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转基因食品争议

虽然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个经常被关注的课题。

不过,最近更是因为美国水丰技术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4日宣布,向加拿大顾客售出一万磅转基因三文鱼,每磅5.30美元(约22.74令吉),而这是第一种获准上人类餐桌的转基因动物产品。这类的转基因三文鱼也是在等待25年的审批之后,获准摆上餐桌的。



这项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而其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声称,在1983年中国科学家即开始研究转基因鱼,而在1985年正式发表了世界首批转基因鱼培育成功的论文,比西方同行领先3年以上。

朱作言也说,中国的转基因冠鲤食品不但安全和生态安全评价以及生态安全对策研究符合国际法规要求,而且实验更为充分,数据更为详尽。

但是,基于中国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中国转基因安全评价需要通过不同的阶段,而基于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等原因,自2000年完成中间试验后就长期没有了进展。

涉及公众安全

中国最大的独立智库机构安邦咨询则主张,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农产品转基因问题,而不是从技术层面来看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公众安全、健康、知情权、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政府就必须加以干预和管理,扮演一个重要的仲裁者和监管者角色。



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问题,目前在中国成了一个极为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有时甚至到了不可讨论的地步。

其敏感性和复杂性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利益问题,巨大的利益会引发激烈争议,甚至有上亿的掩口费之说。

二是政策问题,中国在转基因农作物研发、推广、禁止与许可、商业化、流通等各方面的政策并不清晰,也缺乏系统性,一方面存在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在兼顾多方利益时,变成了摆平衡。

同时,政策执行也有问题,对于有明确规定的转基因政策,实际执行并不严格,更谈不上依法办事了。

三是公众知情与社会认知,中国这两方面都做得很不够,所以,在中国社会谈转基因问题,就好像涉足一个有凶险的江湖。

安邦咨询研究团队认为,从技术层面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将难以得出客观的结果。因为争议的双方都是利益相关方,会基于自己的利益来做评判。但对政府来说,从政策层面来理清决策流程可能更为重要。

在转基因争论中,科学家团体其实也是利益相关方,毕竟他们可能是转基因项目的参与者,也可能是基于研究和技术偏好支持转基因,还有可能是基于道德因素投赞成票。

所以,作为监管者的政府还是应该把裁判权抓在手里,只有政府才能相对中立地对转基因问题给出决策。

政府保持中立与裁判权

政府超脱利益来做出决策,基于多个国家的转基因政策实践来选择适用的监管模式,而把市场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这样也许会更加客观和科学一些。

因此,政府保持中立和拥有裁判权,应是面对转基因问题时的重要原则。

另一个原则应该是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

企业基于商业利益推动转基因农产品进入市场,政府也给予审批和放行,这时候就应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举例来说,对于所有转基因农产品或食品,政府应该要求商家在醒目的位置标明转基因食品,以便让公众做出自己的选择。

保护公众知情权,将市场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这不仅比拥有利益相关性的技术专家的评价更客观,而且也更公平。

转基因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关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应该确定转基因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出发点,以便在不阻碍科技发展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和自由选择。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副刊

转基因食品争议
从动物转去植物?

早前我国生物安全局在国内报章刊登一则启事,内容关于转基因棉花(GHB614)即将引入我国作为加工、食品及动物饲料一项目,征求公众针对相关事项提出意见和看法。关于转基因食品,公众其实知道多少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转基因食品下的定义: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 foods)是从有机体的基因改变而成的食品,从某程度上是非自然形成。



WHO也阐明,目前市面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植物,而将来市场很可能会出现源自转基因微生物及转基因动物的食品。该组织也强调,所有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必先通过严格的审核。

以目前状况而言,大部分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收成,比如透过加强植物抵抗害虫的侵害。GHB614转基因棉花便是其中例子。在将来,转基因可以用作改变食物营养、降低敏感或提升食物生产系统效率。

解决粮食短缺

马大生物基因专家陈国银副教授认为,很多转基因食品的诞生其本意是好的,比如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增加食物的营养、抵抗害虫侵害以提高农夫的收成。

他举例,GHB614棉花可抵抗害虫的侵害,而且棉花主要作为衣服原料。当棉花不被害虫侵害,收成增加,供应不断,直接降低了制衣成本价格。换个角度看,若棉花农夫的收成减少,棉花供应短缺,棉衣可就是天价的奢侈品了!



另外,他也提到黄金米(Golden rice)。这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在大米中加入维生素A,为大米附加营养价值,以对抗维生素A缺乏症。然而黄金米的实验过程中,在中国因未获得父母允许而让儿童参加实验,违反道德伦理规范,而引起巨大争议。黄金米的诞生,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参半。

安全使用便可

“转基因是指从一个物种的转去另一个完全不同物种,或转去类似的物种。”陈国银认为,其中较具争议性的是从动物的基因转去植物的物种,比如鸡的基因转去黄豆。至于同种物种转基因转就较没有争议性,比如花转去花。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只要安全可使用便可行,但转基因食品是面向群众,考虑到宗教、文化背景的因素,转基因这课题就变得复杂了。”举例素食者,鸡的基因转去黄豆,那黄豆还是素吗?

