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无语良师中心 已故陈联顺
膺陈嘉庚精神奖

马大无语良师中心符合陈嘉庚“科技兴邦,开拓创新”的核心精神。

(吉隆坡19日讯)2017年“第四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名单揭晓,马来亚大学无语良师中心及已故拿督陈联顺荣膺殊荣。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今日发文告指出,“第四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经过缜密深入的审议之后,决定颁发“第四届陈嘉庚精神奖”予马大无语良师中心及陈联顺,因他们无私为社会奉献、为教育建设默默付出。



这项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于2014年创设的年度奖项,首届授予李氏基金,第二届授予杨贵谊与蒙福少年城,第三届则授予已故丹斯里郭鹤尧。该奖项主要是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文教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体,每年最多授予3名受奖人。 

共接8提名表格

“第四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公布受奖名单时表示,评委会自接受提名开始截至8月,共接获8份提名表格,包括3名个人提名与5个团体。 

“第四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将与“山水同舟人·蓝海新思路:2017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同时于下月21日(星期六)下午7时30分,在新山南方大学学院智雅大礼堂隆重举行。

欲知详情或购席参与,请联系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办事处03-2276 4445,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垂询。



成立5年提倡捐大体 马大无语良师推进医学

第四届精神奖评委会表示,马大无语良师中心除了推进我国在医学发展的贡献外,也为国家未来培育兼具人文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造福人群。

把“无语良师”计划引进我国医学领域,亦符合陈嘉庚“科技兴邦,开拓创新”的核心精神。

文告指出,马大是于2011年从台湾慈济大学引进无语良师计划,2012年成立马大无语良师中心,向社会灌输捐赠大体的正确观念。

“虽创立的历史不久,但在本地的医学发展上,可说是重要推手,具有前瞻性。”

马大无语良师中心自成立以来,举办过19届无语良师工作坊,让医学系学生可通过“无私奉献”的无语良师(大体捐献者)来进行模拟手术,学习解剖专业。

除了让医学系学生实际学习基本解剖及人体认识,该项计划希望培养专业与人文具备的医务人员,在课程中礼遇大体的做法及仪式,旨在启发学生的慈心,让他们在未来的行医生涯,能以同理感恩的心关怀病人。

陈联顺生前热心教育,更为南院贡献良多。

卖工厂也要筹建南院陈联顺“南方侠客”

“若筹不够钱,我连自己的工厂和产业都拿去卖掉,也要筹建南院”。

今年陈嘉庚精神奖的另一得主陈联顺,是继去年已故郭鹤尧之后,另一荣获该奖项的柔佛新山人士,受当地华社尊称为“南方侠客”,更是为华教筹款的“急先锋”。

陈联顺生前曾任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会长、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及南方大学学院署理董事长等,其中更以南院“署董”的职衔最深植人心,是一般新山华团人士聊起他时的代名词,可见他对南院的贡献良多。

不失“倾家兴学”之风

评委会表示,南院各项硬体建设虽不是陈联顺一人之功劳,但其生前亲力亲为参与、推动、鞭策各项筹募活动的精神,令人动容,而扬言宁愿变卖产业来建设校舍的言论,为人直肠直肚的陈联顺,确实不失陈嘉庚“倾家兴学”之风,膺获今届陈嘉庚精神奖亦是实至名归。

1995年,南院校舍施工急需建校基金,新山中华公会响应南院的植树筹募活动,联合各华团举办“五二八万人宴”,当时陈联顺既非南院董事,也不是南院会员,只是工委会征求组的普通组员,竟筹得8万多令吉。

自此,与南院建校发展有关的筹资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陈联顺的身影,尤其在他负责的全国性筹募活动上,他几乎每一站都亲力亲为。

反应

 

文教

嘉庚精神像挖不完的宝藏 冀也传播到其他族群

(吉隆坡11日讯)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指出,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配合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今年迈入10周年而展开的“庚·续:嘉庚精神·继往开来”系列活动,从10月展开至今,作为最后一场活动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圆桌会议今日终于为今届嘉庚盛事画下完美句点。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拿督翁清玉致词时表示,陈嘉庚的传奇人生与伟大精神,是华人社会珍贵的人文遗产,至今也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此次圆桌会议邀请各界精英齐聚,除了探讨嘉庚精神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交流各国经验,从而梳理出嘉庚精神的当代意义,甚至是如何将嘉庚精神化成一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大同的能量泉源。”

 从侨领到桥梁

同时,陈友信指出,“嘉庚精神”要更好地扮演从“侨”到“桥”的角色,就必须跨文化、跨年代、跨国界,把嘉庚精神推广至全世界,让年轻一代铭记,必须献身为社会做出贡献。

“侨”到“桥”意喻陈嘉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侨”领,更是连接、沟通世界华人的一座“桥”梁。

今日于隆雪中华大会堂举办的圆桌会议,主题为“ 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由《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担任会议主持人,3位引言人包括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文化中心副主席锺启章、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潘永强博士,以及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陈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

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主办、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与《南洋商报》协办。

金钱如肥料 散播才有用

锺启章在圆桌会议上表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精神众所周知,他一生为了办学究竟捐过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与陈嘉庚交往较深的作家洪丝丝在《陈嘉庚办学记》一书序言中提到,陈嘉庚一生对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如果当时买了黄金 ,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左右。”

陈嘉庚对金钱的见解是“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根据资料,直至1934年,他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就花去800万元,约占盈利总额的42%。

他指出,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学,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升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

“当一个民族富裕,国家强大之后,就要永续传承,而这个传承,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弘扬。在大马而言,华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透过华文教育而让中华文化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继说:“如今,大马的华文教育从小学到大专,已拥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被形容为两岸三地以外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不仅如此,‘嘉庚精神’已不仅限于兴学办教,也包括关注和支援文化活动,除了以商养校,也以商养文。”

他补充,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弘扬嘉庚精神,不断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看来更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忽略培养学生软实力

潘永强强调,大马重视教育,可却对文化、学术和艺术缺乏积极和热情,这将导致新一代难以从富强到文雅。

“虽说我国重视教育,但大部分都偏重于硬体设施,而忽略了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陈嘉庚遗留给人们的,不只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华族文化精神。年轻人或新一代需要共同的公民教育,要打造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除了把国民精神现代化,也必须在文化和艺术上着力。

“在推广文化和艺术方面,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报导更多与文化和艺术有关的资讯,这将有助于提升国民的鉴赏能力、文化水平和艺术素质。”

让孩子从小接触伟大历史生平

吕佩橙就传播嘉庚精神、提升教育领域文化影响力,从3个层面做分析。

“一是‘国之所强’,让嘉庚精神浸润青少年成为强国的基石,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二是‘家之所传’,让华侨华人优良家风更广泛得以认同和传承,并激发感恩之情,培育和弘扬优良美德。

“三是‘师之所教’,让教师成为传播嘉庚精神的载体和立德立身的引路人。”

她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可研究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接触陈嘉庚的伟大历史生平,并效法嘉庚精神。

“教育离不开教师,陈嘉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不仅是浸润、涵养师德的活水源头,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