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涉资助研究 主导舆论方向
谷歌疑找学者“唱好”公司

随着谷歌业务愈做愈大,引起垄断争议不断。这是谷歌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办公室。

美国大企业的学界渗透和政治游说再成焦点,最新矛头指向科技界巨头谷歌。有民间组织指控谷歌在过去十多年涉嫌资助数百项与公共政策有关的研究论文,以间接影响舆论和左右公共政策。

《华尔街日报》进一步调查发现谷歌曾制定研究方向再找心仪学者执笔,作为向监管机构辩解的助力;部分学者在论文未有披露谷歌资助。



谷歌反驳指控,强调无意阻止学者披露资助关系,并质疑这是另一科技巨头甲骨文实行的反谷歌游说运动。

民间监察组织“问责运动”11日发表题为〈谷歌学术公司〉报告,锁定2005年至2017年期间329份有关公共政策的研究文章,作者来自牛津、斯坦福、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这些论文都有支持谷歌的商业利益或助其向监管(例如是反垄断或反盗版)挑战辩解之嫌。

指责用财富影响决策

报告指在过半案例中,学者是直接得到谷歌资助,其余则是经由谷歌支持的组织或院校间接资助;这些学者从中获得5000美元(约2万1450令吉)到40万美元(约172万令吉)不等,但66%个案未有申报资金来源,当中有26%属于谷歌直接资助。

“问责运动”行政总监斯蒂文斯批评,谷歌利用其巨大财富和权力“试图在每一层面影响决策者”。



《华尔街日报》分析“问责运动”整理的文档,确认谷歌自2009年起直接资助约100份学术文章,另有约100份则是经其金援的智库或大学研究中心来间接资助;部分研究人员在论文发表前先经谷歌过目和给予意见。

引用资助研究驳指控

报道引述一名谷歌前员工和一名谷歌前说客称,曾有几年时间,谷歌在华盛顿的管理层拟定学术论文的“愿望清单”,包括为每篇计划中的论文拟定临时题目、摘要和预算,然后再去找愿意执笔的学者。

其后,谷歌会向政府官员推销这些研究论文,甚至为学者支付交通费会见国会助理和政府官员。

谷歌向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致函时引用其资助的研究,以驳斥该委员会对谷歌提出的反垄断指控。

索科尔(左起)、孔特雷拉斯和德赛被揭发沦为谷歌的“御用学者”。

谷歌搜集用户数据引争议

谷歌搜集用户数据以度身订做搜索结果及广告,一直引来隐私争议。

佛州大学法律教授索科尔去年曾发表论文,称谷歌使用用户数据合法,并声称研究没有受任何公司资助。

不过,《华尔街日报》取得索科尔的电邮显示,他与谷歌的关系千丝万缕。

此外,谷歌及安卓系统多年来被其他科技公司指侵犯专利,谷歌找犹他大学法律教授孔特雷拉斯协助;后者曾主张对美国专利法作出更宽松解读。

另一方面,2010年,谷歌聘用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德赛物色学者撰写有利该公司的论文。

2012年9月,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将就是否起诉谷歌违反反垄断法作决定时,谷歌的律师修函辩护,并附上谷歌资助的研究论文来支持其观点。

科网巨擘寡头垄断外界促分拆声四起

谷歌屡面对垄断指控,面子书也在特定业务上具有强大市场优势,进而影响其他潜在对手。有评论甚至开始提出是否需要“分拆”科技巨擘。

欧洲反垄断机构6月底裁定,谷歌滥用其网络搜寻服务的市场支配地位,将自家购物格价网站置顶,损害竞争对手,违反欧盟公平原则,开出破纪录的27亿美元(约116亿令吉)天价罚单。

在美国新闻界,代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北美近2000家出版商的新闻媒体联盟(NMA)本周初也指责谷歌和面子书双寡头未有聘请任何记者或采访,却几乎主宰网上媒体广告。

作品多次入围奥斯卡及康城电影节的制片人塔卜林4月投稿《纽约时报》指出,倘若再不出手压制垄断,阻止它们以其他人提供的内容“搭便车”,寡头科企就会去到非分拆不可的地步。

华府1998年曾入禀控告微软利用视窗垄断地位,将视窗98和网络浏览工具Internet Explorer捆绑出售违反“反垄断法”,微软几乎因此须分拆,2001年和解,但赔偿最少38亿美元(约163亿令吉)。

反应

 

财经新闻

企业家持更多股份 不代表就能将公司做大

(吉隆坡26日讯)他们都没有50%股权,怎么把企业做大?

YYC超越集团总裁拿汀叶欣向表示,很多企业家在设计股权架构时,总是将持股比例放在首位,想着持有更多的股份意味着对公司的控制权更大,可以让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决策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其实,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股权问题,也可能需要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来应对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

举例来说,Meta、谷歌、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创始团队在初创期普遍都握有较多的股权,但随着公司不断引进投资者来加速企业成长,创始团队的持股普遍越变越少,可是企业价值却越变越高。

“Meta和谷歌创始团队虽然持有的股权越来越少,但透过采用AB股的模式,他们依旧掌握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公司能按照原定的大方向前进。“

叶欣向认为,企业家持有更多股份不代表一定能将公司做得更大,公司的发展和增长受到市场竞争、行业趋势,以及管理团队能力等因素影响。

“很多企业家是一人创业,一个人持有整家公司,但除了戴森(Dyson)之外,我们几乎很少听说一人公司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就算企业家拥有大量股份,但如果没有找对的人才、股东和战略规划,公司也无法实现持续增长。”

要想让企业赢战,马上报名参加YYC《不懂股权法律,生意白做一场》线上课程,Datin Shin会在课程中教你:

1. 公司不同阶段,常见的股权法律问题
2. 持有多少的股份比例,才可以做董事?谁应该做董事?
3. 踩坑后,可以有什么选择
4. 股权分配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指引你不会跌进陷阱)

现在报名首100名读者可免费参加,马上点击链接报名!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