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儿童挨饿 挤孟加拉难民营
54万罗兴亚人何去何从?

为了活下来,难民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争抢义工派发的粮食和食水。一名男孩哭着攀上义工的卡车,恳求对方施舍他一袋米,场面令人心酸。(美联社)

(台北23日讯)缅甸罗兴亚人难民的困境最近成为新闻焦点。台湾《苹果日报》派出3名记者,昨天进入孟加拉边境的罗兴亚难民营采访,成千上万难民泪诉苦难遭遇。上千名难民蹲挤在简陋帐篷外排队,等着办理难民身分,或是排队领取饮用水,一旁还有挨饿、嗷嗷待哺的孩童光着身子席地而坐。他们翻山越岭逃离家园,为的只是一个栖身之地,但罗兴亚人的未来,就跟他们呆坐在路边无助的空洞眼神一般,完全看不到希望。

孟加拉官方告诉记者,这波涌入的难民人数已经逼近43万人,加上原有的11万难民,总数已突破54万人。



《苹果》采访团花了两天,才辗转从孟加拉首都达卡转机到离难民营最近的科克斯巴扎尔,“再往南边,过了河就是难民集中的地方。为了因应大批难民涌入,孟加拉政府把难民区集中在科克斯巴扎尔的南边,直到最南端约60公里,都是难民活动区域,而往东过河后,就是罗兴亚人原本居住的缅甸若开邦。每天都有大批的难民从东边涌入。

采访团驱车过河进入库图巴朗难民营,在入营之前,路边就出现许多或蹲或坐的难民,进入难民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老旧、破损的难民帐篷,尘土飞扬的道路伴随着高温燠热,不管是卫生条件或生活所需,都非常简陋。

恐遭到孟加拉驱逐

但罗兴亚人不知道这里不是他们的久留之地,因为孟加拉并不欢迎他们。孟加拉已人口过剩且贫穷,规定入境的罗兴亚人必须留在政府分配的难民营房舍中,不得外出,也不得自行投靠孟加拉亲友。



孟加拉警方还取缔载运难民的卡车,呼吁地主房东不可以租给罗兴亚人。孟加拉正计划在边境兴建大规模难民营专门安置他们。外界分析,孟加拉政府希望集中安置罗兴亚人,不让他们混进孟加拉群众,以便将来整批遣返缅甸或转交第三国。

缅甸罗兴亚人口110万

罗兴亚人是缅甸境内的少数族群,人口约110万,多数住在缅甸西海岸、比邻孟加拉的若开邦,肤色黝黑、讲自身方言“罗兴亚语”、信奉回教教,文化和笃信佛教的缅甸人大相径庭。

缅甸政府自1982年起拒绝给予他们公民身分,限制教育与健保权利;从上个月25日开始,军方更杀害罗兴亚平民,他们开始涌入孟加拉。

建在山丘的难民营里活动空间小,物资匮缺,罗兴亚人仅能住在简陋的帐篷内。(美联社)

忙排队领水抢粮食

“难民营内连喝水都是问题!”翻译这么说,难民营里的生活条件不好,物资、食物也很少,光是饮用水,他们就得排队花大半天的时间领取,现场有联合国与国际人道组织设立物资发放处。

记者看见到处都是百人以上的人排队;只为了领取一罐让他们活下去的矿泉水,他们紧密地排着,不让其他人有机会插队,而领取入口处的军人也拿着藤条,吓唬着管理秩序。

罗兴亚人在难民营里的日常是什么?他们每天都在难民营内等待物资发放,不管是披着回教徒头巾的老弱妇孺,或是看起来像高中生年纪的少年,都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争抢志工从卡车上发放的食粮和饮用水,而这就是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务。

“为何逼我们离家”

难民的住所相当简陋,仅用帆布与铁片搭盖,里面昏暗没有灯光,留下的大多是小孩与母亲,仅容身躺平的区域,放的随身物品就是他们的所有。

记者昨天巧遇刚逃离缅甸的罗兴亚人,询问蹲在地上的一排妇女,她们亮起手中的黄色卡片,上面印满了指纹,她们说:“这是要办难民身分用的!”她们耐心等待漫长的办理程序,“反正已经走很久了,再等一下,就可以安心住在这里。”

罗兴亚人对缅甸军方杀人,愤怒但也无奈,“我们历代务农,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军方要镇压我们!”

