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问题学校”否决华社努力/陈钊伦

雪兰莪州巴生兴华中学被列入警方和教育部必须监管的“问题学校”,掀起轩然巨波。向来不管、不理、不看华文独中的教育部,此时此刻竟然如此关心独中的纪律,让校方与华教人士纳闷不已,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当教育部进一步解释说,“问题学校”无关学校纪律,其实从文字上看,已是自打嘴巴;至于学校位处高罪案风险区才会被点名,更点起了整个华社的无名火。无关学校,何必点出校名?地区治安问题,为何就在兴华中学隔壁的两所中学不入榜?越描越黑。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份“问题学校”名单,未有任何正式鉴定与评估的程序与标准,也有可能只是听取片面之词。尤其是向来被政府排除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的华文独立中学,教育部向来都不闻不问,纪律问题,何以为证?让整份402所“问题学校”,仅出现一所华文独立中学的名单,更显突兀。

也许,就只这么一所学校高喊“还我校誉”,教育部认为这也还好,只要没人再提起,事过境迁后,人们的惯性是会渐渐谈忘。他或许不了解,华文独中一事在华社向来兹事体大,尤其在巴生。

一座巴生市便有4所华文独立中学、2所华文国民型中学及21所华小,向来让巴生华社引以为傲,“华教城”也是对外介绍巴生时少不了的美誉。

为华校提供养分,巴生华社从不觉得是负担,单是巴生4独中近年来,过亿令吉的发展建设总和,足以看出巴生华社对华教的支持与执着,已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如果说,在马来西亚,宗教是马来人最敏感的课题,我们友族必须给予他们百分百的尊重,我想华文教育是华社在这片国土,捍卫族群尊严与中华文化传承的最后堡垒。

失社会公信力

对华教发展的坚持,我们不只是自强不息,更不容许他人越雷池半步,对捍卫华教的誓言,坚守不渝。

这也养成了华文独中严谨的办学方针,精益求精,致力维护良好校风,成为许多华裔家长舍国中而选独中的原因之一;良好纪律与校风的口碑,却因一份莫须有的名单蒙上污点,难怪兴华人会跳脚,独中生会群起攻之。

“问题学校”名单固然已失去社会公信力,无人会以此作准,但现在校方与华社更想要的是讨回独中的尊严。

华文独中发展在不受政府的肯定下,靠着华社的滋养长大,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份名单无论是内部或公开发布,皆已触动了华社的神经,否决了华社多年来扶持独中成长的努力。

当独中已不再奢望统考的最后一里路,想不到教育部竟为兴华中学70周年校庆送上如此“大礼”;身在其中的政治人物若仍等闲视之,来届大选必定大意失荆州。

反应

 

言论

华社在智能社会的革新/张永麒

大马华社经过百多年的发展,从农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社会的领袖思想已经固化,无法追赶上智能社会的新趋势。

有一著名学者说,社会内部更加复杂,但没有技术和文化上的变革,导致发展迟缓。华社有成长,但没有发展;表面忙碌,实质停滞,长期造成内缠、退化,是华社需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目前在人类社会的革新前沿,都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所引领。在互联网科技发展之下,创造了各种革新,在东南亚也有人模仿成功,但是,不是在马来西亚,非常令人疑惑。

这个问题需要有智慧的领袖去解答和解套。华社如何要革新开拓再出发提防内卷化,并最大程度的释放社会力,以面对时代的挑战,是社会领袖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马华社已经从殖民时期的一贫如洗,发展到繁荣富裕,有许多华裔企业家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名学者提出,华社纵有大量资源,却不懂得有效的使用,造成华社停滞不前。

战略人才匮乏

这名学者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华社事务人员众多,但是战略人才匮乏,倾向于处理琐细微观事务,善于操作,但弱于布局,热衷宴会式热闹,甚少沉淀式思考。

时代已经改变,华社需要提出新的理念,以满足中产世代所重视的价值理念。当华人社会阶级结构在不断变化,新世代的想法趋向后物质主义取问,重视价值理念、实现自我时,社会领袖需要思考新的论述,以革新华社。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25年前提出了“烈火莫熄”论述,是他可以用之以组织与动员人群的号召力,协助他推翻旧的政权,成立新的政府。这表明适当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革一个社会。

同样的,华社如果要革新,就必须要培养有方向感的领导,因为伟大的社会事业,必须要有3个成功因素:即组织,领导和论述。

华社领袖和智囊需要提出一个新颖的论述,可以带动一个社会运动,改革社会人的思想,提高思考的维度,加强社会人面对和处理智能社会的能力。

华社已经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智能社会,领袖必须接受“一代人做一代事”的基本概念,并提供更多平台和资源,让接棒者投身社会事业。

社会人的活动不一定局限在特定的组织框架内进行,通过赋予社会群体更多的活动空间及资源分享,为华社引入“新血液、新思想”,完成革新华社的时代任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