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小圈子”运动 私募基金

世道艰难,大家都在寻找投资致富的机会。

“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也是一种投资工具,但有者似懂非懂、有些又爱又怕受伤害、有的避若蛇蝎、有的大胆钱进、有些积极加码,更多的人却是——没听过!



本期职场主题就来了解这个相对陌生的投资工具,看看咱们是否有机会分一杯羹?苦无资金的中型企业如何借东风?

提供多一个平台
让没上市的公司募资或离场

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投资方式吗?有什么特别呢?

我们找来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盛亚资本有限公司(Senturia Capital)合伙人黄忠雄和联席合伙人陆智仁,讲清楚说明白。

黄忠雄在金融、创业投资、私募基金、企业和财务咨询有逾23年经验,而陆智仁在债务资本市场、项目融资有逾16年经验,也是群众募资平台PitchIn总财务长。



★这是一个小圈子运动

“我在这一行已经11年,在我入行之前,私募基金就己经存在,”黄忠雄指出私募基金在大马至少有20年左右的历史,绝非新玩意。

不是新型投资工具,何以过去“默默无闻”?陆智仁指出,私募基金的性质与接触层面不同,以致大多数人对它感到陌生。

如果说买股票和信托基金是全民运动,那么私募基金无疑就是小众运动了。第一,证券委员会规定私募基金只能以非公开方式(即私下)向投资者募资;第二,有别于股票、债券、信托基金甚至是股票型群众募资(ECF)的低入门槛,私募基金入门槛很高。

动轧百万令吉起跳

虽然个别私募基金公司的最低投资额度不同,但动轧百万令吉起跳,以盛亚资本来说,最低投资额是200万令吉起跳;再说投资者,私募基金只开放予老练投资者(sophisticated-investor),而非普罗大众。老练投资者指的是,第一,个人投资者的个人净资产需达300万令吉以上,具备一定人脉、投资知识和能力;第二,机构组织投资者的净资产则需达1000万令吉以上。

换言之,能够投资私募基金的人士,若非亿万富翁至少也身家过千万令吉;而净资产过1000万的机构组织更是买少见少,因此机构投资者多为国家投资臂膀、避险基金、主权基金、官联公司如公务员退休基金(KWAP)、公积金局、国库控股、家族基金会、保险公司的投资单位/机构等,例如公积金局便在海外投资私募基金。

★非走不可,永不留恋

说到底,什么是私募基金?操作方式如何?套用黄忠雄的说法,就是“专业的投资经理人(私募基金公司)向投资者募集一笔资金,在设定的期限内投资在特定领域如油汽业、保健、教育、制造、贸易和服务、房地产等……的企业或资产,并在投资期限届满时脱手套利,把赚取的回酬退回给投资者。

“在资讯备忘录(Information memo,类似招股说明书)里会有说明投资项目、额度、投资期限、报酬率展望、风险、费用等重要资讯。”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公司所做的投资项目不存在“长期持有”这回事,投资期限届满便会寻找获利机会离场,即便该投资项目盈利或潜能再诱人也绝不留恋。

“投资者投资在私募基金是为了赚钱,”投资期限届满就抽身而出把回酬分给投资者,倘若迟迟不脱手,投资者何时才能“回本?”

他指出,私募基金公司会针对不同投资项目陆续推出不同基金,若投资者满意之前的投资绩效,可投资在其他基金。

★拥抱或抗拒?

私募基金公司手握资金四处寻找投资目标,企业若被私募基金钦点欲注资入股,究竟该喜该忧?

黄忠雄指出,很多本地企业对私募感到陌生,也不熟悉它的运作方式,事实上私募基金公司也分很多类型,有些要全权主导(持股51%或更高),有者纯当投资者(持股低于51%),不论是哪种类型私募基金公司,在投资之前把一切有关条件谈好。

也有一些情况是企业后续无人,“公司规模达不到上市阶段,老板老了,儿子又不要接手,怎么办?如果私募基金公司买下控制权,公司老板拿了钱就可以退休。市场对私募期金不是很了解,其实私募基金提供多一种平台让没有上市的公司募集资金或离场。”

陆智仁补充,企业需要资金才能扩充,某些企业因故(例如帐目不符合银行要求、属于银行不愿借贷的特定领域、过度借贷)而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私募基金的注资让它们能迈步前进。

不干预或控制管理层

他指出,在正常运作情况下,私募基金公司不会干预或控制管理层,仅保留自己的权利。但若出现不利于投资报酬率的状况如经营不善或违约(例如被投资公司承诺每季度付优先股股息却违约)而且情况未见改善,私募基金公司便会介入,最坏的情况是把其公司股权从优先股转换至普通股,成为公司董事,变卖公司资产甚至寻找下一任买家套利,“我们注资进公司时并非要控制企业,而是提供资金予他们发展,如果他们违约,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尽一切努力把所投资项目套现把钱退还投资者,因为我们必须保护投资者利益。”

黄忠雄表示,私募基金公司也分很多类型,有些要全权主导(即Buyout),有些私募基金则选择当小股东。

你知道吗?
●B.I.G连锁超市

本地私募基金公司Navis资本伙伴由其持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Village Grocer控股收购BEN’s Independent Grocer(B.I.G.)全数股权。

●Jaya Grocer连锁超市

联昌国际私募股权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以及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3造联手在去年收购Jaya Grocer 45%股权。

●富贵生命

丹斯里邝汉光家族与私募基金CVC资本去年中联手把在香港上市的“富贵生命”私有化后下市。

★哪些企业会被青睐?

