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增长虽上调
IMF警告别安于现状

(华盛顿11日讯)国际货币基金(IMF)警告称,虽然由于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前景向好,该机构调高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但决策者们切不可太安于现状。

IMF调高了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根据IMF的数据,复苏范围涵盖全球大约75%的经济产出。



IMF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增长3.6%,明年增长3.7%,均比7月份的预测提高0.1个百分点。接受彭博调查的分析员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增长3.4%,2018年增长3.5%。

中期有下行风险

不管怎样,经济复苏都在加档——去年的3.2%是2007-2009年大衰退以来的最慢增长。

该基金警告说,中期风险倾向于下行,凸显出吃紧的金融条件、发达经济体的低通胀、新兴市场的金融动荡和保护主义政策带来的危险。

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斯特菲尔德,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政策制定者和市场都不应该自满,仔细研究发现,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可持续,不是所有国家都在复苏,通货膨胀往往依然低于目标,工资增长疲软,世界许多地区中期前景仍然令人失望。”



IMF的189个成员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们,本周将在华盛顿召开基金年会,更明亮的全球经济前景会让人喜上眉梢。

IMF总裁拉嘉德在上周的演讲中说,该组织认为全球经济正在“ 破晓”。投资者们早已先行一步,MSCI发达市场指数今年上涨了15%。

但拉嘉德警告说,正在加强的复苏可能掩盖了更加令人不安的趋势,例如不平等导致政治更加两极化。

贸易战争幽灵出没

贸易战争的幽灵仍然存在,尽管可能比最近的全球经济峰会上的风险降低。

在IMF年会的同一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谈判代表,将在不到5英里之外的地方举行第四轮日益紧张的谈判,以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IMF将美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2.2%,2018年上调至2.3%;在7月份的预测中,今明两年均为2.1%。

IMF表示:“非常具有支持性的金融状况、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高企都在支撑美国前景。”

IMF假设的基准情形,没有考虑特朗普总统和共和党国会领导人支持的税改带来的财政刺激。

该基金现在预计今年欧元区增长2.1%,明年增长1.9%,均比三个月前的预期提高0.2个百分点,因为全球贸易增长、内需持续强劲、政治风险下降都利好欧元区的前景。

IMF也预计日本今年增长1.5%,比7月的预期提高0.2个百分点;2018年增速降至0.7%,但依然比三个月前的预期高0.1个百分点。

IMF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6.8%和6.5%,均比7月份的预测高0.1个百分点。

唯独英国不获上调

在全球经济全面上行之际,英国却被甩在了后头。

国际货币基金(IMF)本月上调了全球经济预期——几乎每个发达经济体的预期至少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调——唯有英国维持不变。

IMF预计今年英国增长1.7%,2018年增速料为1.5%,增速将只有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半,落后于美国和欧元区。

七国集团中垫底

IMF称,英国脱欧意味着目前英国中期前景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

2017年上半年,英国经济增速在七国集团中垫底。

去年公投脱欧的决定令英国的投资承压,也推高了 通胀,目前通胀率较英国央行目标高出将近整整一个百分点。

IMF说:“由于英镑贬值令家庭实际收入承压,民间消费增速趋于疲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前景取决于英国脱欧及其对贸易壁垒、移民和银行业的影响。

报告指出,通胀方面,澳洲、加拿大、丹麦、韩国、挪威等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均较低,而英国又是一个异类。

卡尼拟加息暴露经济痛点

卡尼

(伦敦11日讯)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准备提高利率,而面对的局面却是经济疲弱,而非强劲。

通胀达到四年来最高,促使央行准备下个月实施十年来首次加息行动,然而催生价格压力的却不是经济加速增长。

相反,决策者被迫应战的是由疲弱的生产率和英国脱欧造成的不为人乐见的通胀压力。

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滑到七国集团的队尾,而其生产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亦值得忧虑。

对卡尼而言,这意味着较低的增长率已经足以造成资源紧张,造成不受欢迎的国内压力。

根据市场定价测算,11月2日英国央行有近90%的概率加息25个基点。这将逆转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后的刺激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主权债务急需重组/Project Syndicate

自冠病疫情爆发以来,发展中世界的公共部门债务脆弱性与日俱增。

而利率上调和有限的国际资本市场进入渠道只会加剧这一问题——就连那些有偿付能力的国家,如今也在努力应对流动性挑战。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未来几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水平,仍将高于2019年。很显然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就算不存在违约风险,也还是会继续面临债务压力。

