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买时装不怕货不对办
网购不如亲身试穿

上班族开始回流服装店,以求品质保证。

网络发达,很多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尤其是买服装,有中国经济学家预言,在2025年前,中国会有逾50%的鞋业与服装实体店关门大吉。

但在我国,商家认为这只是危言耸听,鞋业与服装实体店不但不会关闭,反而更加欣欣向荣,因商家可在网上出售商品,扩充生意。



马来西亚布疋百货制衣总商会副总会长梁志宗坦言,两三年前,本地服装业的确受到网购服装的竞争,但冲击不如消费税与通货膨胀来得强烈。

“如今网购对服装业的影响更是微乎及微,许多消费者都开始从网络购物回流,光顾精品服装店。”

实物与图片差别大

他向《南洋商报》表示,网络出售的衣服虽然便宜,但消费者无法亲自体验,只能依靠图片与描述想象作出购买决定。

“但网购欺骗案多,实物与图片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消费者必须等收到货,才知道‘成功’还是‘失败’,犹如赌博。”



他表示,现今不少消费者会等服装店做促销,才前往购买,亲身试穿,获得更好保证。

“在网上购买,若衣服送到后才发现尺码不是自己所想象的,要找师傅修改,价格随时比在服装店购买更贵。”

他指出,服装店的服装虽比网络贵,但服装店会免费替顾客修改衣服,换算下来,反而比网络购买更便宜。

“服装店能在电商重重包围下存活下来,是因能给消费者保证,尤其是订制服务,这是电商难以满足的。”

网购的实物,最怕与图片有很大的出入。(网络照)

怕撞衣太尴尬

上班族爱逛服装店

有人形容,女性最大的噩梦就是在街上,看到有人穿着和自己同款的衣服,许多女性宁愿撞车,也不愿撞衣。

独有品牌数量有限

也是霹雳制衣厂商公会主席的梁志宗表示,消费者回流服装店另一原因是避免撞衣,尤其是上班族,与同事撞衣还好,若与顾客撞衣,那种尴尬简直让人想掘个洞躲起来。

“不同服装店都在不同地方入货,有些服装店更有自己独有的品牌,数量有限,出现撞衣的几率较低,因此不少上班族都喜欢到服装店购买衣服。”

他指出,网络上的服装,价格比精品店便宜,是因商家大量进货,若消费者不幸购买“爆款衣”,在街上走一圈,随时有可能见到两三人穿着同款衣服。

偷抄货号

“试衣族”试了却上网买

“试衣族”来袭,服装店的噩梦。

网络发达,催生一群“试衣族”,他们会到商场专柜或专卖店试衣,但却不购买,而是偷偷抄下货号,再到网上购买。

然而,令业者最头痛的还不是试衣族,而是更高级别的“试衣兽”。

试衣兽更可恶

不愿具名的业者指出,试衣兽比试衣族更可恶,不但试衣后不买,在网上购买衣服后,若尺码不对,还会冒充顾客前往店内要求更换。

为免诸多争吵,业者一般都会要求他们出示单据,打发他们离开。

业者表示,有一些服装批发商原本应允不会将同样服装批给网购电商,但最后却食言,让试衣族有机可乘。

也有业者为免被试衣族打扰,而选择自行出国拿货,或是向厂家订制款式,以减低顾客可网购到一模一样的衣服款式。

很多鞋子网上没卖——霹雳业公会名誉会长、霹唐洋货绸布商公会副会长刘宏杰

网购的主力军都是青少年,并且以女性为主,年纪较长的人,都喜欢到实体店购物。

目前在网上购买鞋子的网民不到10%,对整体影响不大,况且有很多鞋子如工作鞋、学生鞋、男装皮鞋,网上都没得售卖。

只要处理得当,网购并不会打击服装业,两者可共存。

鞋业公会中,有部分会员已在网上售卖鞋子,与实体店双管齐下,增加销售量。

谢润燕(左)提供免费改衣服务,吸引顾客光顾。

顾客对网购失信心——Zoe L Fashion And Beauty Academy经理谢润燕

网购风潮的确对服装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商因无需让买家试衣,也没受场地限制,可以大批进货及出货,因此价格比起实体店来得低廉,其优势已导致市面不少服装店都倒闭。

为了缓和网购带来的冲击,若发现店内的衣服在网上也有出售,就会把售价调低,希望尽早将货品卖出去,避免影响店面形象。

所幸如今顾客已逐渐回流,她们都对网购服装失去信心,申诉实物与网上不符,布料、裁剪都不满意,品质也很差。

此外,本店也提供免费改衣服务,目前修改一件衣服最少花费10至12令吉,还很难找到手工优良的制衣师傅,相比起来,顾客在我们店买衣服,比网购衣服更划算。

目前本店也开始提供网上售衣服务,曾光顾本店的外地顾客,可通过网页及面子书订购最新服装,当他们付款后,即会邮寄给对方。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两岸新世代·小红书·网络奇缘/邱立本

报道:邱立本

“小红书”意外凝聚两岸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围墙。台湾新一代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哽咽,却熟悉“国潮”香水的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就不再是梦。

台海两岸的政治是一个死结?中国结、台湾结,似乎纠结很多,但是千回百转,却在网络的世界出现意外的转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两岸新一代可以在网络上相遇,从文化与娱乐开始,冲破了看似无解的政治死结。

由于时尚或是强烈的好奇心,两岸年轻人会在网络上邂逅,也许只是一次网购,或是看一场电影或是电视剧的笔记,都会无意中看到对方的网络身影,看到“一些一模不一样”的文化特征,也看到一些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特色。

最受触目的是,台湾新一代都喜欢逛总部设在上海的“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看中国大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看五花八门领域的最新变貌,分享对美好生活的想像。由于小红书瞄准新世代,重视生命中被忽视的“情绪价值”。从美妆、美食到旅游,都带来在“脸书”和“IG”上所没有的感受。

网络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小红书”的算法(Algorithm)独特,可以精准发现用家的需求,即使是小众的兴趣,也可以很快“圈粉”,扩大影响力。而这也扩大了台湾新一代的“朋友圈”,超越了两岸政治的隔阂和肃杀,可以交上对岸的朋友,分享生命中的“好玩”之处。“小红书”的应用程式下载量一度高踞台湾的第一位,成为新世代的最爱。这也和“小红书”在中国大陆的定位趋同,都是以90后为目标,尤其是女生,都是忠实的用户。

生活上的兴趣也和娱乐结合,甚至被视为“娱乐圣经”,往往“比你更了解你”。这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小红书”的“带货力”强大,使很多中国大陆的“国潮”化妆品都在台湾培养起一大批用户,并且商业效应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有些药妆店还要强调这是“小红书”推荐的产品,满足很多台湾女生的需求。

但“小红书”的社交属性,也使它在宝岛内部的影响力延伸。台湾的Z世代(1995年到2010年出生)不仅用“小红书”来交朋友,还可以用来找房、找律师,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平台。台湾有些中小学生甚至表示,人生的梦想就是成为“小红书”的时尚博主。 

这也使长期倡导“反中保台”的绿营势力忌惮。民进党立委林楚茵就曾经公开警告,长期使用“小红书”会让台湾的年轻人受到政治影响,会从“天然独”变为“潜在统”。

“小红书”追求精致生活的美学,意外地凝聚了两岸的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的围墙。台湾的新生代不晓得谁是林觉民,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他的《与妻诀别书》哽咽,但却晓得“完美日记”的口红色号,也熟悉“气味图书馆”的香水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的未来就不再是梦。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