具备一定规模、管理良好、有盈利而且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黄忠雄指出,通常是二线到一线的公司,或者是市场首3至5大公司,私募基金才会感兴趣。把企业/品牌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成为市场领导者,本身就反映出卓越的管理能力。

道理自是不难理解。“有10间公司在市场,私募基金公司不可能买最差的公司用5年时间把它推到第7第8位,倒不如买第3位添一把柴火(注资、做一些改进)推上第1位更好。”

★投资期限?

胥视投资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介于3年到8年间,例如投资房地产可能长达8年,投资一般企业可能3至5年,一日投资期限届满,私募基金公司会用以下几种方式套利离场。

●出售或转售。例如若投资在房地产,届时可把投资品如办公大楼、购物中心或厂房等出售给其他买家(如果没有买家上门,自己去找买家)。

●投资项目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投资该项投资项目的投资者获得公司股票,出售并获利。也有私募基金买入上市公司股权并私有化下市,过后再透过并购其他企业方式借壳上市

●投资项目买回/赎回股权(优先股preference shares),例如A私募基金投资并取得B公司特定巴仙的股权,5年后B公司自掏腰包向A购回股权。

●投资项目无力赎回股权(优先股),私募基金公司出售投资项目的抵押品如地皮、股票、定期存款等来取得资金。又或者,把优先股转成普通股,转售其他买家。

★诱人激励法?

私募基金公司向投资者收取每年2%管理费,除此之外,在预期报酬率达标之后,还有机会“分红”。

例如:基金A以1000万令吉投资房地产5年,设定投资报酬率为每年8%,5年投资期限届满,以1800万令吉售出,赚了800万令吉。

每年8%报酬率*5年=400万令吉——实现对投资者每年8%报酬率的承诺,余下400万令吉则按80%(投资者)和20%(私募基金公司)比率对分,此举可激励私募基金公司争取最好的投资表现。若没有达标,当然谈不上分红咯。

陆智仁表示,国人对于创投(VC)的了解更胜私募基金,除了是私募基金的性质与门槛限制之外,也与过去几年来科技公司兴起大力推动创投有关,政府亦提供众奖掖推动科技领域有关。

★差异

私募基金、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又称风险投资)和股票型群众募资(ECF)的差异?

创业投资:

●主力投资在萌芽阶段的新创企业(Startup),有些企业甚至未满2周年。

●供老练投资者参与。

私募基金:

●主力投资成长阶段的企业(多数是未上市企业),例如承包商接获一笔订单,但却苦无资金扩展业务,私募基金便可提供财援。

●供老练投资者参与。

股票型群众募资:

●普罗大众和老练投资者皆可投资,某些投资额低至4位数起跳;

●欲透过ECF平台募资的企业需为私人有限公司,而且公司缴足资本不超过500万令吉,至多可在ECF平台募资500万令吉。

关于盛亚资本

黄忠雄和联席合伙人陆智仁所效力的私募基金公司盛亚资本(Senturia Capital)近期推出两个私募基金,拟募资5亿令吉投资。

基金规模2亿令吉的资本基金主攻房地产,80%资金投资在有长期租约和高租金回酬的产业,馀下资金投资在有增值潜能的产业、房地产发展计划。黄忠雄指出,国内私募基金主力投资油汽业、保健、教育、制造、贸易和服务业,高风险伴随高回酬,某些投资的每年内部报酬率(IRR)可达20%至30%,相比之下,属于低风险的房地产只能带来合理或中等回酬(每年IRR约10%至12%),因而受到本地私募基金冷待。但该公司看准房地产低迷正值“买家市场”,是入场“扫货”的黄金时期。

基金规模3亿令吉的战略资本基金,则锁定投资在运营良好且有发展潜能的企业。陆智仁指出,银行借贷政策趋向保守以及放缓特定领域的借贷活动,以致资金来源有限或面对短暂资金吃紧的公司无法取得贷款,私募基金的注资等同于提供灵活性中短期资金(投资期限3至5年),让企业继续发展。

反应

 

国际财经

指控摩根士丹利涉欺诈 私募基金求偿逾35亿

(纽约19日讯)摩根士丹利遭私募股权公司起诉,要求赔偿至少7.5亿美元(约35.19亿令吉)。这些公司声称,他们在投资豪华高铁信贷协议的交易中遭受欺诈。

Certares管理和Knighthead资管周一在纽约州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摩根士丹利非法重组了他们向迈阿密公司Brightline控股提供贷款的交易。

Brightline拥有Fortress投资集团的支持,目前正在开发一条洛杉矶-拉斯维加斯铁路线。Brightline也是该案的被告。

起诉方称,在2022年末和2023年初,摩根士丹利通过强调一个“补偿”条款说服他们投资约2.8亿美元(约13.14亿令吉);该条款规定若贷款提前偿还,他们将根据未来的利息获得一定的金额。

他们声称,摩根士丹利虚假陈述并隐瞒了交易条款,而这项交易被用于批准Brightline子公司发行优先股。

摩根士丹利在声明中表示,“本公司认为这些主张没有依据,将努力捍卫自己。”

Brightline没有回复寻求评论的请求。

据诉状,Certares和Knighthead通过他们共同管理的CK机会基金投资了Brightline贷款。该基金在疫情期间推出,专注于旅游行业的不良资产。

该案件正在纽约最高法院审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