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谁在为“免费”付费?/梁键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蛮多事项牵涉到向他人寻求意见及咨询。

简单至应该到哪里吃饭、到哪里旅游、哪部电影值得看;复杂至应该买哪一款汽车、在哪里买屋子等。



我们都会转向可信任的人或者觉得可靠的第三者寻求咨询,企图把自己的决定做到越安全则越好。

当我们想要规划自己财务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向谁人索取意见以及咨询呢?

我觉得这得依据自身着重的方向来衡量,但应都免不了以下几点:

知识 

很简单,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缺乏知识及理解,我们所做的决定有极大可能是错误的。



今天如果我患病了,想找人为我治疗,我会找一名合格医生而不是工程师,对吧?

因为医生对人体构造及医疗方面,都有高深的教育及知识(当然,这并不代表工程师没有受高深教育和缺乏知识),才能够掌握患的是什么病,应该如何对症下药;相比胡乱投医好得多。

经验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人们都常说,考试成绩一等的毕业生,办事能力未必强。

原因?只讲人际关系及情绪管理这一方面就好了,这些都是课本上或书本内学不到的,但却是相当关键的元素。

在理财或财务管理这一方面,有时候理论上说的是这样,但实际上可不一定。

因此,我们需要的不只具备合格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有经验来为我们提供咨询及建议。

因为经验可以让相关知识更加活用,犯错机会也减低了。简单来说,很多事情都会出现人算不如天算的局面,因此,有时候经验就是非常重要。

费用

我们常常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也认同,希望大家也有同感)。

讲到这里,我想要注明一点,“费用”不一定要与钱扯上关系。

有时候我们身边的朋友,可能会很主动的提供一些建议,可是不会向我们索取任何收费。

可是,有时候我也发现,这并非完全出于助人为快乐之本,而是想要让更多人做出和自己同样的决定,以让自己觉得安心而已。

因此,虽然我们没有付出任何形式的费用,可是对方还是终有所获。

问题是,如果对方也是不正确的,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矛盾及“利益冲突”了。

有时候,人们还会为了要在“辩论”中胜出,而显示出对事情非常了解及有掌握。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我们找一位有知识有经验的人,为自己在某方面提供意见或咨询,这类型咨询也不会是免费的,你认同吗?

如果,你对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专长,你也不会免费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对吧?

我们一般付的佣金,都已经被计算进去任何产品交易买卖当中。

天下没白吃午餐

总的来说,我觉如果都具备这三项条件当然是最理想,但是人生总不能全如我愿。

你要有知识及费用低的咨询员,很有可能他不是从事这一行,只是善用课余时间自修得来的知识,那么他肯定缺乏实战经验,就连要想知道整个金融服务业区域所有的产品及方案都是一个问题,又如何为你独特的情况及理想,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方案呢?

有好康反而要警惕

若我们有幸找到一个有经验、且不收费的人向我们提供意见,这也不太可能;我们还可以从这人的身上学到之前他所犯过的错误为多,例如曾经陷入骗局、买错产品、做错决定等。

这样的人可能有“一朝被蛇咬”的心态,不会花心思了解当初自己错在哪里,甚至可能认定错在其他人,或是产品的错,因此可能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就够了”。

最后,如果让我们遇见有知识、有经验、同时不向你索取咨询费用的,大家认为应该开心否?

我会说,如果有这样的情形,我们就更需要提高防备意识和格外注意了。

以免费为饵行骗

以普通的例子,例如购买人寿保险、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都还是处于以佣金作为费用的模式。

因此,大家都很容易遇见一些保险或基金代理,很热情地以他们的知识向你解说;或针对日常工作接触过的客户中,分享一些真实的例子,提供这些资讯的同时介绍一些产品,为你解决或避免你成为下一个反面教材,整个过程,我们是不需要提供任何费用的。

但是,最后这些有心人是为你做免费服务吗?其实,你已经付费了。

你付的费用称为佣金,佣金都已计算在任何产品交易中。

还有一些个案,就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趋势,可能你会看见一些“老师”或者自称“名牌教练”的名人,为大家提供一些免费或是收费异常便宜的课程或讲座。

当你满怀信心地出席这些课程或讲座,你会发现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而主办单位会不停重复“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只能分享大纲,若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在同一天以优惠价,报名特定的跟进课程”。

在好奇心及害怕错过优惠的心态驱使下,我们不知不觉签下了一些跟进课程,为的是获得“秘密”与贴士,最后你还会发现,除了这个跟进课程,背后还有一系列的“再跟进”,“更强秘诀”的课程,什么都还没学好,就先付上巨额学费,上了一堂课吧?

常言道,当一个有钱的人遇上一位有经验的人,最后有经验的那位会赚到钱,而有钱的那位则会赚到经验。

你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吗?

在金融服务业,就连银行都把业务多元化,参与售卖产品,包括保险、信托基金。

金融业危机四伏

在我遇见过最经典且印象深刻的个案,莫过于一名银行员工向一位年迈的客户说“公司只是训练我如何做销售,并没有提供训练让我知道应该建议你忍痛离场,还是继续留守这个基金”,这一句话说明了整个金融服务业是多么的危机四伏。

在我国的财务服务业大蓝图内,可以看见国民收入提高及资产增加的同时,对于理财及财富管理的需求不仅会增加,同时也会因个人独特的情况而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理财规划师扮演着相当吃重的角色。

理财顾问应保持中立

一名理想的理财规划师,不只要符合有知识,有经验,收费不能成为阻碍人们向他索取咨询及服务的门槛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是一群独立,不偏不倚,不对任何一家金融公司有偏袒的理财顾问。

极大化客户利益

这样才能够确保所提供的方案,绝对是以客户的观点及利益出发,达到“零利益冲突”,为他的客户极大化利益,优化客户的财富以便活出美满的人生。

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向一名财务顾问或理财规划师索取意见是需要巨额费用,其实这也是一种无知,同时不负责任的想法。

无知,是因为这只是一种认为,而自己不曾采取行动去证实,因此就一天又一天地重复旧习惯,这样子会有改变吗?

如果我们去见专科医生,获得健康及生命有关的咨询都不需要巨大费用,为何财务规划的咨询却需要巨大费用呢?

其实,财务咨询的服务与专科医生的咨询费不相上下。

所以,我反而觉得这是属于一种观念的问题。

也许,我们还停留在觉得自己的财务问题可以让自己解决的错误观念,或者是“既然都可以向他人索取免费的咨询,又何必付费呢?”的想法。

或者“我可以自己到书店购买一些书籍自学后自我咨询”,作为一种安慰自己的借口,但是行动何在?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