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缺金融包容性 国人不惯使用
3年内难晋无现金社会
“无现金社会”是全球大趋势,国家银行在2011至2020年金融领域大蓝图中也期望大马朝向这趋势。
这看似陌生又熟悉的“无现金社会”,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是指以电子货币支付为主的社会经济模式。随着现今科技日新月异,汇聚了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微支付及非接触式终端等支付技术,日益减少现金使用率减少,全球消费者使用电子付费或信用卡的支付方式亦日渐抬头。
万事达卡的全球报告《超越现金之旅》则显示,在跟踪分析了33个主要市场,从以“现金交易”逐渐转变到“无现金交易”过程,可分为4大阶段,即开始、转折、引爆点和先进。
如今大马看似只处于开始阶段,尽管政府致力将“无现金”概念植入国人生活中,然而有专家认为,我国要实现“无现金社会”,离目标还有一截差距,其中金融包容性不足及习惯性使用现金成了阻力之一。
低于国行目标 无现金支付仅占2%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认为,目前大马在“无现金社会”属于初期阶段,无现金占整体支付的比重不过1%至2%的水平。
李兴裕负责的报告指尽管目前大马迈入“无现金社会”的过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旧明显低于国行在金融行业蓝图中设定的理想目标,然而大马电子交易有增长趋势。
他向《南洋商报》说,基于大马增强支付处理基础设施功能,以确保国人具有更迅速、便捷及有效率的付款方式,在2016年人均电子交易使用率取得18.1%的增长,在2011至2015年期间平均增长则为14.1%。
“整体而言,大马电子交易使用率日益普遍,人均使用电子交易的次数也写下近双倍增长。从2011年的49次,走高至2016年的97次。然而距离国行期望在2020年创下人均电子交易次数200次,尚有一段距离。”
提及发展中国家和未开发国家迈向“无现金社会”的5大挑战,包括无银行账户人口(意即没有开设任何支票户头或储蓄户头的人群)问题,李兴裕认为事实上大马在某方面表现还不错,如自2011年以来,大马在金融包容性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金融包容性是指一系列全方位为社会人民,尤其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目前大马拥有的银行账户人口比例达92%。

逾900银行无现金 瑞典成“领头羊”
李兴裕说,在先进国当中,瑞典已迈向无现金社会,该国现金交易只占经济活动的2%,成为了无现金交易领域的“领头羊”。
“令人赞叹的是,瑞典大约有1600家银行分行,其中有900多家银行已不再保留现金,或提供现金付款服务,甚至在偏僻的农村地区也不再有自动提款机。”
李兴裕指在“无现金社会”悄然到来之际,也伴随着大马人对电子支付的忧虑和不安,形成了无现金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
这些问题包括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伸向人们的‘电子钱包’、网购暗藏欺骗与货不对办的风险及网上支付的安全性等。
他在报告中建议,国行和银行业者需密切合作,提高消费者和企业们对电子支付服务的认识和信心。
“监管机构和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则需扛起重大责任,不仅积极促进创新的支付模式,还要致力探讨如何善用其模式,保护与监察数字化和电子支付,确保消费者和企业们皆获得安全保障。”
手机推动网络销售
李兴裕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智能手机使用普及率提高,以及市场提供更多实惠的互联网服务,放眼未来几年,网络销售额将不断增加。
“目前大马拥有约3200万人口,其中约三分之一有网购习惯。”
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显示,估计介于2017至2020年,大马网上零售额将增长18.4%至20%,这也意味着移动支付市场具有庞大的潜能,成为其中迈向“无现金社会”的关键推动力。
李兴裕指随着电子科技蓬勃发展,创造许多新颖的电子付款方式,这些方式甚至可出现在国人日常开销里,无论是逛街购物、娱乐、餐饮及交通等,皆能亲身体验无现金生活。
有报告显示,除了马银行成为首个在大马推出移动支付服务的银行,让用户可通过手机支付结账、联昌国际支付、三星支付、支付宝等的手机支付解决方案崛起,也推动大马人使用网上银行。
在2016年,大马网民数量达2280万人,相等于互联网人口普及率的71.9%,在用户总数中,46.8%是活跃用户,2011年大马网民则有1370万人,互联网人口普及率为45.9%。
近5年来,移动银行用户也呈现增长趋势,用户人数从2011年的240万人,增至2016年的890万人,其中有34.1%是活跃用户。
移动银行用户从2012年的710万人剧增9倍至2016年的6260万人。移动银行业务的总成交量也有增长,从2015年的206亿令吉(2012年为42亿令吉),至2016年达330亿令吉,写下60.3%的稳健增长。

