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人的选择(下篇)/沈明信

目前所强调的思想统一、言论统一,确实使中国人失去部份自由,但是,这些缺失能以巨大的物质财富换得补偿。这样的一条路不好吗?难道中国就该像希腊一样破产?又或是如菲律宾、寮国、不丹穷个叮当响,人民却自诩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幸福指数?

聪明的中国人知道该走什么样的路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晓波式的悲剧会发生在中国,一个毕生追求人权、民主的异议分子,会在囚禁之中孤独死去。在这个国度,领导、政党、政府、国家、民族皆是一体。为此,政府在互联网消音,中国网民则是唱和式的一片骂詈之言:目前的花团锦簇,不需要反民族的异议分子,甚至容不下一颗揉入的异见砂子。

门里门外两个世界

门里门外的两个世界,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宽容来看待有关中国及中国人的各种议题,毕竟,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他们身上。有著理解和宽容,我们明白中国需要时间;有著理解和宽容,我们却也了解世界从不等待。

对于中国政府∕中国人的缺失,我们既不能一言蔽之全盘否决,也不能一厢情愿强加掩饰美化,判定中国应该停滞于目前,不能顺应时代而改变于未来。所以,一味地赞、一味地骂,不一定是真正关心、了解中国,甚至是生活在体制下的中国人,他们的真正所需和愿意付出的代价。

回到眼下,一些大马华人也附和著对刘晓波诸多责骂,乃至对到中国大使馆声援刘晓波的十名社运分子斥为“汉奸”,“汉奸”一词让人玩味。说到底,这是“天朝遗民”的心态,一条感情的脐带,把党、政、国、民不分的想法越洋输送过来。



身居海外仰望就好

忠言一句:把海外华人的身分荣辱系于中国的一切,有荣耀之时,当然也有失落之时,代价是这荣辱起落,竟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张爱玲说中国人有三件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名虽恨之,实是爱之而深以为憾。今天若换成俄罗斯逼死了一名异议分子,举国舆论同庆,大马华人可能连眉毛都不抬一下,同文同种的牵肠挂肚,尽在不言之中。

虽然如此,有一点再清楚不过:中国的未来,得由在籍的中国人自行决定、自己选择。身居海外的我们,纵有再多的看法、观点、情感、寄望,也不过是仰望天外飞龙,一边挥动一个华丽而苍凉的手势。

(作者为历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专栏作者)

反应

 

言论

中国开放国人出境之忧/沈明信

中国将于1月8日开放国人出境,有人称之为“财神爷来了”,期待中国游客的报复性消费。

据说,马来西亚是中国人的十大旅游热点之一,航空业者、旅游业者闻之无不摩拳擦掌。

全世界没有人会抗拒人民币,大家都欢迎中国游客。当下的重点,是中国正值疫情大爆发的阶段,多个城市的殡仪馆、火葬场爆满,年轻的病患出现“白肺”的情况,与奥密克戎(Omicron)的症状不太一样。中国人口密集,交叉感染是否会产生新的毒株出现,都值得观察。

正当全世界的疫情趋稳之际,大家都期许中国的防疫工作迎头赶上,度过这一波的大爆发,人类正式挥别冠病的威胁。然而,中国政府选择在疫情大爆发的当儿,让国人自由出境,其考量点为何,此举让各国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是2020年冠状病毒病被指从武汉扩散至全世界,又或是2021年印度密集的交叉感染催生了德尔塔(Delta) 毒株肆虐全球,大家都心有余悸。

为此,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下令对入境的中国游客进行核酸检测,无可厚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常记者会的回应是:“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仔细解读这句话,足见中方对各国的担忧立场之冷淡,话都没有说到重点上。

缺少“同体共生”共振感

回想2020年1月,冠病初传,《人民日报》高调刊登一篇文章针对疫情:“世界欠中国一个道谢,美国欠中国一个道歉”。如果2023年伊始,新一波的疫情又从中国扩散开来,届时真的不知道谁该对谁道谢、谁对谁道歉,欠的一方应该怎么样还。也许,中国缺少了与全世界一起“同体共生”的共振感,至少在外交语言是如此。

中国游客要来了,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马中航班将增加,马六甲鸡场街更是准备在春节期间迎来中国团,带旺旅游业,一片欢欣。

然而,对于中国游客入境,政府有怎么样的相应防疫措施?大家准备抢热钱,怕的是抢输泰国,迎来的财神爷或是“瘟”神爷,暂时还不知道,索性豪赌一把。

人不能预知未来,更斗不赢病毒,也许真的上苍保佑,此次大家平平安安,从兔年开始过一个大肥年,但是政府有备无患、老百姓自求多福总是没差的,你说是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