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经研院第三季报告捎佳音
房市回暖需求增

大马房市回暖?

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在近期公布了第三季经济展望报告,其中有关房产市场的调查显示,国内房市似乎有好转的迹象。

根据调查,除了住宅产业指数(RPI)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上的水平,房贷申请和批准率也在逐步回升。



展望未来,经研院认为随着国内就业率和经济表现不俗,在未来数月内,房市的需求料将会继续稳步提升。

经研院点出,大马房市在近几个月越来越有起色。

最能印证该院看法的,莫过于第三季RPI的表现。该指数录得107.8点,按年和按季分别各增25.8%及10.8%,自2016年首季以来,再次回到荣枯线100点以上的水平,意味着沉寂良久的房市正在回温。

RPI是经研院房产市场调查总结,同时也是该院为产业领域精心设计的经济风向标。经研院会向调查对象提出6条问题,其中4则为当季回顾,另2则为下季展望,受访者的回答将会形成指数的最终结果。

第三季销售趋稳



而第三季RPI走高,可归功于有关现有产量和新订单的回应正面,以及受访对象对于下季的产量和销售有较乐观的期盼。不过,第三季的现有销售和资本投资则稍微放缓。

按年比较,检验第三季RPI的6大要素都较去年同期好。其中,以现有产量和新订单两环节录得最大增幅。

买卖方面,经研院调查显示,相比今年次季,第三季的销售量相对平稳。

多达41%的发展商表示,他们认为第三季的销售量没有太大的波动。虽然有48%的回答指当季销售差劲,但这比起次季的52%负面回应已经较低。

经研院点出,稳定偏低的房价,或会是发展商对于未来数月销售前景有信心的原因。

“多达37%的回应指他们预计房产销售会提升,上季和去年同期有相同回应的只有33%和32%,大部分(44%)的发展商则预计销售会继续持平。”

而看低销售前景的回应只有19%,是经研院调查自2016年次季以来的低点。

经研院认为,房市的近期前景料将不俗。

利好:第三季新订单数量改善

经研院指出,新房产在第三季收获的订单数量也相当不错。

有41%受访者表示,在该季斩获更多新订单,是近三年内首次有超过四成业者在调查中给予正面回应。

同时,有三成发展商则透露没有收获较多或较少订单。另外三成受访者则回应,订单数量不尽人意,但比起去年同期已经大有改善。

“回顾2016年第三季,当时有六成的受访者指他们的新房屋计划收获较少订单。”

利好:房贷申请获批数量扬升

透露申请房贷者数量有所增长的受访业者,在第三季高达44%,是自2014年次季调查以来的最佳纪录。

根据报告,只有33%的发展商透露旗下项目的房贷申请数量下滑,这也是自2015年次季以来最好的表现。

获批房贷方面,表示旗下房产贷款在第三季获批率攀涨的受访业者高达33%,创4年新高。

另外,透露房贷获批数量下滑的发展商则占调查总数37%,按季跌6%。

双层排屋依然是最受大马买家欢迎的房屋类型。

中和:双层排屋最受欢迎

房屋类型方面,经研院指出,自2013年首季以来,双层排屋一直是买家的最爱。

“有33%的发展商指他们在第三季卖出最多双层排屋,虽然这比起次季和去年同期的40%和43%有所下滑,但双层排屋依然是目前最畅销的房屋类型。”

排在次席的是单层排屋,获得31%票数。而半独立式则以22%名列第三,是自2015年末季以来的高点。

“独立式在第三季得票6%,是近六个季度的新高。”

而关于推介房产方面,37%的受访业者表示最常使用路演的方式。其他常用的套路还有广告系列和发文告。

中和:滞销新房无大变动

经研院指出,未售新房产的数据在最近数月继续持平。其中有52%的发展商表示,手上持有的未售新房数量在第三季没有变动,次季和去年同期有相同回应者则分别有33%和32%。

另外,有19%的回应指,在第三季有更多新房滞销,而透露自己未售新房数量减少的发展商则占了调查人数的30%。

中和:七成发展商维持房价

据经研院调查,因房价竞争持续激烈,高达七成的发展商在第三季维持房价,另外只有15%的房产业者在该季提升了销售价格。

“有15%回应指,他们甚至在第三季时降价促销,而上季有相同做法业者仅5%。”

而关于未来数月的房价走势,81%业者信誓旦旦地表示会继续维持房价,有7%发展商甚至计划要打折销售。

利淡:建房速率放缓趋稳

另一方面,因房市景气不佳,加上需求放缓,部分业者也放慢了建房的脚步,但国内新楼房建造大致上仍稳定。

经研院调查显示,有22%的受访者指在第三季建造了更多新房,回应虽不如上季的24%,但仍比去年同期的16%较好。

“有近四分之三的回应者表示,在第三季维持建房数量。只有4%的业者真的减少新房的打造,而这也是自调查有史以来的低点。”

