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催眠戒烟法
弱化“抽”意识 强化“不”意念

抽烟的坏处、戒烟的好处,人人都懂,但众多烟民依然难以自拔。抽烟容易戒烟难,当抽烟成了习惯成了瘾,戒除就是一场抗拒或屈服于欲望和诱惑的艰辛拔河。

戒烟方法五花八门,各种替代手法层出不穷,有者甚至寻求医疗协助。近年,逐渐推广的催眠戒烟法被视为绩效显著的手法,成功率比替代戒烟法高3倍,80%至85%的戒烟者,在一次催眠后成功戒烟。



传统的戒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物替代法,比如尼古丁替代法、口香糖替代法就药物替代,另外就是从情绪和心理着手,比如辅导。研究显示,从生理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戒烟绩效最佳,而在最近10年,催眠戒烟成为辅导之外,另一戒烟绩效良好的方式。

催眠并非进入睡眠状态,而是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对治疗师有问必答,在情绪放松及放空的情况下,弱化或淡化负思想或情绪,补进正面讯息与能量,加强当事人的意念和信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简单形容,即是“洗脑”过程,但这不是魔术或幻术,而是改变潜意识心态的科学方法。

找出潜意识的心理原因

催眠戒烟,就是引导当事人进入这样的状态,淡化或弱化抽烟的意识,强化不抽烟的意念,继而维持戒烟的行动力。



人们以为催眠法就是“迷魂术”,完全受人支配,事实相反,受催眠者在过程中具有意识,能选择拒绝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或是接受催眠师的治疗建议,并可随时中断催眠疗程,催眠师只是采用催眠技巧,找出烟瘾者潜意识的心理原因,加强戒烟决心,促使当事人更容易达到戒烟目标。

有关研究显示,催眠戒烟的疗效,比尼古丁替代戒烟法高出3倍,80%至85%的抽烟者,一次催眠疗程即可,15%需要两次催眠,部分戒烟者因特殊情况而需要增加疗程次数,但总括不超过3次。

第一次的决心是好时机

伦敦临床催眠学院(亚洲区)(London College of Clinical Hypnosis Asia)院长西拉美娜(Sheila Menon)进一步解说:“尽量一次催眠的原因在于,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是戒烟动力或决心最高、最强烈的时候,催眠是意念越强烈绩效越高,所以第一次的戒烟决心是最佳时机,若反复戒烟,到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来到,意念已不若最初那样强烈,则需要重新找回或刺激回那样的强烈感。”

在她的经验里,3次催眠的效果,并不比1次催眠效果好。

需要2次或3次催眠的戒烟者,一般是发生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包括细节遗漏或不够自信、突如其来的打击或骤变导致不适合戒烟的时机等等。

她补充,催眠戒烟并非新发现,美国和英国采用催眠戒烟已超过70年,该学院则在10年前在我国设立分院,开始推广催眠戒烟法。

西拉美娜:“除了戒烟,催眠也用于嗜赌、网瘾、嗜毒、酗酒、纵欲等等属于强迫症的范畴,主要是通过催眠手法,帮助当事人走出自我捆绑,击碎负面连带情绪,填补新的、积极正面的思想情绪。失眠、抑郁、超重、压力等生理和心理问题,催眠也是其中一项治疗手法。”

了解动机 建立信心

催眠戒烟的过程并不复杂,全程大约1小时30分钟,而事前会有以下几个标准环节:

面谈:

主要内容有3个面向,即了解抽烟和戒烟原因、日常生活流程和抽烟习惯、戒烟后的生活改变。

西拉美娜透露,“身边人一直唠叨我”、“为了某人或某事而要戒烟”是最常见的理由,戒烟是“为了父母、女友、太太、孩子”或是“为了健康、要结婚、想要生孩子、想要改变生活、年纪大了改戒烟了”。

她则单刀直入问当事人“那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纯粹为了特定的人或事而想要戒烟,当遇到压力或情绪起伏(生气或低落)时,很容易就会重新抽烟,因此特别“提醒”当事人,了解戒烟的动机,是因为别人还是自己是首要重点。”

·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做什么?

·什么时候抽第一根烟?

·上班时做什么,什么时段比较压力?

·午餐之前或午餐之后抽烟?

·若只能抽一根烟,会选择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抽烟?

·戒烟后有什么好处?

以上都是西拉美娜在面谈中的主要问题。

她说,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其实并不需要20根烟,身体所需要的尼古丁,最多只是2、3根香烟的尼古丁含量而已,而戒烟后的好处,更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抽烟者就是难以自拔,难以戒除抽烟的习惯/瘾。

“其实抽烟会达到一个极限,当到了这个极限,即使没有很强烈的戒烟念头,身体里也会发出‘够了’的讯息,不会再想继续抽下去。”

转移法加强自制力

数据显示,70%的成人抽烟者想要戒烟,并且有70%至80%的抽烟者,能够一天不抽烟而不觉得难受或无法忍受。因此,抽烟者并非不能戒烟,而是不知如何维持长久不抽烟,戒除抽烟的习惯,抽烟的生活。

