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王乃志:生育率不断下滑
华裔应以“质”补“量”

王乃志:华裔不能走种族路线。

(马六甲3日讯)首相政治秘书拿督王乃志指出,生育率低及少子化导致华裔人口不断下降,因此华裔应以“质”填补“量”的空缺,确保与其他大族群维持良好的关系,俾能在政经文教领域有立足点。

他说,目前华裔人口不断下滑,若生育率严重下降,以后数代的华裔子孙,可能面对更多及更严峻的难题及挑战。



他认为,在此情势之下,华裔须以正确的政治语言,不能走种族路线;而在维护华文教育方面,也须能符合整个大马多元社会的需要,将之推展扩大,勿只把华文教育当作是本身的教育,如此华教才能在我国永续发展。

甲华人机器公会庆周年

王乃志昨晚为马六甲华人机器公会第72届理事就职主持监誓礼时,这样指出。该会同时举行庆祝90周年纪念联欢宴会,出席者包括该会会长王崇标等。

他说,根据统计局报告,华裔人口从1957年的37%降至今天的23%,主因为华裔妇女生育率仅1.4人而不到2人,这是少子化所致,新陈代谢亦慢,这种情况全世界也一样。

他表示,到了2040年,相信华裔人口继续降至18至20%之间,如果少子化情况持续,在民主制度国家,人口少除导致华社面对难题,又不能扭转少子化的严重下降的趋势,再加上宗教与种族主义的利害关系时,若要突破这个瓶颈,则需以质填补量的空缺。



不能走种族路线

他希望华社反思,祖先之能走到今天开枝散叶,这种以质来弥补量的立足点,则需靠大马已是祖国和落地生根的新生代,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并与其他种族保持正确的政治语言,不能走种族路线,各走极端,不然难以永续经营。

他续称,扶持及推广中文教育,应改变和用正确的政治语言,以推广为大马人需要的语文,不止是华裔,甚至其他族裔也一样,华裔即使是少数族群,中文教育仍能在大马国土上生存及立足。

反应

 

要闻

陈大锦:友族就读助文化交融 华裔少生无损华小发展

报道:江枚霞

(吉隆坡16日讯)董总主席陈大锦认为,华裔生育率下降并不会影响华小的生存,更不会影响华小发展。

他强调,华小日益受到友族家长的认同,这也展现出华小为多元学校的优势。友族家长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这不单体现文化交融,也展现各族的和睦相处。

陈大锦向《南洋商报》说,然而华小的本质不能变,必须要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他也建议教育部为进入华小的友族孩子提供一年的华文学前教育,为进华小打好基础。

陈大锦以台湾的少子化为例,直指华裔生育率下降是趋势,原因包括迟婚、生活压力和规划等。

他说,台湾因面对少子化问题正进行学校整合,然而大马的情况不同,我国的华小是“一个也不能少”。

他认为,教育部应针对乡村地区的微型华小进行改革,以响应教育部长法丽娜提及的“有教无类”。

陈大锦也呼吁教育部别把退休校长送往乡村的微型华小,反之应安排有冲劲的校长,以及派遣优秀老师到乡村华小:“尤其是透过行知教育所培训的爱心老师,他们有带动能力,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

他指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上每次拨予教育部的款项最多,这也证明政府重视教育,且知道其重要性。在“有教无类”政策下,政府需了解城市及乡村地区华小有差距,为此更应给予特别关注,包括投放更多资源。

我国在2000年有约400所微型华小,在2020年则有逾600所微型华小,陈大锦相信这数据会逐步上升。

他强调,董教总对华小的立场向来是“一间也不能少”,在1970年我国有1346所华小,然而2020年只剩下1299所,少了47所。

“华小展现的是多元,是推崇有教无类政策的全民学校,因此所有华小都应保留下来。”

高官孩子读华小学华语

陈大锦说,华语是未来的语言趋势之一,不少高官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好的格局,都选择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

他以东马一些华小为例,指由于不少华裔与友族或原住民通婚,他们的孩子在华小报读率甚至高达100%。

他曾探访乡村地区10人以下的微型华小,发现校长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若校长以爱心带动教育氛围,学生的报读率将会上升。

较早前,人民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指出,2022年华裔婴儿占大马初生婴儿总数不到10%,如今,许多乡村地区的华文小学已被归类为微型学校。

他说,即使在城市地区,华小也在努力争取学生入学,而5年后情况只会变得更严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