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发展商发通令禁使用
农民没路进芭地

新闻特区:武吉丁宜

武吉丁宜寸土尺金,发展商对耕地虎视耽耽。

(武吉丁宜21日讯)在云顶高原山脚下的武吉丁宜近30年来寸土尺金,在大财团的收购下,非法耕地已变成度假村或休闲用途,农民被迫迁离代代相传的耕地,处境堪怜。



最近又有发展商发出通令禁止农民使用所属发展商的路段进出芭场,造成受影响的15名农民无所适从,通过村委会向交通部长兼文冬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廖中莱投诉。

廖中莱特别助理黄添昌于日前特到武吉丁宜多元化礼堂会见受影响农民,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场的包括村长刘焕伦、副主席杨志唐和秘书罗井襄。

黄添昌表示将会见发展商,希望后者以人道立场让农民使用该路段,同时在问题未解决前勿关闭路段,免影响农民的日常作业。

刘焕伦感谢廖中莱的关心,他感叹本区没有国阵州议员的代表在县土地小组,以致当人民面对问题时,困难重重。

黄添昌(左四)在武吉丁宜搜集农民意见,左起罗井襄、杨志唐及刘焕伦。



反应

 

言论

从吃木薯到垦荒种地/南洋社论

白米起价,木薯取代,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阿都建议国人改吃木薯等其他碳水化合物,减少对白米的依赖。

他表示,在等待解决本地白米供应短缺问题之际,人民应该改变,将好处比白米更多的木薯视为替代方案,获取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白米是我国绝大多数人的主要粮食,而且这种饮食习惯早已根深蒂固深入民心,木薯是否能够取代白米,相信消费人心中有数。况且,木薯的种植在全国并不普遍。

半岛雪兰莪州的瓜拉冷岳是种植木薯最多的地方,全马则以东马的砂拉越种植最多。以生产量而言,木薯的供应量绝不足以解决人民对白米的需求。

这名议长言之凿凿,但根据《南洋商报》向菜农探询的消息,木薯1公斤价格也不见得便宜,疫后售价从过去每公斤1令吉70仙至1令吉80仙,如今已涨至目前3令吉至4令吉之间,与白米售价相差无几。

1公斤本地白米售价为2令吉60仙,1公斤进口白米售价为3令吉50仙至4令吉20仙之间。相比之下,两者价格相差无几,但白米的储存时间比木薯更耐久,可见木薯并不是最好的替代方案。

应开放荒地供种植

粮食短缺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全球局势的变化,包括战争、天灾、气候或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都会影响粮食的生产。

议长提出替代方案的同时,希望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为人们提供荒地种植蔬菜等各种粮食,以便减少粮食的进口。议长的这番话,才是道出纾缓粮食短缺的解决方案。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耗近600亿令吉进口粮食,这是庞大的开销,其实我国具备种植各种粮食的良好条件,只要适当推动与开发,就能增加粮食的生产。

最近,霹雳州成功种植洋葱就是好例子,至于蔬菜水果稻米和其他杂粮,我国绝不缺乏种植的潜能。

种植农作物必须有土地,但我国却没有善用荒置的土地,不愿意拨给有意从事农耕的农民种植,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政策。金马仑高原和全国多地的农民都深有体会,他们挥洒血汗,将蔬果种植得青葱茂盛,等待收成之际,忽然执法官员杀到,心血瞬间泡汤,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却是执法人员的冰冷脸色。

摧毁农作物两败俱伤

农民有意从事农耕,是协助国家发展经济的努力。但政府的许多土地却任由荒置,也不开放让农民耕种。

最令人愤怒的是执法行为,农民蔬果收成时季,一队人马开到无情摧毁,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绝不应该是政府处理事情的手法。

农民擅自在政府土地上耕种是违法行为,但执法单位采取的极端方案,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摧毁即将收成的农作物难道不是粮食的损失?

马来西亚绝不缺乏农耕地,希望政府妥善规划,让有心务农的人民耕者有其地,同时鼓励农民引进现代化技术,从量和质方面加强粮食生产。

希望有一天,我国可以开放更多土地发展农业,在粮食生产方面达到自给自足,不必每年再花600亿令吉向外购买粮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