催眠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建立戒烟的信心、动力和持续力,加强戒烟的意志和自制力。

“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我是一个抽烟者’的思维和记忆,转移到‘我不是一个抽烟者’的轨道上。”

清理抽烟环境:

戒烟环境很重要,西拉美娜会要求戒烟者:“把你的烟灰缸、打火机全部丢掉,因为你再也不需要它们;清理那些充满烟味或曾经抽烟的环境,比如阳台、车内、办公室或其他常常抽烟的地方,清除那些长期残留的烟味,然后稍微改变一下,比如在阳台栽种植物,在车内放空气清新剂。”

催眠之前,好好抽完一根烟,并且享受这最后的一根烟:

西拉美娜说,大多数抽烟者其实很享受抽烟,否则不会一直抽烟,他们当然知道抽烟有损健康,知道有关抽烟的一切坏处,所以抽烟者的内心常常很纠结。催眠师所做的,就是帮助当事人消除这种不好的感觉,让他们很纯粹的、好好的享受最后一根烟。

“当一个人觉得满足,会比感觉不完整、不完满更容易‘道别’。”

刺激潜意识思维

调查指出,我国的烟民,开始抽烟的平均年龄为15岁的青少年时期,不同年龄的烟民,有不同的原因、心态和习惯,这些都是催眠戒烟之前,必须掌握的详情,以便“对症下药”,灌输适当的戒烟意念。

原因随年龄起变化

西拉美娜透露,大部分烟民并非成年之后才开始抽烟,而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至成人的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抽烟原因和心态也会有所改变。

“青少年时期抽烟,觉得‘酷’,或是想要融入某个群体、要表现自己是个大人,或是因为好奇甚至刺激而尝试……各式各样的原因,到成人时抽烟已成为习惯,到这个阶段,又会因为想要提神、专注、纾解压力等等理由而继续抽烟,但是在他们的思维里,却从不察觉自己为什么抽烟。”

她强调,没有人生来就是抽烟者,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催眠戒烟则是通过“焦点解决治疗”(Solution Focus Therapy)手法,将当事人导入归零放空的状态,“刺激”潜意识里的思维,加强有关意念,从而改变身体行为,继而维持新的习惯。

唤醒失去的记忆

“抽烟者的身体已经完全忘记了不抽烟的感觉,没有烟的生活,我们(催眠师)就刺激那些留在潜意识里的想法和感觉,唤醒那段‘失去的记忆’,加强不抽烟的感觉和生活的画面,淡化有关抽烟的记忆,比如‘为何抽烟’、‘如何变成烟民’及‘当烟民时都在做什么’的画面,放大‘如何享受不抽烟的生活’的念头。”

足够强烈的意愿和决心,并且做好戒烟的准备,是决定戒烟成败的关键。

为生活彻底改变

一个人想要戒烟,意愿和决心是成败的关键,倘若一个人尚未做好戒烟的准备,任何的戒烟方法都不会奏效。

西拉美娜强调,戒烟不仅仅是“不再抽烟”,而是整个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不会再跟兄弟们一起抽烟、喝酒、吞云吐雾互泄压力等等,而有时候戒烟者尚未做好“生活彻底改变”的准备。

其次是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压力,不能再以抽烟作为发泄或纾解方式,长久依赖的习惯突然“消失”,需要有其他的支持力量,确保戒烟后的日子比以往更舒服、自在、愉快,否则重新拿起香烟的几率很高。

“戒烟也讲求时机。当一个人遭遇巨大压力或骤变,比如离婚、搬迁、失业、身边有人逝世等等,这些情况都不是戒烟的时机,失败率很高。”

从抽烟导向不抽烟的思维

研究指出,一个人大约需要反复抽烟和解压7次才能真正下定决心以及做好准备投入新生活。西拉美娜则说:“通常来找我之前,他们(戒烟者)已经尝试戒烟3、4次了。”

她进一步指出,戒烟的成败几率虽然没有年龄之分,但最难戒烟的群体是青少年,共同点是年少气盛,心智尚未成熟,觉得自己强大到无懈可击,直到长大后才渐渐体会到凡事其实有个限度。这个年龄的戒烟者,多数是被父母逼着戒烟,而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这类情况的失败率必然偏高,需要2至3次的催眠过程。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跟他们(戒烟者)‘协商’(Negotiate),将他们的想法或思维导向正轨,即从抽烟导向不抽烟的思维模式。”

她补充,生命突遭重大骤变,尤其突然诊断出某种病症时,戒烟绩效最高,也较容易处理这类戒烟者。所以有这么一句话——生病是人生的转机,促成改变的最有力因素。

*********************

知多一点:

潜能开发 

→迅速改变潜意识,复制成功者的思想

→开发右脑

→开发超感官能力ESP

→运动员辅导

身心调节 

→放松减压

→克服恐惧

→提升自信

→调节情绪

→帮助安眠

美容瘦身 

→催眠丰胸

→催眠减肥

→改善皮肤

→容光焕发

→提升魅力

教育 

→提升情商

→提升记忆力

→提高专注力

→引发学习积极性

→提升创造力与灵感

改变个性与不良习惯

→戒除烟瘾

→戒除酒瘾

→戒除网瘾

→戒除暴躁脾气等等

心理治疗 

→治疗或辅助治疗精神官能症等200多种身心障碍与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等。

医疗 

→催眠止痛

→提升免疫力

→调整病人的心态

→强化求生欲望

→治疗心因性身体疾病

→安慰剂效应

→安慰性手术

刑事侦察 

→回忆案发现场

→寻找线索

→协助调查取证

商业运用 

→催眠式销售

→沟通技巧

→提升亲和力

→提升自信心

→增强行动力

→提升业绩

报道:陈绛雪 摄影:黄志强、互联网

反应

 

美食

吃起来“咯吱咯吱”响 它是日式调味料代表

香料寻奇|陈爱玲(专研香料,目前任职大学讲师) 

4年前再度走访东欧的蒙特内哥罗(黑山),当地人爱吃一种黑噜噜,称为Makowiec的面包当早餐。第一眼看上去非常不讨喜,店里的小姐却大力推荐:一口咬下瞬间满嘴迸发坚果香气,面包体湿润不说,夹层涂满颗粒状抹酱充满坚果味,乍试之下误以为是芝麻,吃起来“咯吱咯吱”煞有口感,原来这款面包大有来头。

原产地位于中东,约莫7世纪唐代期间由阿拉伯人经由陆路丝路引进中国,因果实状似布囊里裹着米,便有了“米囊花”或“米壳花”的称呼。

刚开始作为治咳及治痢药用倒也相安无事,一直到了清代专研医术的吴仪洛发觉米壳花结成苞后,以针刺穿表面会流出汁液:“俗入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皆方伎家之术耳、大有害、勿为其所惑……”

果不其然,11世纪传至欧洲后马上引起骚动,英国医师发现这种浆液具有催眠作用,当时作为镇定剂无疑是医学上的重大发现,但摄取过量会使人产生亢奋。

万劫不复难以翻生

人类的贪婪让米壳花瞬间坠入无底深渊,随之芙蓉膏、福寿膏——鸦片负面词汇相继而来,让其蒙上一层阴影。

19世纪英国人为了疯红茶造成与中国贸易产生极大逆差,灵机一动遂把鸦片输入中国谋取丰厚利润而引发鸦片战争,最后落得冠上“东亚病夫”的贬义词,从此米壳花在亚洲步入万劫不复、难以翻生的境地。事实上,它真有那么罪恶吗?

米壳花在中亚地区的种植历史超过3000年,在每周的安息日或节庆,犹太人会利用这些不起眼的褐色种子制作成面包、甜点或入菜调味。在那物质并不宽裕的年代,米壳花提供了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高达40%的脂肪以及蛋白质来源。

成为合法辛香调味

经过干燥后的种子便失去功能遂成为餐桌上的调味佳肴,味道酷似芝麻又带些许杏仁味,成为人类主要的营养摄取来源,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终于在1992年还米谷花一个清白,成为合法的辛香料及调味料(ISO 676)。

东南亚或印度香料店称之为卡斯卡斯或Biji Kaskas,不管是吉隆坡、槟城小印度或网络通铺都可以轻易购得,作为日常烹煮Korma 咖哩之必须,事先干锅烘烤再加椰奶或坚果类混合拌匀碾碎,等待食物完全熟成后下锅,让咖哩变黏稠,散发出浓浓的坚果味道,并且有收汁效果。

甜蜜糕点感染喜庆

另外一种莱杜(Ladoo)甜点更是少不了米壳花的加持,凡是婚丧喜庆、祭祀活动抑或大型聚会,这一类甜滋滋的糕点绝不可或缺。

印度宝莱坞知名电影《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女主角在婚宴前夕制作了这道甜点——米壳花与杏仁、全麦面粉和椰丝,加入等量无水奶油(Ghee),丝毫不手软地将白糖大把大把和入锅搅拌至黏稠,最后捏成球形,让宾客感受甜滋滋风味的同时,也深刻感染婚礼喜庆气氛。

日式调味料代表

不同于亚洲国家多数呈米白色,欧洲地区的米壳花多是灰蓝色,用于制作派的馅料、日常饼干和欧式面包等。其中有一种Mohnkuchen蛋糕是德裔犹太人圣诞节必吃的甜点,取米壳花苞内多籽意涵,希望来年丰收好运。

近年来日本料理在马来西亚蓬勃发展,但你知道吗?餐桌上的七味唐辛子(shichimi)是日式调味料的代表,它与中国五香粉、印度综合辛香料(Garam Masala)齐名。七味顾名思义就是有7种成分:增香的黑白芝麻、带柑橘味的橘皮、具鲜味功能的碎紫菜,当然还有辣椒粉、具有麻味的山椒,最后最关键的就是米壳花。七味唐辛子用途非常广,举凡如醮酱、沾粉、撒入拉面调味,让味觉感受起承转合的无穷滋味。

米壳花并不罪恶,它只是一介凡夫俗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