然而,这一危机的严重性却并未反映在全球合作议程中。例如去年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了关于发展融资的几项重要方案,但在解决中低收入国家过度负债问题方面却进展甚微。

最关键的是,世界仍然缺乏一个全面债务重组机制,来解决这一普遍且反复出现的问题。

现行最古老的债务重组机制——巴黎俱乐部——只涉及其22个成员(主要是经合组织国家)所涉及的主权债务。

有时多边贷款机构和外国政府,会对主权债务危机采取临时应对措施。

例如1980年代拉美危机后实施的由美国支持的布雷迪计划帮助一些国家减少了债务,并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券市场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于1996 年发起的《重债穷国倡议》,为低收入国家提供了急需的舒缓措施;2005 年的《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对此进行了补充,将符合条件国家欠多边债权人的债务一笔勾销。

其他应对措施旨在改善重组进程。1994年墨西哥危机后,经合组织10国集团建议在债券合同中引入“集体行动条款”,使特定多数的债券持有人,能够在必要时修改条款和条件。

此外,2013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授权在其成员国的债券合同中,纳入“集体行动条款”的汇总条款,为多个事项的联合重新谈判提供了便利。

债权人阻挠进程

但尽管进行了这些改革,债权人仍然可以构建多数来阻挠进程,这部分原因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行的约一半主权债券,都缺少扩大后的“集体行动条款”,另一部分则是债券协议和其他债务合同之间的不兼容性。

国际货币基金曾试图在2001-2003年,建立一个主权债务重组的制度框架,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一拟议的机制,本可以通过快速、有序和可预测的过程对不可持续的外债进行重组,同时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此外,该机制的监督机构将独立于国际货币基金的执行董事会和理事会。最终美国拒绝了这一倡议,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巴西和墨西哥)也表示反对,因为它们担心该机制会限制自身进入资本市场。

当公共债务水平在疫情期间大幅飙升时,二十国集团和巴黎俱乐部为低收入国家制定了《暂停偿债倡议》,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间,73个符合条件的国家中有48个国家停止偿债。

需永久解决方案

随后在2020年底,上述两个组织又批准了《债务处理共同框架》以协调并为符合《暂停偿债倡议》的国家提供债务减免。

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国家——加纳、赞比亚和乍得,根据该框架达成了协议,另外只有一个国家,埃塞俄比亚——提交了申请。据报道其他几个潜在受益国都不敢参与的原因,是担心信用评级被下调。

忧信用评级下调

这显然需要一个永久性的解决方案:一个主权债务重组的制度性机制,最好是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国际货币基金也可以容纳这样一个机制,但前提是争端解决机构必须如2003年所提议的那样保持独立于其执行董事会和理事会。重新谈判框架应具备一个由自愿重新谈判、调解和仲裁组成的三个阶段进程,且每个阶段都有固定的期限。

但即使达成一致,一个法定机制也需要进行漫长而复杂的谈判,因此,一个专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补充。

为此,联合国和其他实体提出了修订后的《共同框架》,该框架应为重组设定明确且较短的时间框架,在谈判期间暂停债务支付,制定明确的程序和规则,保证私人债权人的参与,并将参与资格扩大到中等收入国家。

为确保重组后的稳定性,所有协议不仅都应包含修订后的到期日和利率,还要在必要时削减债务。

而正如我之前所建议的那样,替代方案可以是一个由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或地区多边开发银行支持的机制。除了提供重新谈判框架外,主持机构还能促进融资,解决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并支持重组进程。如果发行新债券,则应附加一项类似布雷迪债券的担保条款。

还有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将欠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纳入重组进程,就像2005年对低收入国家所做的那样。

应成首要讨论事项

鉴于那些重债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所欠债务中有很大比例来自这些机构,因此可能有必要将其涵盖在内。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必须确保有稳定的发展援助流入来弥补这两类机构的损失。

此外,由于新的官方贷款人(尤其是中国)的出现以及与债券不同的各种债务合同(包括对私人投资者的担保)的兴起,传统的官方债权人与私人债权人之间的区分变得更加复杂。未来的“汇总”必须包括所有债务。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涵盖私人和官方债权人所有债务的全球债务登记册,以确保公平的债权人待遇并提高透明度。

最后,为缓解未来的债务危机,世界银行和其他机构都建议,广泛采用根据经济状况或大宗商品价格来调整收益的国家状况变动型债券。这将在经济衰退时减轻主权资产负债表的压力。

如果国际社会不将这一问题置于其议程的中心位置,那些过度负债的发展中国家,将永远无法获得所需的减免。

债务重组应成为今年里约热内卢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和2025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的首要政策优先事项。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