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腾讯李文涛:与互联网衔接
传统产业可做到极致

李文涛向出席者讲解中国在数字转型方面的经验及可以借鉴之处。

(吉隆坡4日讯)马中两国的主讲者都认同,传统产业衔接互联网和转型并不是为了颠覆传统产业,而是要与之结合,把专业给做到极致。

腾讯总部云商务副总裁李文涛说,在互联网的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他指出,中小企业绝不可能颠覆互联网巨头,所以只要专注地把本身的产品做好,以垂直的方式努力升级做到极致,就能达到高度市场竞争力。

“我们必须有个共同认知,互联网并不是要颠覆传统产业或领域,这之间的差异很大。正确来说应该运用专业人做专业的事,让各方把专业做好,一起结合发展。“

他昨日在“生意要做大@数码转型”主讲时建议本地商家们多参考中国转型企业,因为中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链做得十分极致。就算每个地区和经营方式有别,大马商家务必持续探索并加速数码转型。

李文涛以中国百果园为例,因为强化客户体验,结合数字线上线下递送服务和细致的水果处理,加上和顺风快递的创意合作,就算水果价钱比市场稍高,却也因为完美规划而把生意越做越好。

须掌握四大核心概念



他以在中国结合互联网运作得非常好的金融领域为例,金融是很严谨的行业,但却能利用数字能力把传统领域做得更好,也就是一种‘赋能’!” 李文涛点出,互联网能与传统企业和国家有很多结合,因为它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规划。

他也点出,“在数码转型的过程中,你必须掌握四大核心概念,专注、口碑、快和极致,而用户体验则是数码转型的第一考量。”

他说,在拉新(吸引新用户)、促活(维持活跃度)、变现(让用户消费)和留存客户的制造过程中,企业必须有一套创新的数字规划,与数字接轨把生意做大。

魏家祥(中)在推介礼后与叶志超(左起)、罗依薇;以及叶欣向(右起)与方志民交流。

叶欣向:企业跨界勿太脱轨

YYC集团总执行长兼执行合伙人拿汀叶欣向也指出,转型并不代表转换行业,企业跨界不能太脱轨,而是应该在本身的行业往相关的行业发展。

长期大方向判断目标

她在发表题为“传统企业如何在转型中赢得未来“时以本身处理过的个案说,曾有客户上门说要转型,而当时这个经营药材店的商家指要转做服装店,而最后是建议该公司发展到月子中心、左右脑开发中心、幼儿园,再到安亲班。

她也和李文涛提出相似的观点,即公司必须要有长期的大方向,才能够判断当下和短期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李文涛在分享时也提出,腾讯每年是在9月拟定下一年的目标,但是许多时候也因为市场上的改变,在还没到下一年时,就已经要做出调整。

叶欣向说,“五年计划不是只做一次就够了,而是要每一年都去做。”

她同时也点出,作为老板的角色是决定方向,但是如果反观大马的企业,老板许多时候扮演着救火员的角色,哪里有不足就做什么,反而没有时间去思考生意策略等。

其他出席者包括YCC集团共同创办人陈开蓉、杨维涛、拿督邱炳铼、执行主席叶志超、《中国报》助理总编辑兼数码媒体营运经理罗依薇、腾讯网络媒体商业战略总裁李家建、MDEC商务招揽总监冯璻玲、大马五金批发商会会长刘庆和、礼品商会副会长欧晋铨、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等。

魏家祥:不宜一窝蜂
中小企应善用平台

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指出,并非每家公司都需要开发本身的平台,中小企业应该懂得选择哪一个平台对本身的业务有利。

他说,既然有好的平台,就要探讨要如何借此做得更好。

“大马不宜一窝蜂,不是每个人都有环境和技术,但是既然有好的平台,就要加以善用如何做得更好。”

他认为,企业无需随大众,跟着其他企业一窝蜂去开发本身的平台。他指出,现今的年轻人很有创意,能够引导中小企业前进,而这些能够通过现有的平台进行。

他也说,大马数码经济发展列车已经开跑,而国内的中小企业不能够被抛在后头。

数字化需各方面提升

他认为,迈向数字化需要在各方面提升,包括物流等,而中国在数字化方面发展很快因为有进行重点开放,而我国也要开发才能够让数码经济做起来。

腾讯总部云商务副总裁李文涛在发表题为“互联网的思维的再理解与互联网+“的演讲时也呼应魏家祥的说法,即应该考虑垂直发展,深入强化本身在特定领域内的优势。

他更表示随着互联网来临,大马传统商家若要与互联网融合就一定要链接第三方平台来做发展。

他也以中国的著名品牌如三只松鼠为例,先在第三方的平台上发展,直到拥有本身强大的客户群,才设立本身平台。

李文涛在会上逐步分享互联网如何冲击各大传统行业如金融、教育、制造、通讯、餐饮和旅游等行业,分析以上传统行业如何透过数码转型升级,相对提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带来极高便捷度。