需跨行业技术变革
无现金支付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受欢迎的项目,然而无现金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金融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创新,还需要多个行业及技术创新及社会行为的变革才能达标。
大马需多长时间才能走向“无现金社会”?大马数字经济机构(MDEC)提倡、建设、营造金融科技经理马慧芹认为,这胥视各领域与阶层人士的共同创造和努力。
“这不仅包括金融机构,还包括参加经济活动的社会单位和广大民众,即整个金融生态系统需共同营造‘无现金社会’,我无法预估实现这目标的时间,但乐观看待。”
马慧芹说,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拥抱金融科技、提升与更新科技设备,以及创造应用程序接口(API)等,其中联昌国际银行成为大马首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其金融沙盒(sandbox)计划的银行,以增强消费银行作业。
她指目前大马的‘监管沙盒’共有7家企业参与,包括保险和银行领域的企业等。
“这监管沙盒是让业者在模拟或实际环境中进行金融科技方案的试验,以激励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改善交付管道。这些实验活动将获得足够的保护,以及符合监管条件。
“我认为金融机构业者和监管者正在磨刀擦枪,准备拥抱金融科技,甚至大马数字经济机构也加入提倡金融科技行列。教育机构也对金融科技抱持积极乐观,并利用这趋势为大马人才的未来做好准备。”
她日前出席“金融科技路演”后,接受《南洋商报》记者访问时这么说。
推电子企业家助青年创业
马慧芹说,政府通过大马数字经济机构推出电子生计和电子企业家,冀望协助人民,尤其是鼓励年轻人创业和进军电子商务,为自己也为国家创造新财富。
“电子收入旨在协助B40群体、年轻人、小企业、乡区人民、单亲母亲和家庭主妇等,使他们从电子商务中受益。电子企业家则旨在鼓励青年群体和微型企业家投身于数码商业领域。
“目前电子生计和电子企业家皆获得热烈反应,更重要的是,乡村人民也能通过其平台提高收入,减低经济负担。”
另外,提到有些中小型企业坚持“原汁原味”的传统生意做法,马慧芹认为主因是他们对“电子化”不完全了解,同时缺乏身边人的鼓励与推动。
“通过教育和提供相关知识,相信他们会发现另一条不同的路。要实施电子化其实不复杂,也无需太多资金。
“此外,还可以带来成本效益、减少错误和降低偷窃风险等。
“凡事皆有风险,不过,首先需先了解科技和应用科技,或许就可以从小业务慢慢开始尝试,一步一步做起。”
独家:侯婧绫
独家报道:侯婧绫
【独家】下调法定储备金率 企业界:易获融资刺激投资
独家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10日讯)市场人士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SSR)的举措虽然保守,但通过银行资金流动率的提高,为市场提供利率更低的贷款,也不失为间接刺激内需与投资的及时雨。
一般认为,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为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的额外流动资金,释放更多银行放贷能力,使贷款变得更容易及便宜,让各行各业都有机会从中受益。
经济学家指出,银行除了可以用额外释放的资金提高利息赚幅及购买更多证券,也可以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融资贷款,从而刺激家庭、企业的消费与投资。
对工商会组织而言,流动性提高让银行更有能力向微中小型企业及消费者提供较低利率贷款,为实现第13大马计划目标保驾护航,但这笔额外资金,并不会对零售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无论如何,这项举措释放出一个信号,即当局正在对当前形势作出即时反应,因关税效应未来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李兴裕:市场冲击不明朗
企业个人不敢冒险贷款
专家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之举对市场利好,资金掌握在银行手中,各领域都有机会受益,因贷款批准将视各家银行对借贷者的风险评估,不排除会给予受关税冲击影响、符合条件者方便,提供贷款。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说,国行此举是为了给于市场信心,确保大马银行体系有足够“银根”支撑经济来应对关税效应,在未来为有贷款需求者提供“及时雨”。
市场预测国行将减息
不过,因当前市场不稳定,在未能掌握冲击程度下,他认为即使银行有资金可放贷,并非全部企业和个人敢冒险贷款,毕竟借了这笔钱还是要付利息。
他向《南洋商报》说,值得注意的是国行在本次货币政策(MPC)文告的声明,虽然维持隔夜利率3%不变,但整体对经济展望趋向谨慎,存有下调风险,“这促使整体市场觉得,国行下一步应该会减息。”
至于何时,他估计要等到7月,胥视关税谈判结果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另一步行动有无明朗决策。
李兴裕认为,这次降低法定储备金率是国行关注关税效应的部署,“国行非常关注外贸、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尚无法预估会有多大冲击,但可以先准备,有必要才减息。”
他指出,银行资金足够,市场就不必担心,因这凸显我国仍有足够的后备资金可借贷给有需要者。

