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复兴佛教的见证
云冈石窟

第18附窟雕像。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是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位于大同武州(周)山南麓最高处,由北魏文成帝下令昙曜师傅兴建,用了50年建竣于公元510年,属于皇家佛教石窟寺与园林,乃复兴佛教的见证。当年开凿石窟动员4万人,洞窟53个,现存45个。

第16窟外观。

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光彩”



云冈石窟属于砂岩结构,长约1公里,窟龛254个,雕像逾5万9000尊,最小的佛像约2厘米。加上云冈石窟研究院、摩崖石刻、石兵美术馆、云岗博物馆、木偶皮影馆等,景区面积达224万平方米。

北魏少数民族容易接受中亚佛教影响,以便融入道地的儒、道家主流。石窟早期佛像融合了犍陀罗(印度与希腊式艺术)与波斯雕刻艺术精髓,衣着富含中亚游牧民族服装特征,而神貌越到后期越“改梵为夏”。

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指出,云冈雕刻是西域与汉族传统的“消化合冶于一炉”,但他怀疑当时工匠对犍陀罗艺术不甚了解,以致第20窟大佛面肌与衣纹“无甚精彩”。

无论如何,云冈石窟仍不啻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次光彩”,其雕刻艺术创举影响及敦煌、麦积山等其他石窟。基于云岗石窟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与古代宗教艺术殿堂,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门是昙曜广场,接着走一段礼佛大道。大道两旁矗立13对8米高石雕象驮神柱,极具皇家庄严气派,让人心境澄明。尽头惟见一湖,湖心是灵岩禅寺,素净古雅,是根据古书记载复建,有两道石桥接连湖岸。



昙曜师傅雕像。

风化非常严重

乘电瓶车到第1窟,第1至4窟风化非常严重,雕像面目全非。第5窟维修中,内有云冈石窟最大佛像,高17米,无缘观瞻。我们主要参观第6至20窟。第9窟至13窟称为“五华洞”,但只开放第9与10窟,第10窟去年10月才对外开放。

北魏佛教兴盛,但一些犯人逃到寺庙出家逃罪,有违君权国法;不少大臣是道教徒,遂主张太武帝灭佛。武帝儿子、后来的景穆帝报知昙曜师傅逃离。文成帝登位时复兴佛法,找到昙曜师傅兴建石窟第一期工程,亦即第16至20窟。

第2期工程由历朝皇帝增建,不仅止雕刻艺术,还有彩绘艺术。第21至45五窟的第3期工程则由民间开发,富者造大佛,平民修小龛。

彩绘千年不脱落

第5窟外围的5间4层木结构寺庙门檐与楼阁,是清朝镇守大同的佟养量集资加盖,以保护佛像。

第6窟正中为方形塔柱,直通窟顶,分上下两层,雕有四方佛,彩绘精美,描绘佛祖成佛前后的圣迹。第7与8窟是一组双窟,外围加盖3层瓦顶窟檐。

第7窟严重风化,北壁上层为过去与未来佛,下层左右二佛并坐。门洞上的飞天是根据北魏游牧民族女子形象塑造,身材瘦长。第8窟主尊为佛祖,这里有三头六臂的天神。第9与10窟分前后两壁,模仿中国汉民族无樑式建筑。佛像从上往下雕刻,出自第二期工程,用动植物油提炼的颜料上色,极具彩绘艺术水平,一千多年不脱落。这里亦有人头鸟身的鬼母子故事图。旁边的菩萨一是翘腿的斜视菩萨,一是站立的菩萨。

第16窟文成帝佛像。

帝王佛化创先

两年前第9与10窟外围加盖大殿与牌楼后重新对外开放,为了保护免受风化,相信其他洞窟将会陆续盖上殿楼,日后可能每窟要收入门票。佛像与壁上明显的许多小洞孔,是清朝工匠修复佛像时凿洞搭木架子所留下,无异于好心办坏事。至于现代维修,就是加上玻璃围栏。

第11至13窟的万佛窟有3尊佛像被盗走,即使中国前总理周恩来向外国交涉也要不回。

体现中西服装文化交融

第16至20窟是雕像精髓,5尊佛像分别描摹自北魏5个皇帝的样貌,大耳扁平垂肩,是帝王佛化的创先。16窟文成帝佛像面容俊伟,戴着领巾,体现中西服装文化的交融,曾有西方游客还以为中国领带已有几千年历史呢。

此窟有3尊佛像被盗,留下3个缺口,现存于美国与日本博物馆。18窟为太武帝造像,旨在让他铭记自己曾灭佛,罪当忏悔。第19窟明元帝佛像身体比例不协调,手臂快要掉下来,以石块支撑,因为当时有些雕刻者是士兵或奴隶。其他两尊放不下,置放窟外。

第20窟露天坐佛。

代表作“外交佛”

