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除牌比挂牌多
狮城股市恐失620亿市值

(新加坡9日讯)今年来新加坡交易所有14家公司IPO,集资约58亿新元(179.8亿令吉),不过已退市的公司有19家,另有至少15家已接获收购献议,估计接下来所流失的市值超过200亿新元(620亿令吉)。



《联合早报》指出,新加坡虽然迎来今年迄今亚洲第二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已经或有意退市的公司也不少,接下来所流失的市值料超过200亿元。

去年新交所共吸引16家公司IPO,集资近23亿新元(71.3亿令吉);退市的有28家,总值达155亿新元(480.5亿令吉)。

今年以来新交所增添14支生力军,集资约58亿新元;不过已退市的公司有19家,另有至少15家已接获收购献议。

市场认为整体市场情绪改善,接下来到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市值提高,寻求并购或私有化的公司应该会相应减少。

新加坡电信的联号公司网联宽频信托(Netlink NBN Trust)集资超过24亿新元(74.4亿令吉),市值超过31亿新元(96.1亿令吉)。



这是我国六年来最大规模的IPO,同时也是亚太区今年以来第二大IPO。

今年已告别新交所的公司有19家,带走约76亿新元(235.6亿令吉)市值。然而,最大宗的要属接下来准备离场的物流设施供应商普洛斯(GLP),市值高达155亿新元(480.5亿令吉)。

再加上另外至少14家,新交所接下来还会流失至少226亿新元(700.6亿令吉)。

19家已退市的公司当中,一些是因为清盘或无法在期限内脱离观察名单。获收购献议的至少15家当中,不少是由大股东提出的,如傅长春储运和金山电池。

特毅国际的大股东潘然钦却缺临门一脚,差0.16%能达到75%低门槛,私有化计划告吹。

私有化不代表永远离开

从挂牌和除牌的数字来看,新交所的市值会有相当折损,但市场人士对整体市场情绪和前景感到乐观。

Fundsupermart.com研究及投资组合管理部高级分析员游维仁指出,今年新加坡经济前景改善,提高投资者情绪,进而带动对IPO的需求。IPO整体市值提高,挂牌公司可筹集到的资金将更多。

“另一方面,当市场走下坡或投资者情绪低迷时,除牌活动才会比较频繁,因为股价低于合理价。”

油气业的市值仍然偏低,游维仁预计这个领域仍会有公司退市。此外,房地产领域的合并和收购活跃,目前股价低于净资产值的房地产公司或会成为目标。

安永亚细安兼新加坡执行合伙人罗锦伟表示,公司挂牌、除牌是这个市场的自然生态,有时退市不代表永远离开,APAC产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它的前身是本地房地产中介公司ERA产业网络(ERA Realty Network),1998年挂牌,2012年除牌,今年寻求再度上市。

“一些公司除牌后可以更灵活地整合和发展,待时机更理想时再出发。尤其是一些有私募基金参与的收购献议,公司除牌后再登场可能性更大。”

反应

 

名家专栏

最坏时期已过 金融业趋稳健/奕帆丰顺

随着迈入2024年,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持续影响金融业,主要特征为持续高企的通胀以及严格的监管审查。

银行保持稳固地位

尽管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但美国2月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继续表现韧性。我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即使有降息,亦可能是温和的。银行将继续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趋于稳定,净息差略有收缩,但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30%。此外,净利息收入仍处于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银行存款已从之前的下降趋势中反弹,由去年3月29日的17.28兆美元,略增至今年2月21日的17.42兆美元。这一涨势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评级较高的大型银行将避免大规模存款外流。

然而,区域性和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来保留存款。

在地区银行危机之后,资本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大型美国银行,这些银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可以弥补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的潜在损失。去年第四季,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银行的存款成本分别维持在2.01%和1.82%。

相比之下,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和齐昂银行(Zions Bancorporation)等地区性银行为留住客户,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两者分别提高利率至3.12% 和2.57%。

贷款续温和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贷款需求增长将保持温和,2024年将出现个位数增长,主因是受持续高企的利率所抑制。2023年第三季,贷款和租赁余额总额按年增长2.9%,达至343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推动。在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支撑下,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截至2023年第三季,净冲销按年增长0.25%,虽仍处于可控水平,但趋近于历史平均水平。

此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证明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吸收净核销。因此,与疫情前相比,净核销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间的利差仍然要高得多。美国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有能力吸收相关的信贷损失,在面对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更多保障。

较高的利率环境也意味着未实现损失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季的未实现损失总额达到了6839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大银行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加强其现金头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来持有这些资产直至到期。

与此同时,区域性和中型银行继续面临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过度投资风险,尤其是与办公楼领域相关的风险,以及多户型投资组合的重新定价风险。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型银行的商业地产集中度(通过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除以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贷款及租赁准备金的总和来计算)仍显着较高。此外,从个体层面来看,近190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持有的商业地产贷款未偿还的余额超过了300%的监管门槛。

保险高利率高回报

利率环境持续高企亦将成为2024年保险公司的利好因素。保险公司可以将到期投资组合中的保费重新投资,并将新签发保单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分配到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中。

此类战略投资预计将提高盈利能力并产生更大的回报。这一环境将特别有利于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等长尾保险产品。

除了提高投资回报外,人寿保险公司亦提高保费作为降低通胀风险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长。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预计寿险公司保费将强劲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增幅为2.3%。这一预测超过2023年1.5%的预期增长。

尽管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背景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萎缩的挑战,但仍受积极因素支撑。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保险公司进行退休规划,以及促进储蓄的立法举措,例如美国提高401(k)的缴款限额,成为人寿保险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经济不可预测性周期的推动下,非人寿保险行业的收入亦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些因素提醒企业,保险行业在促进商业线的风险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个人保险来说,劳动力市场强劲仍将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而,通胀加剧和索赔频率及严重性的增加,导致索赔成本不断上升。这一情况预计将有所改善,原因是保险公司已重新定价保费,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的真实成本,从而支持承保的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约80%投资组合分配给风险较低的投资级别债券(占69%)和保守型的非办公室类抵押贷款承保(占11%)。平均而言,办公室类贷款仅占寿险公司总投资资产约3%。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拥有大量缓冲应对2024年及其后利率上升和潜在信贷损失带来挑战。

首发股市场复苏中

尽管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但公开发行的活动仍基本保持低迷。2023年全球总收益按年下降33.2%。即使是Instacart等备受瞩目的科技上市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估值亦持续呈现错配差距。

由于我们预计2024年融资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司可能会发现定价、执行和规划交易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缩小估值错配差距。

此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降,通胀数据逐渐降温,亦增强了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的乐观情绪。

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2024年2月29日的交易量按年增长18.7%。我们认为全球IPO活动将持续回升,从而增强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费用收益。

虽然复苏中的IPO市场预计将为私募市场提供利好因素,但私人市场通常会比公开市场的趋势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因此,我们预计资本筹集的结果只有到今年底才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战略性股票选择将产生超额收益,提供超出行业水平的增长潜力。鉴于市场持续波动和降息存在不确定性,选择配置优质公司是一种谨慎和防御性的投资策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