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只能远眺台湾海峡
余光中乡愁无法解

(台北14日讯)农历九月九重阳出生的诗人余光中,是“茱萸的孩子”。历经战乱流离,飘泊洋海,他将情怀写就《乡愁》与《乡愁四韵》,前者广为收录在华人世界教科书,后者被谱成民歌传唱。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站在(中山大学)西子湾研究室远眺台湾海峡,乡愁只在诗人的心里,“而乡愁,是无解的”。



《联合报》报道,余光中1928年重阳日生于中国南京,祖籍福建永春。9岁时因抗日战争,开始逃难,在四川念中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

接着又碰到国共内战,跟着母亲逃往上海,再到厦门,转赴香港。1950年与父母迁来台湾,考进台大外文系,毕业那年发表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1956年与范我存结婚,生了四个女儿。

余光中在国内大学任教,数度赴美讲学,1974年应聘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在李焕邀请下,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长,迁居高雄。诗人著作等身,诗集、散文、评论、翻译皆有所长。

反应

 

国际

余光中妻子范我存离世

(高雄25日讯)知名诗人余光中的妻子,古玉的爱好、收藏者,并曾著书《玉石尚》的范我存,由亲友证实于24日晚间逝世于高雄,享寿92岁。

范我存生于1931年,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与余光中相识超过70年,两人于1956年结婚,至余光中2017年去世,结褵61年,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两人在文坛被奉为模范夫妻,几乎没吵过什么架,余光中曾分享婚姻幸福的心得: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除了是余光中作品的第一位读者,范我存在家庭、孩子之外,也发展出自己赏玉、藏玉的兴趣,曾著书《玉石尚》,自谦并非研究专家只是一个爱玉者,自故宫在台成立后,因常有机会参观各种古代文物,久而久之对古玉文化十分喜爱,认为赏玉是件乐事,随余光中迁居香港后,便开始正式收藏古玉,而后又学习中国结配玉,出书之外也曾推出藏玉展。

作家、学者锺玲忆及与范我存在香港、台湾一起逛玉、买玉的情谊,她指出两人1984年在香港时,因为都爱古玉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相约荷里活街,“我们会约好每次买玉不超过500港元”买到伪作也不至于太伤血本,又童心很重地总会在一家买了后,给隔壁一家店掌眼,“十件有九件会被说是假的,我们从中学辨别伪玉的知识”。

回台后锺玲与范我存除了也逛台北、高雄的玉市,也开始向专家讨教,“因‘师母’(范我存)是林文月的朋友,我们总去向她先生郭豫伦请教,每每在他家赏玉,接著就有口福吃林文月做的菜”。锺玲回忆范我存“又聪明又好学”极具研究精神,为懂得赏玉甚至看大量论文。

2021年中山大学为余光中举办《无鞍骑士颂—余光中与台湾现代艺术特展》,范我存与两位女儿也出席开幕式,在展览现场复刻的故居场景中驻足良久,故居中刻有“YLM”意为余光中爱范我存小名咪咪的枫树,还原了这对走过钻石婚夫妻的幸福时光。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