反应

 

旅游

大山脚历史唱片行 互联网“灭”不了它

文/图:陈贞爱

守着唱片业接近50载,槟城大山脚萧音乐中心,隐藏在大山脚伯公呈市区的巴刹街。经历了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音乐老知音的淘宝圣地。

70岁的张耀荣或者认识他的人更乐意叫他“阿萧”,是大山脚的的一位传奇人物。为什么他被称为“阿萧”,源自他非常喜欢开玩笑,讲话幽默风趣,朋友就替他取了一个外号“阿笑”(福建话的意思就是傻傻)。

在1975 年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阿萧,因为热爱音乐,毅然投入唱片行这个行业,在家乡开了这家萧音乐中心,售卖唱片、卡带、CD等。

“笑”音乐变“萧”

店名本来是想放“笑”音乐中心,但是他又觉得“笑”的字眼有点奇怪。后来想到把“笑”改成“萧”字,除了取其谐音,也和乐器“箫”同音,最后决定以萧音乐中心为名。

走进唱片店,看到在简单的装潢,却有着几十年“年龄”,多了一份年代感。适逢接近农历新年,店里播放着龙飘飘的新年歌,是那么的应景。很多人都是听龙飘飘的新年歌曲长大的。

店里的黑胶唱片有很多当时的天王巨星如李逸、罗宾、甄妮、尤雅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乐坛佼佼者。

七十年代黑胶唱片是音乐的传播,八十年代卡式录音带大规模流行,接下来的九十年代就是光碟(CD)攻占市场。

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人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听歌。大家都把听歌当成生活的一部份。卡带当时来说,就等同于流行音乐的代言人。因为它的出现,正好在八十年代初开始爆发。通过卡带,港台歌手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当年卡带光碟很好卖……

阿萧透露,高峰时期卡带和光碟的销量非常惊人,尤其是像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这样有知名度歌星,每次订单可以达到惊人的1500到2000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音乐歌手的热爱程度是多么的疯狂。

“店铺来的顾客是多到吓死人,从早上7点开店到凌晨12店关店,都是络绎不绝的顾客。为了应付源源不绝的顾客,店里高峰时期曾聘请高达11名员工。农历新年萧音乐中心也是正常营业,生意更是做到火火红红,停不下手。”

阿萧叙述,这里附近一带犹如一个不夜城。早上是繁忙的巴刹,晚上至凌晨很多罗里来上货卸货。

此外,各式各样商家纷纷在这里开店营业,是市民逛街的首选,因此成为当时大山脚最繁忙的地段。

盗版普及打击大

千禧年开始,互联网渐渐兴起。对于音乐唱片来说,则是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主要是因为网上的盗版下载太过普及,导致年轻人上网下载而较少买唱片。

渐渐的,似乎越来越少顾客走进唱片店了。

他表示,现代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下载音乐,导致实体专辑的销售下降。这也直接影响了许多传统音乐店,生意可说是一落千丈,很多同行业也纷纷关门大吉。

唱片行有减无增

在传统唱片业时代,音乐发行的想象就是把实体唱片送到各大唱片店里,摆上货架,获得能见度;但随着音乐流媒体的发展,音乐发行变成了把音乐分发到各大音乐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市场似乎不再需要唱片行,所以马来西亚的唱片行是有减无增。

目前,大山脚仅剩下他这一家唱片行。当被询问生意是否赚钱时,阿萧哈哈大笑的说,有的时候还要贴钱。阿萧表示,如今唱片行已步入夕阳行业。他是因为兴趣才坚持守住年轻创立的这门生意, 毕竟对老店他有深厚的感情。

 “现在我还经营唱片行只是来过日子打发时间,赚或亏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

专售黑胶唱片

萧音乐中心目前只有售卖黑胶唱片、正版CD等。早前,店里来了一位顾客一口气买了300 多个卡带,把店里所有完整无损的卡带都一扫而光。

他说,大部分的顾客都是上了年纪的。遇到歌唱比赛时,这些乐龄参赛者都会来购买正版CD,一天能卖两三张CD 就已经很不错了。

店里还有不少绝版的黑胶唱片,偶尔也会有唱片发烧友或者古董收藏着前来淘宝。

缅怀青葱岁月

阿萧透露,马来市场其实还有推出卡带,大都是本地马来老歌手的经典歌曲,购买的顾客大部分是以收藏为主。

来到大山脚,除了可以去伯公埕庙宇拜拜祈福,和来寻觅美食之外,不妨考虑来这家萧音乐中心逛逛,缅怀一下那一段青葱岁月,属于我们的歌曲。年轻一辈也可以来见识一下超过半个世纪的黑胶唱片,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