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市场规模与革新造就竞争力/安邦智库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从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三个层面的12项指标,对137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排名。

在这项排名中,瑞士连续9年高居榜首,美国和新加坡分列第2和第3,中国排名上升1位至第27,而马来西亚则从去年的第25上升至第23,比中国的排名要高。



中国表现最为突出的指标有:“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进步较大的指标包括:“技术就绪程度”、“商品市场效率”和“高等教育和培训”。

从这个排名来看,世界经济论坛还是承认了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努力,当然这种成功毫无疑问与“市场规模”有关。

中国最大的独立智库安邦咨询(Anbound)的宏观研究团队认为,中国的这些突出指标之间的关联,非常说明问题,也很有趣。

在中国,只要一个领域被认为有希望,在“市场规模”上占据哪怕仅仅是“可能”的优势,那么就有很大的希望成功。为此愿意提供融资的人,也会有的是。

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一切都是“市场规模”塑造的,而不是技术。



我们在中国市场已经看到,不是那么“技术”的技术获得了成功,比如移动支付;也有那些“根本不是技术”的技术,比如共享单车,也获得了部分成功。

那么,“市场规模”与“创新”有何关系呢?

孕育创新机会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表示,中国的市场规模为各种创新,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可能性,这对中国经济增长非常有利,对中国的年轻人追逐自己的梦想很有利,中国因为有了这样的市场规模,相对较为容易的可以取得成功。

市场规模是中国的一大比较优势。安邦此前在研究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时就曾指出,中国在“世界工厂”之后的阶段,就是依靠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成为发展动力的阶段。

有统计称,中国大陆的有钱人,已从2008年的30万人,跃升至2014年的104万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从9兆美元(约37.8兆令吉),猛增至32兆美元(约134.4兆令吉),中国社会对消费的选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需求层次从“吃饱穿暖”等传统的物质型消费,转向“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型消费。

由于人口规模巨大,在任何一个与人的需求相关的领域,中国都展示出规模极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可能性,也为各种“创新”、各类资本的进入,留下不小的空间。

不过,如果优势只来自于市场规模这一个因素,便会产生一个问题:这种成功适合于全世界推广吗?

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成功模式并不适于世界市场,不适于那些不具备市场规模的国家。

中国消费者需求层次从传统的物质型消费,转向新兴服务型消费。

不能照搬中国模式

这种“创新”就其实质来说,还是在消费社会中创造的“强迫式依赖”,这种依赖一旦产生,甩都甩不掉,比如支付宝就是一例。

中国当前的很多“创新”是与“市场规模”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中国市场上提供了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市场规模不足的其他国家。

和中国相比,马来西亚的市场规模正在增长中,但基于其经济、市场规模不一样,先前提到的中国成功模式,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大马。

不过在各方面而言,马来西亚还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吸引外资方面;不过,大马还是需要再加强金融市场效率性、高等教育、市场效率性等方面,以及持续扩大和不同国家与区域的经贸合作。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亚洲货币保卫战难取胜/安邦智库

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预计仍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市场对于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近期也不得不调整,这些变化,加上地缘风险的加剧,共同推高了美元汇率。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变化,也引发了全球各经济货币的一系列调整。而本周以来,亚太经济体的货币波动更为剧烈。有媒体甚至警告,美元正推动亚洲各国掀起“货币保卫战”。

亚洲货币的动荡,在市场看来,主要是归因于美元的强势。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大多数亚洲货币正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在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推动下,美元在汇市上普遍走强,从而带动了亚洲货币的跌势。”

由汇率贬值诱发的股市动荡,使得市场担心,美元持续升值会诱发亚太地区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不仅引起资本回流导致资本市场动荡,也破坏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一些国家也开始干预汇率。

避免市场波动

一些市场机构也认为,其实包括中日韩在内,亚洲国家更关注的是避免市场的波动,而不是“捍卫”汇率不变。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在美元日益走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很难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

外汇储备充裕

就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开始重视外部账户的稳定,各国外汇市场和外汇体制都不断进步。

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亚洲地区都放弃了固定汇率机制,而采取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使得汇率波动的影响被降低和逐步释放,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下降。

同时,目前大部分亚洲国家,都保留相当的外汇储备,以应对短期的外汇支出,减缓外部因素的冲击。

另外,除了印度、菲律宾之外,其他亚洲国家大部分在对外贸易中拥有贸易顺差,例如,印尼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月度贸易顺差。这使得这些国家出现汇率危机的可能性大为缓解。

不会系统性崩溃

虽然可能在美元升值的不利局面下蒙受损失,但不致于出现经济的系统性崩溃。

随着市场逐步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美元走强,而亚洲货币仍处于弱势,摩根史丹利认为各央行可能会对降息保持谨慎,而选择跟随美联储。

因为若货币进一步贬值,则可能给通胀造成上行压力,令通胀难以维持在目标区间内。不过,长期保持高利率,维持利差和货币币值稳定,则各国经济势必会放缓,侵蚀汇率稳定基础。

摩根史丹利同样认为,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亚洲国家的降息周期也将相应延后,这也意味着亚洲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不过,其警告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供应紧张导致通胀上行风险,那么这对亚洲经济将是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在供应改善的背景下继续保持较强的GDP和就业,那么亚洲经济体可能也会受益。更强劲的美国经济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亚洲出口。

这种两难的局面,其实表明,美元优势地位之下,亚洲各国在美联储政策调整中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过程。这是亚洲国家难以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的根源。

鉴于亚洲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者角色,各国央行能否应对这种困局,命运也取决于美国经济。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