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禅净无高低

问:禅宗否定有西方净土吗?

许多喜欢禅宗的人都主张“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而认为西方净土是虚构的方便说。这些人主要就是根据《六祖坛经》的一些话语而来。



如“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愚人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

“但修十善,何须更愿往生”等等,常为一些否定西方者当成金句来使用。六祖还说了一句“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更成为这些人的口头禅。

禅宗当然高档,但只会口头禅者就未必。

给口头禅者当头棒喝



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于1952年12月21日在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的一番讲话,其实就等于是给这些口头禅者当头棒喝:

“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信心坚固,持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学智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真实修行人,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境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只要信心坚定。心不坚,万事不能成。若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听人说参禅好,便废了念佛的工夫去参禅;听人说学教好,又废参学教;学教不成,又去持咒,头头不了,账账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却说佛祖欺哄众生,谤佛谤法,造无间业。因此,我劝大众,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身大事。”

看到了吗?虚云老和尚说“真实修行人,不起人我分别见”!那些整天禅高净低的人自我反省吧!

有“空宗”与“有宗”之分

提倡信愿持名的《阿弥陀经》共有两种译本。首先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常称秦译。数百年后,唐代的玄奘大师再重译了《阿弥陀经》,经名就改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常称唐译。佛教向来有“空宗”与“有宗”之分,鸠摩罗什是弘扬空宗的大师,而玄奘大师却是有宗的大师。如果净土法门是迷信无用的东西,两位大德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鸠摩罗什大师临终前曾发愿“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公元413年,大师圆寂,荼毗(火化)后果然“薪滅形碎,唯舌不灰”。而今大师的舌舍利还在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供奉着。这又说明了什么?

本人没有批评六祖的意思,我曾于90年代在中国南华寺顶礼过六祖真身,当时还得到了一些殊胜的觉受。肉身不坏的六祖当然有资格说这些破相见性的话,但“薪滅形碎,唯舌不灰”的鸠摩罗什也不是盖的!我期盼那些老是批评净土,断人信心的人(包括一些否定大乘的南传佛教徒),至少也要有虚云老和尚当年那种入定十多天不吃不喝的功夫,这样我还会对你的批评有点尊重!

反应

 

登彼岸

八正道与三学

文:明吉法师

八正道是修行解脱烦恼的八种方法,然而,它也可以归纳成三学,也就是戒定慧。戒是我们的道德行为准则,是防非止恶,善行积福的行为;定是摄心一处,专注不移的功夫;慧是看清世间实相的体悟。这三者都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八正道里的正语、正业及正命是属于戒学的范围,正精进、正念及正定是定学的内容,最后的慧学则包括了正思维及正见。

三学是一个总纲,所以跟实际操作修行的八正道的排序有点不一样,如佛陀把属于慧学的正见及正思维排在八正道的首位,这是因为在修行前,我们最好还是必须具有对佛法的认识,才知道自己要如何修行;其次,当我们知道了佛法的修行及方向之后,接下来修持戒学的正语、正业及正命就会更有力量,更容易实践;最后经过戒学的道德行为净化的身口意可以发挥正念良好的功能,让我们的禅修容易进入定境,实现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断除烦恼的目的。

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虽然,佛陀教导八正道,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佛之道,但是我们要小心接触佛法,因为现代社会有很多邪魔外道冒用佛教的名义,非法说法,法说非法,破坏佛教的名誉及误导众生。

尤其,现代社会的资讯发达,某些人在接触了佛法之后,以自己的世俗才智,编制了一些相似佛法,乍看之下好像说的非常有道理,其实跟真正的佛法却有很大的落差。因此,现代的佛弟子不能像以前教育不普及的年代那样只是按照听来的佛法学习,而是应该要好好的花一点时间来亲自阅读、研究及思维佛经论典,千万别道听途说,以免被一些能言善道的附佛外道蒙骗,而走上了学佛的岔路。

附佛外道爱谈玄说妙

有人说我时常在出版书籍里提到附佛外道,觉得可以不用再提到他们,因为这已经是陈腔滥调了。然而,处于末法时代的我们时常眼见耳闻许多的邪师外道借用网络媒体,宣讲似是而非的佛法,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我是不得已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大众,实在是老婆心切呀!

许多附佛外道喜欢谈玄说妙,理论似乎很高深,甚至还带有神通色彩,但是却往往缺乏实践,尤其是缺乏戒的这一部分。因为,许多别有企图者利用佛教名誉冒充得道者,其目的就是财色名利,因此,自然不肯用戒律来束缚自己。

可惜的是一般人以为他们的佛法高深,加上他们教导的那些既可以满足修行的目的,也可以享受世间的欲乐的法门跟自己的习气相应,于是就非常高兴及乐意追随他们的教导,殊不知自己已经堕入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的陷阱。实在是令人为之惋惜及感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