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脱英离欧塑造美国之本/胡逸山

要更为基本地理解为何美国不时“爆发”与踏入在国际政治上的孤立主义,以至伴随之而来的经济上的闭关主义,就如当下的特朗普政府看来向着这方向越走越远般,可能还是要略为理解北美洲的近代历史与美国的建国史的。

我们常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然而说得更贴切点,出生于意大利日诺亚的哥伦布当年率领西班牙的船队“发现”的主要是中美洲的一些岛屿,而不是北美洲大陆。



而且西班牙过后陆续占领的殖民地,主要也是在中南美洲,而不是后来更为蓬勃发展的北美洲。

在约500年前,英国出现了一批所谓的清教徒(Puritans)。

这批人来源于之前德国的马丁路德牧师所旋起而在欧洲开始盛行的宗教改革,力图否定天主教教会在人与神之间“中介”的“神圣”地位以及教会更为世俗的无上政治、经济与社会势力。

但他们在宗教实践上可谓极为“原教旨”,如在生活上力求回归千年经典里圣贤们一心向主的朴素与虔诚程度。

这些清教徒们一方面当然不肯受制于罗马的天主教教皇,但另一方面也不肯尊奉之前英皇亨利八世脱离天主教而创立的英国国教会。



弃英国赴麻省

在英国,这批清教徒在宗教高于一切的那个年代当然也就受到英国官方某种程度上的宗教迫害,要强迫彼等改奉英国国教。

彼等因此而萌生去意,要寻找一片得以让彼等自由信仰的乐土。

然而,彼等在欧洲大陆的同信们其实在欧洲各国也多多少少面对相似的被天主教与主流新教“两面夹攻”的窟境。

在这种两头不到岸的凄惨现实,首批如此的英国清教徒,毅然选择投奔怒海,乘坐“五月花号”横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来到今天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也称麻省),在当地建立了根据地。

特朗普政府在经济上的闭关主义,看来越走越远。

奠定移民国家特征

这是为近代北美洲殖民史的开端,也奠定了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特征。

自此,北美洲成为英国与欧洲各地不只是清教徒们,而是更广泛的(非天主教)新教徒们移居的理想地。

所以,一面虔诚侍主、一面努力奋斗(当然也包括赚钱)的所谓新教道德(Protestant ethics),也就成为后来美国的主流思维。

而英国当局也还是很机灵的,一看到在北美大陆上有了些主要还是英国移民的大小聚落(说是市镇可能太“沉重”,因为还没如此成型),便也毫不客气地越洋过来,把后者重整了一下。

这包括从荷兰人手里把纽约“弄”过来等,赫然在北美大陆上搞出约十三个殖民地来!这一来也就埋下了以后美国独立战争的种子。

胡逸山

反应

 

名家专栏

调息与否七上八下/胡逸山博士

美国方面多个消息来源指出,美联储(相等于其中央银行)今年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考虑到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未能降到美联储最为心仪的2%左右。如前所述,这2%通胀目标,严格上来说是没有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但也不能说是凭空随手抓过来的,而是美联储根据美国过往经济走势所推敲出来的其认为最为符合美国社会经济利益的一个折衷方案。

因为对于一个市场经济自由经济体来说,央行调整的(短期)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那就牵动了改革经济体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

高利率情景

利率调高了,银行借钱的成本就更高,而这成本当然是会转嫁到向银行借钱的商家与消费者,那么商家借更多的钱来拓展业务的意愿就不高了。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不愿意透支来消费,因为要还的利息更高。一些“精明”的消费者甚至把原本可拿来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里来吃高企的利息更为划算。如此一来,市面上的资金流通就少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就减少了,那么这些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也就不能涨高了,而是必须维持现价,甚至来个大减价来促销了。

那么,理论上通胀也就下降了。然而,调高利率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也就是商家不拓展、消费者不花钱,那么整体经济也就一蹶不振了。

降息的结果

反之,央行调低利率,那么银行转嫁予商家的借贷成本就更低,商家也就更为乐意地借钱来拓展商业。消费者看到利息不高,不但更乐意地透支来消费,也不太愿意把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去吃那么低的利息,倒不如拿去买些(未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来“慰劳”一下自己)。

这一来在市面上流通的资金多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增加了,经济也就水涨船高了。

然而,如此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商家们无可避免地乘机起价,那么通胀率也就高企不下了。

高增长低通胀挑战大

所以,美联储等的央行要在通胀与增长之间寻求一个折衷,既要高增长,又要低通胀,是颇不容易的,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日本的央行,之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利率调低到零或负数,直到近月来“破零”。

日本加息日元却走低

日本的这项零息措施看来的确维持了其经济不至萎缩,但极为神奇的是,竟也没有导致冲天的通胀。看来也还是没有得以刺激更愿意“躺平”过日子的日本消费者去多花钱的神效;反而日元币值的持续低迷促进了日本旅游业的兴旺,如在这樱花盛开季节就有许多包括本地在内的旅客纷纷涌往日本去赏樱花观光。也有许多外国人纷纷跑到日本去扫购价格更为低廉的房地产。

这当然与世人认为介入日本的经济运作是物有所值很有关系。因为日本商品与服务里的细致与高品质也还是举世闻名的。否则其他货币币值也是每况愈下的地区又不见得那么受世人青睐?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