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回教国”的兴起与没落/谢诗坚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于7月9日宣布,已向“回教国”极端组织夺回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较早前,叙利亚政府也宣布已从“回教国”手中夺回被“回教国”立为首都的“拉卡”(Raqqa,位于叙利亚北部的城市)。

同时,伊拉克及叙利亚官方也声称当下的“回教国”最高首领巴格达迪已被打死。但除了苏联官方有“证实”此消息外,就没有其它传媒作出“证实”。因此在巴格达迪仍无法确定他已不在人间,这对打恐和反恐的西方国家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巴格达迪早年就读于伊拉克郊区阿寨末耶回教大学,先后考获回教硕士及博士学位,可谓是饱读诗书的“学者”。

在2003年,美军联手英军攻占伊拉克时(美政府指责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介入911恐袭活动),巴格达迪仍在清真寺当阿訇,因其身分受到怀疑,被美军关押在“布卡营”,从2004年2月被扣留至12月才获释。那时他是不见经传的“陌生人”。也因为找不到他的“罪状”,他终于获得释放。

但为何巴格达迪又会成为头号恐怖分子,被悬赏1000万美元换其人头,可见其身价不菲。

一战后瓜分阿拉伯领土

故事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起。在1916年时,英法两国眼见奥斯曼帝国就要瓦解,乃达成一份协议,取名为“赛克斯皮科协议”(Skyes Picot Agreement,以代表人名字命名)。



这份秘密文件竟在第一次大战后被实现。战胜国的英法就将阿拉伯领土瓜分成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与黎巴嫩等国(过去只属于奥斯曼帝国)。

在1992年时,有一位年轻人扎卡维因持有武器被判。5年后出狱,他来到阿富汗,并在1999年将1992年已成立的武装组织改组。这个组织是迈格迪西(Maqdisi,圣战理论家,但不同意扎卡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整合的;而扎卡维向基地组织的首领奥萨马臣服,获得奥萨马的20万美元援助,以便他开展训练武装人员。

同时,他也将支持“圣战”的组织结合起来,称之为“沙姆战士”(Jund al-Sham)。几个月后,他又将它改名为“统一和圣战组织”(Jamaat al-Tawhid Wa’al-Jihad,简写成JTWJ)。

尽管扎卡维在后来向迈格西迪“证明”其极端组织较之奥萨马的组织更有活力,但还是不能获得迈格西迪的“谅解”。

2011年奥萨马之死也象征着极端恐怖组织走向“没落”,但扎卡维的崛起,成立黑旗队,号称ISIS的组织(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2014年)。它不但取代了阿盖达的职务,更成为拥有控制土地的“小王国”,勉强补上了恐怖组织的“真空”。

巴格达迪死亡无实证

其实ISIS和ISIL是同一码事,后者称为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ent;前者是英式名称,后者是阿式名称。统指要在伊叙两国扩大“回教国”的范围,以逊尼派穆斯林一统天下,不再让沙地阿拉伯成为“永久”的老大;又趁着叙利亚内乱,也占据其部分土地。当这两者合起来之后,它就是“回教国”的“国家领土”(包括占有伊拉克的摩苏尔大城市及在叙利亚境内北边城市为首都拉卡。

就在奥萨马被击毙后,他的基地组织已相对的脆弱;塔利班的“复活”也只能以巴基斯坦为“大后方”。

因此在2014年后层出不穷的爆炸案都或多或少与ISIS有关系(后巴格达迪将之缩成IS,The Islamic State)。

当2016年,卡扎维被空袭死亡后,他的地位就由巴格达迪所取代,但又传说后者最近也被炸死,只是没有被证实。

尽管如此,一项不争的事实是:IS所占有的土地已从2015年的9万平方降到今年初的6万平方公里。如今加上摩苏尔被收复,给反恐战争带来曙光。

但美国也担心继后会有2.0版的“回教国”,那就不好说了。

反应

 

国际

【莫斯科恐袭】平台变恐怖分子招募站 俄促“电报”提高警惕

(莫斯科29日讯)即时通讯平台“电报”(Telegram),被指用于帮助招募莫斯科音乐厅恐袭案的枪手。 

对此,俄罗斯克宫已促请“电报”创办人杜洛夫提高警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消息报道,情报显示在22日血洗莫斯科克罗库斯城音乐厅的枪手是在“电报”频道“呼罗珊之声”被招募。该频道属于恐怖组织“回教国”阿富汗分支“呼罗珊省”,并在塔吉克开展活动。 

克里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莫斯科目前没有计划封杀“电报”,但杜洛夫应该更加注意,“我们期待杜洛夫给予更多关注,因为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一独特而惊人的资源,正日益成为恐怖主义势力手中的工具”。 

“电报”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该平台在全球各地(包括俄罗斯)都广受欢迎。杜洛夫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现居迪拜并拥有阿联酋和法国双重国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