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回归佛陀的足迹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佛教影响深远,然,随着时代的演变及需求,“人间佛教”多少被天化、神化,掺杂许多背离佛陀本怀的内容。到底它如何适应时代,回到佛法本义,拉近与生活的距离?由马佛青主办的“ 第37届高级佛学研修班”这回的主题是“回归佛陀足迹”,带领参与者去体会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原貌。

开仁法师

这回的研修班谈“人间佛陀”这课题,是为了要回归佛陀的足迹吗?



谈“人间佛陀”这课题,主要想唤起大家重温《增壹阿含经》所说的“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之教。

所谓回归佛陀的足迹,是站在学习佛陀根本的正法律而言,不过,却并非意味着唯有此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法。须知,佛教在印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因此,每个阶段的佛法都有其精华处,所以印顺导师曾说:“印度佛教的兴起,发展又衰落,正如人的一生,自童真,少壮而衰老。童真,充满活力,是可称赞的,但童真而进入壮年,不是更有意义吗?壮年而不知珍摄,转眼衰老了。老年经验多,知识丰富,表示成熟吗?也可表示接近衰亡所以我不说愈古愈真,更不同……”(《华雨集第一册》第17-18页)

重新启起学习“人间佛陀”,重点还在于建立佛陀根本正法律的基础,有了这个知见,就有能力审定现实一切的佛教了。

请问正确的佛陀观是什么?佛陀是位怎样的老师?佛陀一生给信众的生命启示──回到佛法本义,如何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从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看来,教内的“佛陀观”,已出现至少两类的观念:一是“现实的佛陀观”,二是“理想的佛陀观”两者都偏于一边,唯有综合两者的优点,才能圆见“正确的佛陀观”——即超越又现实的人间佛陀。



佛陀是一位非常人间性的老师,即使其有3种神变——“说法、教诫、神通”,但从其成佛后的45年教化生涯中,佛陀是以说法为主的。

佛陀一生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最重要的就是他成佛后的初转法轮——开示四圣谛。举例来说,“佛教所说的苦,不单是老死,苦痛的解决,在勘破自我的爱取,在改变我们身心的行为。相对的改善,就是世间的救济;根本的解决,就是出世与出世间,并非敌对相反……”(《佛在人间》第10-11页)

兼顾法与律的双面意

当然,若从正法久住世间来说,“导之以法,齐之以律”则显得别具意义了,比如说:佛陀即使到了入灭的一刻,依然悲念众生而开示八圣道,让跋陀罗能契证圣道;又或是规劝大迦叶回来僧团共住等,这无非是要兼顾法与律的双面意义,也唯有重出世、重僧团才能让佛法永住世间。

佛法本义,本来就说明法律与生活是“零距离”,因为佛法的宗旨主要是开发与净化人类的特质,如印顺导师说:“德行通于慈悲,信乐必有精进,所以人的三特胜(忆念胜、梵行胜及勇猛胜),也就是佛性四德中的三德,在人身中特别发达。也就因此,人身容易修成成就,人类容易学佛。”(《佛在人间》133)甚至于说:“佛立人性的净化,进展到究竟无上的地步。”(《佛在人间》p.327)

佛陀的出家是消极,弃离人间吗?佛陀的本怀是什么?

从佛陀一生的史实而论,出家是最接近人间的方式,诚如印顺导师说的:“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为了自我的解脱与真理的掘发,有割断自我与(而不是为了一个人),为了自我的解脱与真理的掘发,为了身忘世间,是比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不惜破坏更为高级的。世间爱索的必要。这样的为身才能为大众,忘世才真正的走入人间。”(《佛在人间》第12页)

佛陀的本怀,不外乎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不过,从佛为人类说法的立场来看,此时此地此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众生从最平实的人法做起。

现今时代的佛教思想界活跃而陷于混乱──有太多神化和俗化的问题,学佛者该如何从早期的经典,重新找回人间性的佛陀与佛法?

现代学佛者要免于重神化和俗化的问题,首先要用心去了解“印度佛教史”,虽说佛教思想的演进,不适宜用时代来切割或划分,因为会失去其完整性;不过,这种佛教史运用的文献,是值得参考和思索的问题,毕竟从经律论的内容中,确是能探见佛法思想的演变,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其次,就是要掌握早期经律的根本教法,尤其是四谛缘起与三学,没有了这些,即是偏离了正教的教义。具备这些基础的观念,就有能力审核神化和俗化的问题了,相对的,也因为能明白早期经律的本教,当然也就有办法回索人间性的佛陀与佛法了。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对我们认识“人间佛陀”有什么帮助?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让我们能确切的认识到人间的佛陀。印顺导师所采用的方法,是直探印度的佛法,并抉择而洗链之,如他曾言:“深信佛教于长期之发展中,必有以流变而失真者。”

研究归研究,现实归现实,有探究的能力,也必须提出具体振兴佛教的方针,才有意义,所以导师曾自明其思想方针,如说:“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天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我不是复古的,也决不是创新的,是主张不违反佛法的本质,适应现实中,振兴纯正的佛法。”(《华雨集第一册》第1-2页)

观念的建立与理论的探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印顺导师依旧强调地说:“这种觉化的完人教育,自觉觉他,就是教育自己,又教育别人自教与教人,都不是空虚的知识传授,而是着重于自觉的,实践的。”(《佛在人间》p.328)

随着时代的演变与需求,时下提倡“人间佛教”的团体也多少被天化、神化,掺杂许多背离佛陀本怀的内容。

“人间佛教”是源于释尊的人间典范,没有版权也不需要创说者,只要懂得重视人间佛陀的人都可以提倡,然而,印顺导师晚年曾说到:“我再度表明自己:我对佛法做多方面的探究,写了一些,也讲了一些,但我不是宗派徒步,也不是论师。我不希望博学多闻成一佛学者;也不想开一佛法百货公司,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是大菩萨模样)。我是继承太虚大师的思想路线(非‘鬼化’的人生佛教),而想进一步的(非‘天化’的)给以理论的证明……”(《华雨集第四册》p.69-70)

不鼓励排属性教义

从以上这简要的文义中,大家就能辨识印顺导师的思想与时下各团体的差异性了。印顺导师不鼓励排属性的教义,各宗各派都有可学习的长处。

印顺导师说过“抉择而洗链”的评论,会引起一些人的不舒服,但是,导师从不忘失“契理契机”或是“此时此地此人”的阐明,让佛法与时代并进,让佛法的世界性,是根源于法界现证的,从而而流出的法界等流——语文、思想、制度,无不表现了世界性,而充满平等。

以印顺导师的一句话,做为总结:“佛法必须保存佛法的完整性与原则,不断的影响一切,而使世界文化,充满了佛教世界性的精神,共向于究竟的极则。” (《佛在人间》p.348)

圆波法师

第37届高级佛学研修班

主办:马佛青讲师:圆波法师、开仁法师

日期:6月24日至6月27日

地点:彭亨佛教会

费用:RM130

报名:http://www.ybam.org.my/adc

联系:03-78049157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