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以生活豢养散文书写

我喜欢拥有安静特质的作者。我认为若果一位作者不晓得如何安静己心,便难以在书写中淬炼出文字的诗意美学。这次文章提及的言叔夏、胡晴舫和马欣,都是有这样安静特质的作者。安静,并非刻意营造神秘感、距离感,而是专心豢养生活,冷静自持的观察环境与时代,以及不轻易挥霍自己的字字句句。

【用猫琥珀眼看世界】



“言叔夏”当然不是她的本名。她是台湾的80后作家,是她那一辈里面极之少数让人期待、憧憬、细读的散文写手。长期接受中文系学术锻炼的她,学术研究成为了她的正职。她用自己端整的本名发表学术论文,但从不声张,不强辩,不争拗什么,或许她甘于像个公务员一样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公务员下班之后,就轮到“言叔夏”苏醒过来,开启像猫一般安养人世的生活。是的,言叔夏的文字里充满了各种猫一样的个性与特质。有时像绒毛一样轻柔,有时锐利得椎心刺痛,有时缠绵得让人几近窒息。

《白马走过天亮》里的文字篇章横跨了10年,写和家人的关系及居所的情况或模样,写日日浸淫其中的东西方艺术电影,写旧情人,写生死别离。套用她自己文章里的形容词,所有事物经由她描绘,都“宛如猫琥珀眼看出去的样子”,维持在相同的慢速,节制。

在群众与自我间维持距离

她这一辈的创作者如今常往面子书上扎营。这样的网络使用习惯肯定也会对创作本身引起相对的影响。面子书上的谈论和言说,很容易就被解读为一种立场或宣言,仿佛慎密思索是可以被剔除的,对于日正当中的议题应当讲究立即性和时效性。这样究竟是好或不好,难以定论。至于言叔夏,她肯定不是耽溺在脸书上的那类人,无意将面子书经营成个人名片或形象影本,在群众与自我之间始终维持一段距离。言叔夏的散文里,惯常出现的色调是沉郁与寂寞的,画面像是经过了滤镜处理,有粗砺的沙子质感。



【移动群众里的无名之人】

胡晴舫跟言叔夏最大的不同,是她多年来一直拥有在不同城市生活的经验。言叔夏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宅室的喜好和热衷。每当读到胡晴舫书写城市光景,总让人觉得她和城市之间已经发展出一段像情人那般的生活。像是在《无名者》里写到香港〈那片我称之为家的灯火〉,写她目击过的回归中国的香港城市,紧接着到了非典时期她在城市里找上房屋仲介,在一处老房子以低廉的价位找到了长居的居所。当故乡变成他乡,当他乡变成家乡,胡晴舫像个画家用碳笔在画纸上速描香港即景;她也写到那些被城市的快速节奏给推着向前以致面目模糊的人群。

全球化的时代,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习惯,比如,少年时代如我这般的中产家庭出生的孩子,难以梦寐自己将来会成为习于迁徙的现代游牧民族。我们成年的时候,廉价航空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班机一班班将我们送到异地去工作或生活。一开始总是比较难,新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复杂的语言或话语,但人总会有办法去适应生存的;找到适当的腔调、仪态、动作和规律。

善常书写城市移动

胡晴舫很常书写这类城市移动的枝微末节,总是写成像是一场淡然、优雅、沉着的恋爱经验。常常读到最后,读不出这场爱恋的结果,但你隐然感受到万般的不舍和纠结。胡晴舫也擅写人,未必是动用大量情感资本的那种,只是平铺直敘的书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来,就有那么一点城市风情画的味道了。

【寂寞博物馆导览员】

马欣的《当代寂寞考》严格来说是一本披着影评集的外壳的著作,但她跳出了针砭电影优劣的框架,焦距在电影的角色身上;她像是为角色进行心理与精神谱写一样,去分析角色的内心状况、面对的困境,并以“寂寞”作为线轴串起这一辑集子里的所有文章。她在后记里写:“每个寂寞的人都感受过那远途旅人经历的夜露深重,一种非常喧嚣的安静。我们的安静甚至吵到了自己,于是我们变得如此喧哗。”她把十几二十个寂寞的电影角色,分别安顿在生而为人的寂寞、阶级与贫富造成的寂寞、自我探寻的寂寞、女性的寂寞、天才的寂寞、男性的寂寞、当代的寂寞,如此细致与多样的分类,你怎能不会慨叹寂寞是如此“夜露深重”?

寂寞像病兆潜伏身体

寂寞是如此幽微却又教人迷恋的状态。马欣从一部又一部电影当中收集各种角色的脸谱,然后像博物馆导览员一样,为观众评析这些角色在电影里交织出怎样的色调、光谱、效果。马欣又写:“这是个变动又面临巨大未知的时代,没有人有地图,前人例子也很难仿效,你有一天要靠自己铁铮铮的孤独,前往你才知道的处女地。寂寞吗?没有人不寂寞的,除非你能勇敢跟它独处。”寂寞并不仅仅属于某个阶层的无病呻吟,寂寞像一种病兆潜伏在每个人的身体,她激发起人的爱欲,也可能变异成犯罪的冲动,或其他无以名状的物事。如此一本寂寞人物导览册,教你从别种角度来观看一部电影或一个人物。

在这个拥挤且喧哗的时代,阅读小说或散文、观看电影不再只是一种浪漫或休闲;在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里,那些角色、人物代替读者观众去将人生的难处经历过了一遍,文字和影像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呈现,引起你的共感、怜悯、忧伤。不,这并非让你更加伤春悲秋,而是教晓你如何与寂寞独处。

反应

 

副刊

碧澄推出3本新书

本地作家碧澄日前推出3本新书,《零七八碎》是杂文集。收录在书里的82篇广义的散文属于近作,写于2013年至2017年。根据作品内容分3辑:“文学心”32篇,“思绪网”42篇,“游踪处”4篇,并以发表日期的先后排列序。该书取名为“零七八碎”,有几个原因:主要原因是其中52篇是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零七八碎”栏发表的,所写的事物虽不致“七零八落”,毕竟是“零七八碎”,又觉得这词语较少人用,作为书名,会给人一点儿新鲜感。

另两本为小说,各别为《悠悠华乐情》和《郑和在满剌加》,后者很特别,将郑和下马来半岛的历史,以小说风格呈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