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日关系趋暖 获李克强接待
日本最大经贸团访华

访华日本工商界代表达250人,规模创历来之最。(欧新社)

中日关系持续趋暖,日本工商界组成迄今最大规模访华团抵达北京访问,21日下午获总理李克强接见,日媒指释放重视对日经济交流的讯号。

代表团成员包括三井不动产会长岩沙弘道、三菱商事会长小林健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社长国部毅等,为史上最大规模。



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并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希望中日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彼此的机遇,巩固两国关系改善势头。

日本访华团当天表示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中国外交部指,欢迎日方对一带一路合作表现出积极意愿。

由日中经济协会、经团连、日本商工会议所组成的联合访华团20日抵达北京。参加此次访问的日本企业相关人员共约250人,规模创历来之最。访华团将在北京停留至23日,其后转往广东访问。

央视新闻报道李克强2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访华团。他希望双方珍惜并巩固中日关系出现的改善向好势头,避免再受波折干扰,实现稳定发展。

李克强(右)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会谈。(欧新社)

吁良性竞争各自发展



李克强还指,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希望中日双方真正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彼此的机遇,通过创新合作与良性竞争促进各自发展。

报道指日本经济界团体负责人表示,日本经济界欢迎日中关系出现改善势头,愿通过推动互利合作与民间交流,继续致力两国关系改善与发展。

日本访华团当天还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锺山会面。锺山表示,中方愿与日本共同努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早日达成协议,也愿与日本推动一带一路架构内合作尽早落地。

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宗纲正二则说,日本经济界愿与中国展开一带一路架构下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领域的合作。

中方不同高层接见

反映两国关系趋好

日本经济界关心的是中国高层的经济政策。因人工成本上涨,对于日企来说,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减弱。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强烈要求中方修正对美贸易顺差。

一名日本经济团体的高层表示,中国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可能导致日本企业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业务模式出现动摇”。

由于这种变化加上近年来中日关系的摩擦,日本企业进驻中国的趋势和直接投资额呈触顶下滑态势。此次访华团预定与中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信息化部举行会谈,上述会谈将成为日方揣测今后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机会。

日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日方近期多次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外交部长河野太郎上周在神奈川县发表演讲时也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是有利的”。

在21日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乐见日本方面表现出对一带一路合作的积极意愿,又指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和全球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日中经济协会从1975年开始,每年派出由经济界高层组成的访问团访华,从2015年度开始上述3团体联合访华,而中方哪位高层接见被指反映当时的中日关系。

在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的2012年,日方代表团寻求与总理李克强等高层会面迟迟没眉目,最终放弃访华。

2015年的访华团获李克强会见,但2016年中方仅派出副总理张高丽接见,此次李克强再次接见,反映中日关系有改善迹象。

反应

 

德国之声

那些年中国总理记者会的“金句”

(北京6日讯)今年的中国全国人大尚未开幕,中国官方就发布了会后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的消息。已有30多年历史的总理记者会一直被视为两会重头戏,既是中国总理的高光时刻,又是外界了解中国领导人个人风格的难得机会,有时甚至很有料。

中国已故总理李克强2020年5月28日在当年推迟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记者会上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就业那就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李克强的“数字经”

2020年正值习近平要求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最后一年。当局大力宣扬“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这个时候,李克强爆出“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样的拒绝粉饰太平的数字,无疑让牺牲民生,执意推进新冠清零政策的习近平脸上无光。

李克强不止一次在总理记者会上揭露问题,在2019年3月15日的人大记者会上,李克强也透露了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数字,他说:“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我们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人民币),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

温家宝的“名言警句”

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总理的温家宝被视为擅长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风格打温情牌,回答记者提问时总是旁征博引、名言警句信手拈来。

在2003年“两会”记者会上,新出炉的总理温家宝坦言“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他还引用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达自己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报国的心愿。谈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了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中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作为时任总理在他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罕见地正面谈论政治改革问题,并告诫警惕文革复辟。他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温家宝的这番话没有成为先声,而是成为绝响。作为中共二号人物,温家宝多次呼吁政改,但却无法推动政改。现如今,人们看到,温家宝担心的这些问题正在葬送中共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

朱镕基的“自嘲”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总理的朱镕基语言朴素通俗,也不乏幽默,甚至敢于自嘲。

在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他曾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并表示:“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到反腐决心,他说,“我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

2001年3月15日朱镕基在人大闭幕记者会上回答关于退休之后做什么的提问时说:“我是很佩服你们新闻记者的执着和毅力,总是要把这个问题追个水落石出,但是我刚才已经讲过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地干工作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

李鹏的“严谨”

据中国官媒报道,1987年11月担任代总理、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担任总理的李鹏在1988年4月13日举行的人大记者会上被记者请求谈谈人生信条。李鹏回答说,“我非常欣赏实事求是这句话,希望做事情不做则已,一旦要做,就要把它做到底。”

在这次记者会上,李鹏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包括铁道部部长丁关根辞职、对知识分子的所谓“压制、镇压”和所谓的总书记与总理“在改革问题上有分歧”等各方面问题。据中国媒体当时报道,针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提出的关于他和周恩来的所谓“特殊关系”问题,李鹏坦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做了澄清。中国官媒称,一位外国记者评价李鹏总理很“严谨”。

在1993年3月31日的记者上,有记者向李鹏提问,“在今后五年任期内,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李鹏回答说,“我们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特别要关心那些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的群众的生活。”

李强的“绝唱”

现任总理李强2023年3月在人大会议上被任命总理,之后的人大闭幕记者会成为其“首秀”。中国媒体当时还以海报形式摘录其金句做宣传。谈中国经济前景时,李强说,“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谈民营企业时,他称,“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谈人口问题时,李强说:“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谈政府施政,这位新任政府总理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这次记者会上,李强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中国官方3月4日在人大开幕前一天宣布,“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这一消息意味着,除非出现官方语境中讳莫如深的“特殊情况”,2023年在人大记者会上的首秀已成为李强作为中国位列第二的领导人的绝唱,30多年来总理记者会金句频出的历史从此翻篇。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