许多罗兴亚母亲拚了命带着孩子渡河,但面对的残酷现实是无法让孩子温饱,许多孩童光着身子席地而坐,或等着其他孩童吃剩的东西,不过,起码在这里不会有生命危险。

衣不蔽体的孩童们在难民营内,不是陪着家长等待孟加拉当局处置,就是在营内奔跑嬉戏。

衣不蔽体 小孩最无辜

在孟加拉边境的难民营,台湾《苹果日报》记者看到许多衣不蔽体的幼童跟着父母翻山越岭,逃避缅军追杀。记者们无不为这些“非常、非常无辜”的孩子感到难过。

在难民营内,抱着小弟婴孩的10岁男童、一丝不挂正在排队领救济品的男孩,或是在破旧房舍内窥外的女孩,他们的反应都令在场记者赶到惊讶。

当记者进入难民营时,所有小孩都毫不畏惧看着相机镜头:当操作无人空拍机时,周遭小孩一拥而上包围我们,观看这个“奇怪的东西”。

记者们认为,这些孩童的好奇反映了懵懂,而这种懵懂,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大人的错,“这群孩子是难民营里,最无辜的一群”。

雅玛鲁胡森想起2个儿子遭缅甸军人闯入家中枪杀,忍不住流下泪水。

“缅甸军人疯了”妇女泪诉2儿遭杀

“士兵持步枪闯入我家,枪杀我2个儿子,(缅甸)军方疯了!”45岁罗兴亚妇女雅玛鲁胡森坐在沙地,声音颤抖地回忆逃亡过程,黄色头巾下的双眼噙着泪水,她用沾满黑色污垢和灰尘的左手,抹去眼角泪水,而像她这样痛失亲人的,在难民营举目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必须离开家园,进入一个异域。

位于孟加拉南部科克斯巴扎尔省比邻缅甸的库图巴朗难民营,无数难民跟雅玛鲁胡森有类似遭遇,他们都失去亲人、流离失所。

雅玛鲁胡森说,她有8个孩子,上月25日罗兴亚民兵攻击军警,隔天晚上,军方展开灭村镇压,士兵持步枪进入他家,开枪杀死她2个儿子,她和丈夫在枪林弹雨中带着其他6个孩子仓皇逃出,她们从缅甸若开邦貌夺附近一个村庄走了约15公里,终于逃到孟加拉,而她被枪杀的孩子,一个2岁,另一个仅2个月大。

昂山素枝因罗兴亚人危机饱受国际批评。

42万人连署吁撤昂山素枝和平奖

在罗兴亚族危机中,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缅甸领导人昂山素枝始终不愿谴责缅甸军方反应过度、暴力扫荡,使她的国际声望一落千丈,有42.7万人透过请愿平台“Change.org”连署,要求撤销她的和平奖。

不承认军警用暴力

其他诺贝尔奖得主都联名写公开信谴责她。昂山素枝星期二在缅甸发表电视演讲,谴责“所有侵犯人权的暴行”,还说准备好重新接纳愿回缅甸的罗兴亚难民,但不愿承认缅甸军警的暴力镇压造成数十万罗兴亚人逃离家园。

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巴基斯坦女童受教权捍卫者马拉拉等10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及2名诺贝尔生医奖得主,上星期联名要求缅甸政府停止暴力。另有5名女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名谴责,昂山素枝对罗兴亚人的苦难视若无睹,不符她们多年来支持昂山素枝时所抱有的期待。昂山素枝本月稍早曾说,缅甸军警纵火焚烧罗兴亚人村庄的消息是“恐怖分子”散播的假新闻。

