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从金融风暴复元了吗?/欧尼尔

2017年8月9日是法国巴黎银行决定冻结22亿美元(94.6亿令吉)货币市场基金决策的十周年纪念日。

我们这些当时活跃在金融市场上的人,还清楚地记得那次事件标志着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启动。



未能摆脱后果

许多经济学家和金融观察家认为,我们仍未能从那次危机及其背后势力所造成的后果中摆脱。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真的。

许多发达经济体仍在实行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并且生产率和(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工资增长似乎大都陷入停滞当中。

但正确看待上述进展的确非常重要。

许多人,包括2008年11月的英国女王,仍在不断询问:“为什么没有人能预见这次危机?”



事实上,许多金融观察家确曾警告美国的房屋价格上涨不可持续,尤其因为美国消费者国内个人储蓄的匮乏。

作为高盛时任首席经济学家,我曾在几年时间里撰写了3份不同的报告,表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是不可持续的。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些研究成果视而不见,而且公司外汇销售人员可能厌烦了向客户提交大致相同的报告。

2007年的某个时点,美国经常账户赤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至7%(之后的全年数据下修到5%左右)。上述数字高企反映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平衡稳步恶化。

但由于没有显而易见的负面后果,自满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美国继续花的比存的多。

此外,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忙于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而不仅限于美国消费者。2007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约为GDP的10%,恰恰是与美国相反的镜像。美国存款过低,而中国却存款过高。

源于收支失衡

在某些观察家看来,这一巨大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危机爆发的源头。

在崩溃之前的几年里,他们提出全球金融系统仅仅是在通过越来越聪明的方式回收盈余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相当糟糕。

这1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1.5至2%,而美国赤字则最有可能占GDP的2%,或者可能高达3%左右。这是世界两大经济体最明显的进步。

但过去10年来,其他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仍然日渐加剧。其中最主要的是德国,外部盈余现在已经超过GDP的8%。

德国的经常账户状况表明存在严重的收支失衡,如果决策不善有可能导致新一次危机爆发。欧洲最不需要又一次突然间的逆转,就像我们在希腊债务危机高潮期间所看到的那样。

就英国而言,今年经常账户赤字将超过GDP的3%,接近10年前的3倍左右。但这并不是说英国的贸易平衡严重恶化。相反,它反映出英国是一个重要金融中心,并且英国的投资回酬比其他国家变化更多。

经济比10年前健康

总而言之,今天的全球经济比10年前健康得多。

许多人对危机以来实际全球GDP增长与过去10年相比表现不佳颇感失望。

但2009年来,那也是经济衰退最糟糕的年份,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3%,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致相同。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中国是20年来满足我增长预期的唯一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尽管印度相差也不是太多。

2007年来,中国经济体量增长超过三倍,其GDP从3.5兆美元(15.05兆令吉),增长至约12兆美元(51.6兆令吉)左右。

结果是,金砖经济体的经济总量现在约为18兆美元(77.4兆令吉),这一数字超过了欧盟,几乎和美国一样大。

应更专注生产的薪资

再一次出现金融泡沫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应当思考下一次泡沫可能在哪里发生。

我认为不太可能直接从银行业出现,因为银行业现在的管制非常严格。最大的问题是不同行业的许多领先企业继续过度关注季报利润,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管理人员的薪酬。

决策者应当认真审视这一过程中股票回购的作用。

据信,在保守党2017年选举宣言中,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公开宣布她的政府将会这样做。我们希望英国政府能够兑现承诺。

这样做会象征性地打击后危机经济生活当中的潜在隐患。西方不需要更多经济上不合理的利润,而需要真正的投资和更高的生产率及工资增长。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www.project-syndicate.org

欧尼尔

反应

 

在商言商

危机四伏仍可处变不惊/李亿敏

作者:李亿敏(PIDM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转型员)

每到10月,我就会莫名有种“创伤压力症候群”,只怪某兄弟惹的祸。

别误会,不是三角恋感情纠纷。我要说的是美国雷曼兄弟的倒闭,及倒闭后掀起的全球金融风暴。

2008年10月初,由于雷曼兄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的倒闭,导致金融市场信心崩溃,刮起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骨牌效应。

当时是我加入PIDM的第二年,我自告奋勇支援PIDM电话服务中心,负责回答每位忧心忡忡的民众问题。

那段时间,所有员工毫无怨言地超时工作,期望雷曼兄弟倒闭的蝴蝶效应不会蔓延到亚洲。毕竟亚洲才刚刚度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摧残,正稳健地重新出发。

不过,这还是导致银行间借贷市场冻结,并导致国际贸易停滞。由于国际资金流动非常不稳定,当时香港与澳洲等地区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做出落实存款全额保障的金融稳定措施。

非常时刻非常措施

“非常时刻、非常措施”。鉴于亚洲金融风暴的经验,东南亚体悟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这次风暴中都互相配合。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国家银行和PIDM向政府建议实施政府存款担保 (Government Deposit Guarantee – GDG), 并与新加坡政府同步在2008年10月16日宣布这项预防措施,以维护公众信心和维持金融稳定。

PIDM是GDG的执行者。当时PIDM的保障限额是6万令吉。GDG为PIDM成员银行(商业银行与伊斯兰银行)超过6万令吉限额的存款提供额外担保,也保障一些非PIDM成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令吉和外币存款。而额外担保费由金融机构各自承担。 

当时,我们日以继夜向全马金融机构客服中心人员提供讲解和训练,以便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正确资讯给全民。由于大马金融机构基础稳健,在这项措施加持下,消费者很快恢复信心,整个市场也迅速稳定下来,最终也让GDG在2010年12月31日圆满退场。

保障延伸至保险业

这两年,PIDM也趁机检讨各项功能,并在GDG到期时,增强银行存款保险功能。比如将存款保险限额提升到25万令吉,让96%的存款人得到全额保障外,也将外汇存款纳入保障范围。

另外,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发现保险业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修改法令,将PIDM的职责延伸至为保险保单持有人提供保障。

经历全球金融风暴15年后,目前PIDM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已经拥有更多的底气。由于知道金融机构的清盘会对消费者带来很大冲击,所以如何让金融机构持续经营,是PIDM的首选策略。

这意味着,我们在平时就必须做好准备,以便在金融机构还有价值时(即还没有病入膏肓)尽早干预,并由市场迅速地回应解决方案。

这时,无需公家介入,更不需祭出尚方宝剑(GDG),也能让危机解除。

另外,国家银行和PIDM从全球管理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已陆续放在2021年和今年落实要求银行准备《恢复计划书》和《处置计划书》,以期要求金融机构在平时就要居安思危,设想如何应对、自救和恢复日常经营能力;就算真的无法自救,也要想想如何能迅速落实部分业务功能分割,并有序地退场。

PIDM的职责并不是防止银行和保险公司陷入危难,反之,希望透过以防万一的保障制度,确保这些危难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虽然我们无法阻挡未来的金融危机,但能随时观察事物的变化,提前进行准备,最终还是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