展望未来,因销售前景亮丽,大部分业者回应会在来临数月维持甚至提升建房数量。

其他:发展商放缓资金投入

房市领域就业不温不火

据调查,没有受访业者在第三季聘请新员工,其中大部分(85%)表示暂时维持现有的人员裁聘政策。另外15%的受访者则透露在该季时进行了裁员。

薪资方面,为旗下员工加薪的受访业者有22%,是次季5%的四倍。另外有七成业者在该季没有调整员工薪金,实行减薪的则有7%。

除了暂缓聘用,大部分发展商在第三季时也没有大额投入。81%的受访者指他们的开销预算维持现状,剩下19%的业者则在该季时削减了支出。

总结:

利率稳定经济强劲房市短期前景看俏

总的来看,经研院认为,房市短期前景将会由国内稳定的利率政策和强劲的经济所支撑。

“房市已经稳定下来,发展商对于现状和未来数月的前景已有较正面的看法。”

虽然房市情绪不错,但大部分受访业者依然保持稍微谨慎的态度。

“表示会在年底前盖更多房屋的受访业者达到三成,只比上季的29%微扬1个百分点。”

经研院最后总结,得益于良好的经济表现和高就业率,房市需求在来临数月料会稳定攀升。

反应

 

财经新闻

市场悲观情绪续笼罩 第三季消费商情齐跌

(吉隆坡15日讯)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数据显示,我国今年第三季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SI)和商业信心指数(BCI),持续低于100点的荣枯线,凸显私人领域情绪依旧悲观。

经研院今日在报告中指出,第三季的商情指数,按季下跌2.7点,至79.7点,是2020年次季以来最低水平。

如若按年计算,对比2022年第三季的99.8点,商情指数大幅下跌了20.1点。

报告点出,尽管销售和国内订单有所增长,不过外围出口订单大受影响,其中影响最严重的要数化学品、药物,以及家具。

整体而言,第三季的商情指数持续下跌,表明私人企业对近期的商业环境持续悲观,其中一部分是外部需求疲软所致。

报告点出,随着全球经济仍然受到通胀上升、中国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困扰,因此,促请政府继续支撑国内企业和消费,借此推动经济复苏。

消费者信心双数跌

根据最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第三季继续远低于100点的关键门槛,按季下跌11.9点,按年来看更是大跌19.5点。

报告点出,悲观的前景同样反映在受访者对未来就业机会、收入增长,和通胀有所担忧。

与当前财务状况恶化类似,受访者对未来财务状况也同样表现出不那么乐观。

根据报告,仅有1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财务状况将有所改善,这个比例无论按年或按季都下降。

这种悲观情绪,与明年通胀预期走高是一致的;财政部预计,2024年的通胀指数将在2.1%至3.6%之间浮动。

同样,受访者对未来就业机会也感到悲观,主要归咎于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放缓,尤其是中国经济低迷,导致人们对未来就业前景越来越悲观。

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2年第三季以来,一直都往下坠,且2023年第三季的数据显示,悲观情绪要比上一季更为严重。

整体来看,大马人民似乎正在为工资长期停滞,以及通胀增长步入更坏的情况做准备。

外围风险冲击出口

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认为,大马第3季经济表现展现出好坏参半的迹象,尽管国内增长相对正面,但正在扩大的外围风险,却为进出口表现带来隐忧。

MIER在今日发布的《第3季大马经济前景》报告中指出,相对本区域其他国家,大马国内经济增长相对正面,除了食品之外的通胀水平降低,而且过去数年一直困扰本国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已经大致上消除。

通胀达健康水平

“大马的通胀水平持续下降,如今已抵达可称得上健康的水平。从5月至8月,核心通胀由2.8%降至2%,而整体通胀也从3.5%,减至2.5%。”

考虑到全球范围的通胀尽管有所下滑,但依然顽固地停留在较高区间,今年预期为6.8%,MIER认为,大马通胀降低的成就,应可为政府致力降低人民物价压力的举措带来肯定。

不过,MIER称,大马在进出口方面存在隐忧,而且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水平皆已下探低谷。

中期风险显著

“就如同国际货币基金(IMF)所说的,大马经济面对的问题主要来自外围。虽说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健康状态,但情况在中期急转直下的风险很显著,政府和国家银行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MIER指出,大马在第3季的外贸表现延续弱势,其中出口在7月和8月平均每月按年下跌158亿令吉,比次季的跌幅更大。

“所有领域的贸易表现都在下滑,其中占出口87%的制造业跌幅最大,7月时按年滑落110亿令吉。”

无论如何,MIER引用大马统计局的预测,指第3季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3%,比次季时的2.9%稍好,得益于建筑和服务领域的大幅改善。

统计局预测,制造业和矿业都会在第3季微跌,而MIER对此解读指,这预示着两个领域恐怕在今年没有增长。

MIER同时称,次季的2.9%增长或许令人失望,但考虑到首季的5.6%较高增长,目前还不能确定今年大马经济增长会否更好。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缘政治因素发酵的情况下,目前我们仍有待观察,我国此前的经济预期是否过于乐观。”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