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钱生钱为何那么难?/梁键铭

我们都会有一个同感,觉得自己的存款好像遇到一个瓶颈,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更糟的情况是不增反跌。

以下是我们创造存款的一个简单方程式:



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个方程式的结果是正数;负数就代表不止存不到钱,还会欠钱。

当然,要达到收入高于支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近几年生活费不断往上升。

的确,调整预算以及在收入与开销之间取得平衡不容易,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平衡收入及支出,而是在累积存款后才开始。

也许,大家身边会有一些非常节俭、 不会胡乱花钱但却没有什么存款的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也许他们有控制预算以及节省的美德,但不幸的却是缺乏了管理财富及存款的学问和技巧。



因此,我们都必须掌握如何处理存款的知识与技巧。

6大风险耗尽存款

首先,无论存下来的存款数目是大或小,这笔存款都面对一些能够让存款流失的风险:

1.意外与急病

人们都会以乐观的语气说今天不知明天事,可是却没有太多人为这个不肯定做准备。我们始终都会选择性地相信自己不会遇上意外或生病,因此见牙医,见医生或修理车等等事件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预算内。

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准备紧急存款为此等不测事件做好准备,那么需要时则不会从我们存款中把钱漏出去。

2.税务

许多人都其实不太认真看待这一环,有者忽略了一些可扣税项目,可以帮助改善生活,同时节省个人所得税。

比如,私人退休基金可以让我们有效规划退休,同时享有最多3000令吉的个人可扣税项目。

更普遍的是,人们抱着侥幸的心态没有做好报税的本份,在被秋后算账时候会惹来可以避免的罚款以及付出利息等。

3.严重疾病

基本上,相信大家都有住院保险,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严重疾病的保障。您可能只投保于住院保障,但并不包括严重疾病保障,又或者您的严重疾病保障的保额不够。

许多人都有这一个盲点,就是相信“有好过没有”,既然住院费用已经有医药卡,那么就不需太多严重疾病保障。

您知道吗?如果今天患上严重疾病,在离开医院以后会需要多少的额外开销?如果必须停工,收入还有吗?额外服药、物理治疗等等都会是另一笔支出,也并非一两个月就会痊愈,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了!

如果可以,我们也应该考虑拥有严重疾病后收入保障,因为这个将可以为我们提供额外得收入。

图(一):缺乏理想风险管理者,可能必须动用存款支付生活费及医疗费用。

图(二):完善风险管理可保住存款。

4.缺乏自律

另一个存不到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自律。这个应该是最为明显不过的一个祸根。

缺乏自律其实是因为一个盲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存多少才足够,很容易掉入以为“存多了,可以花一点奖励自己”的陷阱。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大部分人都没有为自己设定目标,如果没有长期的目标,也得确保短期目标,如一个3年计划等等。

如果没有目标,我们难以知道自己在3年后需要存到多少钱才算达标。当然,缺乏规划以情绪引导我们做购买决定也是另一个盲点,比如硬硬买了能力所不及的汽车或房地产,而把贷款数目推得太高。

另一个缺乏自律的情况则是信用卡依赖症。有了信用卡我们就能够预支未来钱,这不仅为未来增加负担,信用卡的利息也同时成了额外开销,如果加上逾期罚款等费用,那我们的存款能力也会相对下降。

一段时间后,累积起来的信用卡欠账可能会高于当时的总收入,因此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必须动用存款,辛辛苦苦存回来的钱就会逐渐减少。

图(三):预支未来钱除了为以后增添负担,也会消耗存款

5.通胀

如果没有花心思管理辛辛苦苦存下来的存款,通胀压力会耗掉原本价值。

不管是落后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先进国家,通胀是无处不在,是静悄悄盗走我们财富的小偷。

通胀导致生活费会逐年升涨,存钱能力下降,所以应该不时自我学习,以图增强制造更多收入的能力。

假设我们用了10年时间省吃俭用存下了10万令吉;在通胀率5%的情况下,14年后这个10万令吉价值只等于现在的5万令吉而已。换个说法,钱已经贬值了。

在通胀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富,把它放在对的地方,选对投资工具与通胀抵抗。

6.缺乏知识

缺乏知识导致多数人做错投资,没能力分辨出一个计划是真实的投资计划,或是一个骗局,轻则遗失了一笔存款后学习了宝贵的一课,重则除了被骗去存款外还会倒欠下一笔债务。

奉劝大家提高警惕,也必须了解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没有不劳而获的美食,除了要小心以外,更加重要的是不要贪心。

使用理财投资工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有很多方法扩大收入及赚钱的能力,别寄望不劳而获,历史及时间证实,最后是弄巧成拙,得到的是“后悔”和“遗憾”。

简单来说,最基本的方程式是有着“加”和“减”的元素,但如果要与通胀对抗以保住钱的价值,我们必需懂得如何运用“乘”法,为存款增加胜算与筹码。

图(四):善用存款进行适当投资可增加收入,抵抗通胀效应保住财富的价值

当然,理想条件就是:

当我们投资时,切记为存款寻找理想的投资工具。定期存款的确不适合被选为和通胀抗衡的工具,但是由于我们都需要紧急储备金,所以可以考虑把这款项存放在定存,如果没动用也可以赚取利息,而非白白“虚度光阴”。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只为了抵抗通胀而盲目的投资。一个不慎或做错决定就会让我们输掉本钱,还有时间。

因此,必须了解不同的投资工具可以为自身带来的利与弊,然后才能够作出对自己最适合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