他说,科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转基因已经发展成熟,而转基因专家认为,转基因并不可怕,不过就是基因改造而已,最大的挑战其实来自于社会文化,尤其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转基因课题更是敏感。

正确管道了解

“我认为许多社会人士对转基因食品抱有错误的观念,一听到转基因就退避三尺,我建议大家多接受转基因食品的相关信息,了解后才再做决定是否接受它。”陈国银继续说:“许多人害怕转基因食品是因为不了解,这不叫害怕。”

他鼓励,大家从正确的管道获得转基因相关信息,比如高影响系数的学术报告、可信赖的媒体报告,而非从社交网站上那些来历不明的帖文便人云亦云。

当年在英国念书,当地人民醒觉很高,他们会读科学文献,他们从正确的管道阅读治疗。

不过,他坦言,并非所有报告都一面倒是好消息,也有零零星星的报告指出转基因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转基因食品可引起人体敏感反应,但数据并未大到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也未有足够可证明转基因有害人体。

“我是一个科学家,凡事都要有根有据,信息来源必须是可信赖的,在我看来,符合规格的学术报告才是可信赖的消息来源。”

他强调,转基因食品的诞生起本意是善,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政府机构的严格管制可防止危险的转基因产品流入市场。

陈国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转基因食品只要安全可使用便可行,但是面向群众,考虑到宗教、文化背景的因素,这课题就变得复杂了。

鉴定安全条例

转基因制品的本意是好的,但前提是,转基因制品的制作过程必须符合安全条例。如何鉴定一个转基因制品符合这些所谓的“安全条例”,依据各国法律各有不同。部分国家至今仍未有相关法律,而几乎所有已经制定相关法律的国家都注重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风险,另外也包括转基因制品的管制、研究方式及贸易。由于转基因科技仍在持续发展中,而且这个课题具有争议性,相信相关法律还会有所变化。

无论如何,WHO称,各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指南普遍注重在以下6点:

1. 是否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影响(毒素)

2. 是否可引起人体敏感反应

3. 是否含有某种营养或毒素成分

4. 加入的基因是否稳定

5. 转基因带来的营养作用

6. 转基因是否带来任何不利的营养效用

符合民情法律

我国情况,国会在2007年通过生物安全法案,并在2009年颁布宪法,正式生效。此后,每个进入我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及制品都必须遵该条例,否则该公司便犯了刑事罪或民事罪。

另外生物安全局也特别设立转基因顾问委员会(Genetic Modification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GMAC),由转基因专家组成,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辅助生物安全局监管转基因食品及制品。陈国银也是GMAC的成员之一。

他称,大马政府已设定一套完善管制转基因食品及制品的系统,除了规定转基因食品和制品都必须提交科学报告,该局也确定转基因食品和制品符合我国民情和法律。

严谨科学研究

陈国银透露,每个进入我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必须先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及安全评估。商家必须将这些科学研究报告及评估报告呈交给相关的部门,及是生物安全局。在我国法律规定的安全评估基本上涵盖了以下4点:

1. 对人类的健康不造成威胁

2. 对环境不造成威胁

3. 对动物不造成威胁

4. 对植物不造成威胁

·如何分辨合法或不合法?

从政府的网页有透露jabatan biokeselamatan,或可电邮给他们,他们会回复。

基因转换——从细菌到植物

公众关心转基因食品,是因为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转基因是否会人体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呢?

针对这点,陈国银说:“转基因科技是人为的基因改造,但没有了转基因科技,世间万物就不会发生转基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指出,其实在大自然里,每分每秒都发生转基因,在泥路里、沟渠里、在病毒之间还有细菌之间,这些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反应,这种自然现象我们称为“有机”,但其实这也是转基因。转基因科技不过知识加速了这个自然现象,以解决人类当前面对的问题。

细菌病毒之转

细菌和细菌之间都在交换资讯,基本通过以下3种方法:

1. 结合(conjugation):主要发生在细菌之间

2. 转化(transformation):主要发生在细菌之间

3. 转染(transfection):主要发生在病毒之间

“细菌和病毒之间也会转基因,也而且转得非常快,比如抗药性细菌,这就是最好的有机生物例子。”

他指出,基因转换发生在任何生物,从细菌到植物也会转,每一秒都在泥土内发生。“只是因为你不晓得,所以你不害怕,这个道理就跟买房子和买股票一样,人家说买股票的风险比较高,那是因为有综合指数每天上上下下,能叫人不害怕吗?但是买房子没有指数,也不害怕了。”

“科学家不是扮演上帝的角色,科学家充其量只是加速转基因过程,在实验室里,转基因可以发生得更快。”

不鼓励改造人

他强调,转基因科技固然已经成熟,但还得视研究的目的,若是善意的便可行,若是具有争议性则应制止。

“从科学角度而言,基本上怎样的转基因都不具有多大难度,要从植物基因转去动物,还是把动物基因转去植物都好。但从伦理角度而言,我们不鼓励具有争议性的科学研究,比如改造人,在道德伦理上这是绝对不容的,而且从长远角度而言,对人类并没有好处,但动植基因改造若能给人类提供更好的营养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那何乐而不为呢?”

长远影响未能揭晓

转基因科技的诞生是为了解决人类当下面度的问题如粮食短缺,但从长远而言,转基因对人体、环境及动植物的影响,至今只有约30年的数据可做参考。

全球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在1994年获得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那是一种寿命更长的转基因番茄。如此计算下来,人类的转基因食品科技历史不过只有区区20几年,转基因在50年后、100年后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还得等到那时才能揭晓。

当年人类在20世纪初发明氯氟碳化合物时并未预料到其可破坏臭氧层,直到20世纪末人类才发现臭氧层破洞是由氯氟碳化合物造成,进而禁止继续生产氯氟碳化合物产品。

解决当下难题

陈国银坦言,虽然截止目前关于转基因制品的学术报告大多呈正面评价,但对于往后转基因的影响我们仍有所保留。

“科学研究主要解决当下人类面临的难题,比如现在粮食短缺问题,人类利用科学努力地去解决问题,我们依据当下情况作研究,尽量避免造成问题,但后来才发生的事情科学也无法预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