年后在某宴会遇到甲,我问她:“你在大学是否也是年年考第一?”甲开怀答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象牙塔里人才济济……”甲的工作和婚姻皆如意,她和往昔一样,一派亲民。

至于两位男生之一的丙,他说考上大学改变他的一生。他主修工程系,在大学认识同科系的太太,毕业后,上班和结婚生子,后来和太太开公司,儿子也在同一间大学主修工程系,毕业后在爸爸的公司上班,现在的丙,事业有成,家庭和乐,且家财万贯。

考试很难,但有些人天生就是“优胜组”,驾驭考试,勤奋学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最终出人头地,迎来明媚春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