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深入剖析老人问题本报许世平夺森新闻报道奖

莫哈末哈山颁发最佳新闻奖(华文组)奖项予许世平。

(芙蓉2日讯)《南洋商报》再夺得森美兰文学及新闻奖的(华文组)最佳新闻报道奖!

本报森州新闻主任许世平以《老人专题》系列报道而赢得此项殊荣;也是此华文组的唯一得奖者;这也是本报继2015年后,本报记者郑德伟以《英雄奖》系列4“李意盛化大碍为大爱”再次夺奖,成为华文报的赢家。



大会共颁发文学及新闻奖各13项;华文组新闻报道奖共有7人参赛。

森美兰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昨晚在森州文化及马来习俗行动理事会主席兼大会主席阿都拉萨陪同下,主持颁奖。

莫哈末哈山说,州政府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文学及新闻奖,来届大选若继续执政,也会举办此项比赛。

他说,本届比赛反应热烈,参赛作品比以往增加;文学奖共172份作品,新闻奖共有115份作品,比2015年的77份,多出38份。

此项活动是由森州州政府与图书馆联办,目的是鼓励文学创作及提升新闻报道的素质。



许世平以《老人专题》系列报道赢得最佳新闻报道奖。

反应

 

言论

摆脱问题纠葛,就要走得远/许世平

肉骨茶被列入国家美食遗产却遭批评,华小被诬蔑实施歧视教育,还有捅了蜂窝的“袜子风波”。

“高跟鞋”的惊吓,再有刚发生的“天房图案”祈祷垫的误会,一连串纷扰的事件都让人揪心和忧虑。

问题的纠葛让人看到政客的观念狭隘,盲信者的偏激和焦虑,这些都是源于认知固化,总以已是为是,己非为非的单一视角看问题,只坚持自己熟悉的观点,总以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是最好的和最有用的,所以一直都困陷在找不到出路的盲区。

打破思维定势

要是能够从比较宏观的视野去看问题,更有多元文化的素养,就不会有谁才是主流,谁是主体,谁应该作主导的偏执。

在面对问题时,与其事事保持敏感,还不如走出信息茧房,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观念的枷锁。

今日世界的系统知识不断加速迭代更新,在一个科技重构的时代,有更多新的工具和新的赛道;要应对各种新的生活场景,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要不断学习,要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维,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敏锐及更具前瞻性。

1977年,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一艘空间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在拍下“暗淡蓝点”的地球照后,在持续经历45年飞行后,如今它正远离太阳系,飞向缈远的深空。这就是我们在走得“远”。

那些观念狭隘、视域狭窄的人,与其他世界其他地方缺乏连结,以为蜗牛角尖就是世界,没有广阔视野,没有成熟的全局观,没有国际接轨能力,没有思考的弹性及多元价值观,更没有全球移动力。

只有打破圈层的枷锁,摆脱败朽政治的裹挟,要有移动速度、更高的移动频率,才能找到最有利的时空,也只有具这种“走得远”、“看得远”的能力,才能建构未来发展的优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