第20窟主要是14米高的道武帝露天坐佛,原在洞窟内,一次坍塌后裸露在外。佛像五官充分描刻出拓跋鲜卑人的气宇与彪悍,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它一只眼球是琉璃,另一只被抠盗,用玻璃球代替。日本学者尝言,如何没时间游览云冈石窟,就看这尊佛像即可,所以俗称“外交佛”。

第6窟以降的数个石窟不许摄像,因为闪光灯会损害文物。但部分游客总是不守规矩,迫得保安员不时在佛教圣地一次次喝止,真是罪过。突然团友问导游:“沧州王金英有没有被枪毙?”我还搞不懂怎么回事,随大家朝窟壁上望见一行刻字:“沧州王金英到此一游”,大家噗哧一笑。

九龙壁。

九龙壁

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13子朱桂的府前照壁,话说一次朱桂到了北海,看到朱元璋门前有个九龙壁,就要了过来。可是朱桂的妻子志在制作一个更大的九龙壁,用上了大同生产的琉璃,于明洪武年间的1392年竣工,这就是九龙壁的历史。

大同是龙壁之乡,不但有九龙壁,还有三龙壁、五龙壁。九龙壁是现存3座龙壁中最长的一座,也是中国最大的琉璃龙壁。九龙壁照长45.5米,高8米,厚约2米,原本位于王府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上。壁照正中的一条龙高度体现古代雕刻艺术,它幸免于多次战火与人祸,是出于民间力量的保存。朱桂的殿府正在修复,九龙壁以后可能会迁回府前。

下期预告:

晋祠坐落在西郊悬瓮山麓,为奉祀西周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的一座古代晋王祠!

礼佛大道。
第7与八窟外的8层瓦顶窟檐。
严重风化的雕像。

反应

 

登彼岸

养心要静

文:颜爱心

现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浮躁、没耐心、不耐烦,几乎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波澜起伏,静不下来,我们的念头与欲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刻不断的冲击心灵,激荡脑门,让我们急躁慌忙,穷于应付而心绪不得安宁。

佛法对我们现代人,很大的价值在于“修心”与“养心”。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环境,受各种欲望所牵绊,常常被烦恼与痛苦围绕,欲念几乎时刻在心中翻腾,此起彼伏的折腾,想不开、放不下,所以纷争不停,内心一直被欲念牵引,烦恼不息,痛苦不断,几乎片刻不得安宁。

学习养心,善于调心

所谓清心寡欲的生命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学佛者,只有学习养心,善于调心,懂得化被动为主动,自我控制欲念,能时刻观照着我们瞬息万变的心念,从而调适与驯服心念,让自己成为心的主导者,才能从中脱离。所以养心在于修行是有很大意义,也是养性的基础。

养心必先养德,德高才能心静,故,养心要有道德之心、仁义之心,且以此为前提。佛教强调:养心要静,求宁静心境,安则静心,和则顺心;静以养心,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中医强调的“静养阴、可长寿”,时时豁情以宽心,损情而内守;这个“静”,并非是绝对的静止不动,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与动、阴与阳,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人才会更健康,生命才会更长寿。而这种平衡,就是养心、养生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心平寿则长

《黄帝内经》的说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守之心,无异于心气平和,从而达到凝神内守的心理状态。因此,养生先养心,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心平寿则长”。

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风门·中风》:“是以心乱则百病生,于心静则万病悉去”。心静则百病可去。清代周振武《人身通考·脏腑部》:“心静则安,心动则躁。延年不老,心静而已”。清代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欲延生者,心宜恬静而不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也说明了心静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

烦、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养病时心绪不应乱,心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心净则身净,身心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养心贵在静心,养心要做到心神安,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断,难免就会百病丛生。心静,才能心安;心浮气躁之人,做人缺乏和善,做事缺乏耐心,势必会让人生陷入僵局。克制浮躁,唯有静心。

不良情绪催化疾病

人生最难得的是以知足与感恩来养心,快乐康宁的人生,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知足,才会快乐;感恩所拥有,时刻珍惜惠恩的喜悦,幸福才会源远流长。知足者常乐,感恩者多福,拥有这样正面的心态,我们会心绪沉静安稳,享有悠然和乐的生活。

所以谨记,不良情绪是我们疾病的催化剂,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康。追求养生,要身心康宁,静心是必要,所以说养心要静,是身心健康的基础。

“无念则静,静则通神”。古往今来,凡圣人贤哲,立德立业者无不以静为修,从静入手,不能静,就不能成大器。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了就聪慧清醒、不会糊涂,就能过的自在、活的舒心,就能干大事、成大业。可见,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

只有不急不躁的理性的静,才能静观其变,看清楚因缘,把握住变动的趋向,最终达到以静制动、才能有所成就;所以静心是培养清静淡定的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其一缘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