额外流动资金可刺激内需
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认为,这笔额外的流动资金,可通过银行体系刺激国内需求。
“这些资金将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用于支撑家庭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如企业拓展业务获得融资来支持资本支出,帮助改善国内需求。”
他解释,银行可以将额外释放的资金重新部署到融资资产(贷款资产)上,如购买更多证券,包括政府证券、公司债券或回教债券。
银行同时也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贷款,如个人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和房贷,并能向企业提供融资,包括商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
他提到,银行放在法定储备金中的资金没有回报,但现在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释放总额高达190亿令吉的新资金进入系统,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后,可提升银行净利息赚幅(NIM)。
不过,莫哈末阿扎尼占认为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因银行仍会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或选择将这些资金投入低风险但回报也较低的流动性资产,例如政府证券。

银行增放贷能力企业易融资
马来西亚印裔工商总会(MAICCI)副主席拿督A.T古马拉拉惹博士认为,这次国行采取较保守举措,即不下调贷款利率,但允许银行向金融体系释放更多流动性。
他指出,这将释放更多银行的放贷能力,使融资变得更便宜且更易获得。
“这波流动性注入将直接支持第13大马计划的目标,通过向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让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数字创新和绿色科技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他看好流动性提升将强化融资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永续增长,契合大马计划的战略重点,既推动经济复杂性、赋能微型和小型企业、加速能源转型及提升人民福祉。
“主要可从中受益的包括中小企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基建设施发展、消费支出及产业发展。”
他说,流动性提升让银行更有能力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如零售、服务和科技领域的企业,更强的支持将提振国内需求、促进创业与创新,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这也让银行能扩大绿色融资计划,涵盖太阳能、电动车基础设施及符合环境、社会与监管标准的产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
加快公共建设房屋进程
至于建筑行业,A.T古马拉拉惹指通常依赖大量资本支出和过桥融资,如今将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这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低收入群(B40)和中等收入群(M40),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及房屋项目的推进,契合政府经济议程。”
他不排除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银行可能会下调贷款利率或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贷款配套,尤其是在房贷和个人贷款方面。

刘明
刘明:无助直接刺激消费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认为,法定储备金率下调1%,释出的190亿令吉料不会对消费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190亿令吉,我看不到对消费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因它不是消费者可支配的钱,无助于直接刺激消费。”
他不否认,这笔额外资金对做生意有帮助,让老板好过一些,但流到消费者手中还需时间,无法立刻进入消费市场。
“鼓励企业贷款,对推动经济有利,因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扩张和投资,但若是鼓励个人增加贷款,则会对家债构成风险。所以即使银行有资金,也不会直接刺激到消费。”
他说,零售业是经济成长的指标,消费的内循环自有其动能运转,一旦部分的钱流出国外,市场没钱运转,内部动能就会变低。
“业者会觉得,目前的市场比行动管控令时期还慢,主要是当时政府有派发援助金,提振了消费。”
他指出,如今消费市场的部分资金通过电商平台流出国外,对本地零售业者伤害很大,尤其是外国卖家,并不需要来马开店及聘请员工,与本地业者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