一名罗兴亚受伤男孩由父亲陪同,送往科克斯巴扎尔当地医院,据称他在缅甸军人攻击其村庄时,胸口中枪。(美联社)

新闻背景

英殖民分而治之遗毒  罗兴亚缅族对立加深

信奉回教的罗兴亚族在缅甸内虽是少数,但数百年前也曾与缅族佛教徒和平共处。

直至英国殖民缅甸后采取“分而治之”,罗兴亚人被利用来统治压迫缅族人民,造成双方对立加深至今,被视为好战的罗兴亚族更难见容于缅甸社会。

罗兴亚族来历多元,据说是15世纪起移居缅甸若开邦(当时的阿拉干王国)的阿拉伯、土耳其或蒙古人后裔,后来自孟加拉涌入的回教徒也被纳入。

缅甸在1784年阿拉干王国,后反被大英帝国殖民。

期间大批孟加拉的回教农民在殖民者鼓励下,移居当时名为阿拉干邦的若开邦。

这导致大片原属缅族佛教徒的农地被占领,殖民者还培植回教徒族群为亲英势力,加深了族群对立。

二战期间,英军又召募大量罗兴亚族组军,让他们攻击与日军合作的佛教徒,导致大批佛教徒遇害。二战后的缅甸政府在1947年制订的《宪法》中赋予罗兴亚族公民权、参政权,但未同意罗兴亚民兵的“若开邦自治”要求。

这导致罗兴亚民兵多次攻击佛教徒。缅甸1982年颁布新国籍法,要求少数民族证明先人在1823年前就取得国籍,约百万罗兴亚人因此被剥夺国籍。

2012年罗兴亚民兵再度与缅军冲突,加上激进佛教徒渐增,罗兴亚族的迁徙、就业权等被剥夺,被迫大举逃往至孟加拉等邻国。

双方的冲突自2016年10月“阿拉干罗兴亚救世军”出现后进一步加剧,大批罗兴亚人惨遭迫害被迫逃亡,缅甸军方则被指发动一场“种族清洗”。

反应

 

要闻

遭醉酒友人泼汽油点火 妇女严重烧伤

(八打灵再也13日讯)罗兴亚妇女在友人指使下,前往购买汽油,未料方取到后反向她泼汽油并点火,导致她严重烧伤,就连其儿子也遭遇池鱼之殃,所幸仅受轻伤。

蕉赖警区主任占哈林助理总监指出,受害者的脸部和身体有30%被灼伤,由于伤势严重,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受害妇女是持有联合国难民证的难民,这起纵火伤人案是发生于本月9日晚上10时30分,在蕉赖六里村一个儿童游乐场。

警方是在10日天凌晨1时34分,接获受害者丈夫的投报,目前已经开始追查两名年龄年龄介于26至35岁的嫌犯的下落。

初步调查发现,受害者(32岁)当时是到游乐场接2岁的儿子回家,却遇商2名友人。

“这两名外籍男子当时已经醉酒,其中一人拜托受害者购买汽油,并将汽油装入一个瓶子。”

调查嫌犯干案动机

受害者当时不疑有他,就按照对方指示购买,未料将装在瓶内的汽油交给对方后,竟然将汽油泼向受害者,并且点火。

这导致受害者脸部和身体被烧伤,站在身边的孩子则受轻伤。

警方目前还在调查两名嫌犯的干案动机。

“涉案嫌犯年龄介于26至35岁,警方正在追查他们下落的同时,也调查他们的干案动机。”

当局援引刑事法典第326(严重致伤他人)条文调查此案;并敦促知情者联系蕉赖警方热线03-9284 5050/5051,或者吉隆坡警察热线03-2115 9999或者到邻近的警局提供情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