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14个月新高 今年已涨9%
令吉再冲上4.0815
(吉隆坡29日讯)令吉越战越勇,今日再刷新14个月新高,一度创4.0815的新高,今年至今升值近9%。
今日令吉兑美元盘中一度走强至4.0815,是去年9月9日以来的最高位。
截至下午6点半,令吉兑美元稍微回落在4.1040的水平。
资深经济学家李兴裕向《南洋商报》指出,自国家银行在本月初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会议暗示明年考虑升息后,令吉就开始逐步上涨,至今升值近9%。
再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捎来佳音、油价和外汇储备金趋稳等利好消息,促使令吉掀起最新一波涨势。

难回“3”字头
他还说,令吉涨潮延续待定,因为出口商将加快进行美元汇兑,以避免收益进一步收缩,这料将扶持令吉需求。
美元延续跌势,在他看来,主要是市场大体上已经消化了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虽然多数分析员预测令吉有可能重回“3”字头,但他认为,令吉兑美元接下来的升势,可能会止步在4.00。
无论如何,李兴裕称,令吉接下来的表现,还是要看各家公司明年首季和次季的业绩、即将来临的大选,以及美联储升息步伐。
他点出,大选对令吉走势存有阻力,因投资者相当关注大选的结果。
此外,国行宣称可能会在明年首季升息,若明年首季没有加息,将阻碍令吉走势,因为市场已经对升息抱有预期。
另一方面,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昨日就提名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举行听证会,在此之前,鲍威尔通过美联储官网公布了他的证词,称美联储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息”。
早前报道:
去美元化浪潮结构成型 令吉年底料增值至4.08

(吉隆坡23日讯)在结构性去美元化浪潮下,令吉或迎来升值新周期,肯纳格投行研究因而对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水平。
肯纳格投行报告指出,过去多年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去美元化,如今正加速进行,各国央行正在降低美元储备,黄金需求激增,新的支付系统正在绕过美国的金融基础设施。
分析员指出,这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风险、美国财政纪律松懈,以及亚洲非美元贸易崛起。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66%,降至去年底的57.8%。
而黄金则成为各国央行的“避风港”,尤其是中国、土耳其和印度央行,已将其黄金购买量增至创纪录水平。
另一方面,在支付系统去中心化的浪潮中,亚洲区域本币结算正在迅速崛起,好处包括降低外汇交易成本、降低受美元流动性冲击的脆弱性,以及增强本地货币自主权。
本币结算兴起
以中国为首的区域国家,大力推动本币交易,人民币结算量持续增长,大马也在近年积极拓展与中国、印尼及泰国之间的本币结算机制。
“20%贸易以本币结算的目标,反映了一项战略重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增强本币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还有,分析员也指出,资本市场也在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做出反应,投资组合重新平衡提供了一些最明显的信号,表明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正在减弱。
“中国的态度更加明确。自2000年以来,英国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外国持有国,这标志着中国的撤退。”
尽管如此,3月份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其他国家继续将美国国债视为避风港,但随着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一致认为美国债务负担轨迹无法永续,担忧情绪日益加剧。
穆迪也与惠誉和标普联手,对美国长期财政脆弱性发出警告。
明年底上看3.95
分析员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之际,若大马能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并重建投资者信心,配合区域货币格局的重整,令吉有望步入升值周期。
然而,报告中也警告,来自黄金、比特币等替代资产的资金吸引力,以及本地改革进展缓慢,或将成为令吉走强路上的最大阻力。
肯纳格投行研究将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的同时,并将2026年底的预测进一步上调至3.95。
分析员指出,令吉近期的升值,常常被视为是美元疲软的副产品,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我国良好的基本面。
在国行稳健政策、持续贸易顺差和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撑下,流入大马资本市场的外资正在不断增加。
“投资者并非简单地逃离美国,而是转向了值得信赖、以改革为导向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