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债市资金料温和流出
美联储退场不威胁亚币

(吉隆坡14日讯)分析员预见,下半年大马连同亚洲债市的资金流出幅度会变慢,但对区域货币的威胁,不会像美联储当年造成的“退场恐慌”般严重。

所谓的“退场恐慌”时期,是指美联储在2013年首度暗示会缩减货币宽松政策的时候。 



路透报道,今年上半年,外国投资者加快了在亚洲本土债券市场的投资步伐。

不过,分析员预计,随着全球利率的抬升,今年剩余时间里,亚洲债市的资金流入步伐将放缓。

其中,我国债市6月资金流出相比区域较少,约为7000万美元(约3亿50万令吉),而4月和5月则为资金流入。

由于之前国家银行打压离岸令吉交易市场,导致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间,外资抛售我国的债券。但今年次季,我国的债市因外资回归而出现好转。 

澳纽银行亚洲研究主管吴坤(译音)表示: “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债市的资金流入十分强劲。但未来将很难维持那样的流入势头。”



全球央行将缩紧

他解释,下半年美联储料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可能也打算撤走宽松措施。因此,下半年将开始见到资金流入缓和。

新加坡大华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香港、台湾、印度、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缓冲改善,将有助稳定市场。

上半年这些地区外储规模增加1530亿美元(约6569亿令吉),至5.4兆美元(约23兆令吉)。 

“这些地区拥有更强的外汇储备来支撑本币。” 

分析员还指出,在印度和印尼等今年稍晚可能降息的一些国家,可能会有一定的债券资金流入。 

吴坤认为,降息将会推高债券价格,提升其对投资者吸引力,因此将利好债市。”

外资6月净买印度最多

印度债市引领外资流入态势,今年上半年共有147.3亿美元(632亿令吉)的外资流入,创下同期的纪录最高水平,其中6月份流入了约40亿美元(约172亿令吉)。 

6月份,韩国债市的外资流入规模连续第六个月增长,而印尼也是连续第七个月录得外资净流入。 

分析员表示,上半年外资大举流入,是因为对去年末资金流出的逆操作。

来自各地央行和当地债市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大马、印度、印尼、泰国和韩国债市中,外资净卖出150亿美元(约644亿令吉)的持仓。

加拿大央行周三在近七年来首次升息,称经济不再需要那么多刺激。

美联储主席叶伦则表示将缓步升息,且利率可能“不必进一步调升那么多”。 

反应

 

国际财经

伯南克:当前惊喜不断 经济预测法跟不上形势

(华盛顿22日讯)美联储习用的经济预测和公共沟通模式看起来局限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带来惊喜的情况下。

问题并不在于预测本身,尽管预测经常出错。更确切地说,在一个仍在经历后疫情冲击的经济体中,聚焦于一项中心预测——例如预测2024年三次降息,未能很好地传达最终结果的可能范围。面对新一波通胀,上个月公布的利率展望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一种称作“情景分析”的方法开始流行,其中涉及强调基线情景面临的一系列可信风险,以及央行可能如何应对。这种策略在经济高度不确定时期尤其有用。

采用“情景分析”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安德鲁·莱文表示:“美联储迫切需要将情景分析纳入其公共沟通之中。”他将其描述为“货币政策的压力测试”。他曾是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的高级顾问。

伯南克本人目前正在大西洋彼岸提出类似论点。在本月为英国央行发布的一篇报告中,他建议英国央行采取这种做法。这已有先例,例如瑞典央行例如已经使用情景来考虑备选政策路径。

伯南克在评论英国央行的预测方法时写道,公布中心情景和其他情景意味着“公众能够就应对机制得出更清晰的推断,因而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政策行动。”

美国经济运行火热,继续让美联储官员感到意外。从12月到3月,从美联储官员的预测中值看,他们把2024年增长展望大幅上调0.7个百分点,预测今年降息三次。

但是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使得这一预测迅速过气,至少在金融市场上是这样:投资者已经降低了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而期权市场显示降息一次或根本不降息的可能性和抛硬币差不多。

美联储的预测汇总了19位决策者对经济增长、失业、通胀和利率可能轨迹的看法。美联储的初衷是让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预测中值。但在经济高度难以预测的当下,全部观点显得尤为重要。

减少降息

例如在3月,19位官员中有9人预计2024年降息两次或更少,随着最新通胀数据出炉,这种观点突然变得更加可信。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不断重申的是,央行最终的利率决定将取决于数据,尽管他今年倾向于降息叙事。

如果不了解官员们在“经济火爆”情况下可能如何调整利率路径,“这些展望的任何修订都会造成更多波动”,彭博行业研究研究首席美国利率策略师艾拉泽西说道,“理解美联储如何防范这种潜在结果,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美联储的经济学家确实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情景预测。但这些分析是模型驱动的,没有反映利率决策委员会商定的预期反应,并且不涉及对外沟通目的,因为五年之后才公开。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